一种立体多区域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708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多区域取暖器,包括:出风部,所述出风部呈柱形,所述出风部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出风部对应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面为出风面,所述出风面上均布有出风口,所述出风部内部具有风腔,所述出风口与风腔连通,所述出风部的上端面设有连接口;风轮,所述风轮竖直设置在风腔内,所述风轮设置在连接口正下方,所述风轮上端设有进气口;加热主机,所述加热主机设有换气口与出气口,所述出气口通过通风管与连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立体式出风,较吊顶安装的取暖器,取暖范围更加全面;2、安装拆卸简单快速;3、可以调节出风方向,取暖更加有针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多区域取暖器
本技术属于取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多区域取暖器。
技术介绍
取暖设备是人们常用到的电器设备,如今市场上有各式各样的取暖设备,最常见的还是吊顶式取暖设备,一般也称为浴霸,主要还是采用从上往下的传热方式,基本上只能为人的上半身取暖,而且浴霸只能装在吊顶上,破坏了吊顶模块的完整性。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立体出风、立式安装的立体多区域取暖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立体出风、立式安装的立体多区域取暖器。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立体多区域取暖器,包括:出风部,所述出风部呈柱形,所述出风部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出风部对应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面为出风面,所述出风面上均布有出风口,所述出风部内部具有风腔,所述出风口与风腔连通,所述出风部的上端面设有连接口;风轮,所述风轮竖直设置在风腔内,所述风轮设置在连接口正下方,所述风轮上端设有进气口;加热主机,所述加热主机设有换气口与出气口,所述出气口通过通风管与连接口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出风部对应直角三角形直角边的面为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设有挂槽。进一步的,所述风轮下端连接有电机。进一步的,所述风腔内设有调节格栅,所述调节格栅位于风轮靠近出风面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格栅包括立板、滑动板、滑槽板,所述立板上端设有转动接头一与转动接头二,转动接头二滑动连接在立板上,所述立板下端设有转动接头三,所述转动接头三与转动接头一同轴设置,所述滑动板与滑槽板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滑槽板上设有滑槽,所述转动接头二穿过滑槽并与滑动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接头一与风腔的上顶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接头三与风腔的下底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滑槽板固定连接于风腔的上顶,所述滑动板中部设有调节把手,所述出风部的上端面设有与调节把手匹配的调节通孔,所述调节把手穿过调节通孔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设置合理:1、立体式出风,较吊顶安装的取暖器,取暖范围更加全面;2、安装拆卸简单快速;3、可以调节出风方向,取暖更加有针对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上端面示意图;图3为风轮进气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安装面示意图;图6为调节格栅爆炸图;图7为本技术安装使用示意图;参见图1至图7,其中:1、出风部;11、出风面;12、出风口;13、风腔;14、连接口;15、安装面;16、挂槽;17、调节通孔;2、风轮;21、进气口;22、电机;3、加热主机;31、换气口;32、出气口;33、通风管;4、调节格栅;41、立板;411、转动接头一;412、转动接头二;413、转动接头三;42、滑动板;421、调节把手;43、滑槽板;431、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体多区域取暖器,包括:出风部1,所述出风部1呈柱形,所述出风部1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出风部1对应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面为出风面11,所述出风面11上均布有出风口12,所述出风部1内部具有风腔13,所述出风口12与风腔13连通,所述出风部1的上端面设有连接口14;风轮2,所述风轮2竖直设置在风腔13内,所述风轮2设置在连接口14正下方,所述风轮2上端设有进气口21;加热主机3,所述加热主机3设有换气口31与出气口32,所述出气口32通过通风管33与连接口14连接。具体的,本技术安装与房间的墙角,其截面直角三角形的直角与墙角的直角匹配,加热主机3会隐藏安装在吊顶内并通过通风管33与出风部连接1,不影响美观。使用时,加热主机3工作,从换气口31吸入空气,在内部加热空气后从出气口32排出,经由通风管33进入出风部1,空气从进气口21吸入风轮2内,风轮2转动,将加热的空气均布在风腔13内,然后从出风口12吹出,立体加热外部空间,达到良好的取暖效果。本技术相较于安装在吊顶上的取暖器,可以立体取暖,使人们取暖时可以覆盖到全身,取暖效果更好。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出风部1对应直角三角形直角边的面为安装面15,所述安装面15上设有挂槽16。具体的,出风部1可以通过挂槽16安装在墙上的钉子或者挂钩上,安装方便,也可以快速拆卸。实施例三: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风轮2下端连接有电机22。具体的,风轮2的转动可以通过电机22来控制,从而控制从出风口12吹出气流的大小,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实施例四: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风腔13内设有调节格栅4,所述调节格栅4位于风轮2靠近出风面11的一侧。具体的,调节格栅4的设置,可以调节从出风口12吹出气流的方向,进而调节出风部1前方取暖的范围,使取暖更有针对性。实施例五:实施例五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所述调节格栅4包括立板41、滑动板42、滑槽板43,所述立板41上端设有转动接头一411与转动接头二412,转动接头二412滑动连接在立板41上,所述立板41下端设有转动接头三413,所述转动接头三413与转动接头一411同轴设置,所述滑动板42与滑槽板43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滑槽板43上设有滑槽431,所述转动接头二412穿过滑槽431并与滑动板42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接头一411与风腔13的上顶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接头三413与风腔13的下底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滑槽板43固定连接于风腔13的上顶,所述滑动板42中部设有调节把手421,所述出风部1的上端面设有与调节把手421匹配的调节通孔17,所述调节把手421穿过调节通孔17设置。具体的,在对调节格栅4进行调节时,操作调节把手421,使其在调节通孔17中移动,调节把手421带动滑动板42,滑动板42横向滑动并带动转动接头二412,转动接头二412在立板41上滑动并转动立板41,立板41绕转动接头一411与转动接头三413转动,从而改变了立板41的角度,调节了从风轮2吹出气流的朝向,达到了调节气流吹动方向的目的。本文中所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换,均应涵盖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多区域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出风部,所述出风部呈柱形,所述出风部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出风部对应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面为出风面,所述出风面上均布有出风口,所述出风部内部具有风腔,所述出风口与风腔连通,所述出风部的上端面设有连接口;/n风轮,所述风轮竖直设置在风腔内,所述风轮设置在连接口正下方,所述风轮上端设有进气口;/n加热主机,所述加热主机设有换气口与出气口,所述出气口通过通风管与连接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多区域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出风部,所述出风部呈柱形,所述出风部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出风部对应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面为出风面,所述出风面上均布有出风口,所述出风部内部具有风腔,所述出风口与风腔连通,所述出风部的上端面设有连接口;
风轮,所述风轮竖直设置在风腔内,所述风轮设置在连接口正下方,所述风轮上端设有进气口;
加热主机,所述加热主机设有换气口与出气口,所述出气口通过通风管与连接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多区域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部对应直角三角形直角边的面为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设有挂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多区域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下端连接有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永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优选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