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城市多用途灯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67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慧路灯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智慧城市多用途灯杆,包括灯柱,所述灯柱的外部固定安装有顶棚,所述顶棚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光伏板,所述顶棚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内板,所述内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加热丝,所述顶棚内部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照明灯,所述顶棚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透明防护罩,所述顶棚的侧面内部镶嵌安装有光感应器,所述灯柱的外部位于顶棚下方固定安装有环形蓄电池仓,所述灯柱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充电端头,该智慧城市多用途灯杆,通过在灯杆的中下部位安装有顶棚,能够实现在出现突发的阴雨天气时给行人提高一个暂时有效的避雨环境,这样极大的给行人提供在出行过程中遇到阴雨天气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慧城市多用途灯杆
本技术涉及智慧路灯
,具体为一种智慧城市多用途灯杆。
技术介绍
路灯是现有的给道路照明用的灯具,路灯的出现使得夜晚的城市依旧灯火辉煌,增加人们的夜生活趣味,现有的路灯主要由灯杆和顶部的灯泡组成,但是这样的路灯结构简单,灯杆就是光秃秃的一个支撑杆,没有其他作用,这样在突发的阴雨天气出现时,路上的行人就没有地方能够进行暂时地避雨,导致行人被雨水淋湿,实用性太低,功能过于单一,同时手机也是人们出行必备的随身物件,而手机会经常出现电量耗尽又无法随时充电的情况,虽然有充电宝可以让人们随身携带,但是若果充电宝也没有电或者是忘记携带,一旦手机没电,在现代的互联网时代可以说是寸步难行,现有的灯杆没有能让行人随时对手机进行充电的功能,进一步暴露出灯杆实用性低下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慧城市多用途灯杆,具备功能多样化、使用性高的优点,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慧城市多用途灯杆,包括灯柱,所述灯柱的外部固定安装有顶棚,所述顶棚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光伏板,所述顶棚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内板,所述内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加热丝,所述顶棚内部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照明灯,所述顶棚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透明防护罩,所述顶棚的侧面内部镶嵌安装有光感应器,所述灯柱的外部位于顶棚下方固定安装有环形蓄电池仓,所述灯柱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充电端头。优选的,所述顶棚的材质为塑料材质且外表面涂有一层保护漆层。优选的,所述光伏板和环形蓄电池仓通过电线连接,所述环形蓄电池仓与加热丝、照明灯和充电端头之间通过导线连接。优选的,所述顶棚安装在距离地面2m到2.2m之间的高度。优选的,所述透明防护罩的材质为钢化玻璃且与顶棚之间密封安装。优选的,所述充电端头安装在距离地面1.5m至1.7m之间的高度。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智慧城市多用途灯杆,通过在灯杆的中下部位安装有顶棚,能够实现在出现突发的阴雨天气时给行人提高一个暂时有效的避雨环境,这样极大的给行人提供在出行过程中遇到阴雨天气的便捷性。2、该智慧城市多用途灯杆,通过在顶棚的顶部设置有光伏板,实现太阳能发电,并且将电能都储存在环形蓄电池仓中,这样能够为加热丝、照明灯和充电端头供电,为加热丝的供电能够保证在冬天光伏板上面产生积雪时启动进行加热,让积雪融化,保护该结构的完好性,降低其承重重量,为照明灯的供电则能够在光感应器检测到环境亮度过低时提供照明灯照明用电,为行人提供照明,为充电端头的供电则能提供当人们手机没电时的便捷性充电点,且由于路灯是布置非常广泛且数量众多的,所以路灯的这种多功能性会大大提高其实用性以及为行人提供的便捷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灯柱;2、顶棚;3、光伏板;4、内板;5、加热丝;6、照明灯;7、透明防护罩;8、光感应器;9、环形蓄电池仓;10、充电端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智慧城市多用途灯杆,包括灯柱1,灯柱1的外部固定安装有顶棚2,顶棚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光伏板3,顶棚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内板4,内板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加热丝5,顶棚2内部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照明灯6,顶棚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透明防护罩7,顶棚2的侧面内部镶嵌安装有光感应器8,灯柱1的外部位于顶棚2下方固定安装有环形蓄电池仓9,灯柱1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充电端头10。其中,顶棚2的材质为塑料材质且外表面涂有一层保护漆层,通过保护漆层能够最大程度降低该塑料在自然环境中的腐蚀,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在顶棚2发生安装结构松动或者其他意外情况掉落时不会对下面的行人造成致命的伤害,最大程度保护了行人的安全性,提高装置的实用性。其中,光伏板3和环形蓄电池仓9通过电线连接,环形蓄电池仓9与加热丝5、照明灯6和充电端头10之间通过导线连接,这样能够利用太阳的照射结合光伏板3的使用进行发电,并将这些电能储存到环形蓄电池仓9中进行备用,体现装置的节能环保性,同时在阴雨天或者夜晚等光线弱的情况下,可以点亮照明灯6来实现对行人的照明,既能给行人提供方便,又能警示路上的车辆,避免车辆与灯柱1周边的行人发生碰撞,体现装置的实用性,而给加热丝5供电则能保证在下雪的天气时避免光伏板3的上表面产生大量积雪而压垮顶棚2,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其中,顶棚2安装在距离地面2m到2.2m之间的高度,这样既能保证行人能够正常站在顶棚2下方进行避雨,又能够使得顶棚2提供最大范围的避雨保护,体现装置的实用性。其中,透明防护罩7的材质为钢化玻璃且与顶棚2之间密封安装,这样既能保证照明灯6的照明正常实现,又能够保护顶棚2内部不仅如此空气,从而避免透明防护罩7内部产生水蒸汽或者水雾影响透明防护罩7的透明度。其中,充电端头10安装在距离地面1.5m至1.7m之间的高度,这样能够满足所有人实现充电的便捷性,无论身高的差距都可以很方便的为手机充电,体现该结构的实用性。工作原理:天晴时,利用太阳照射光伏板3来进行发电,将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环形蓄电池仓9中储存,下雨时,行人可以在这种紧急的阴雨天气发生时及时地躲避到顶棚2的下方进行躲雨,并且由于阴雨天气光线较暗,这样照明灯6会点亮,照亮灯柱1下方的范围,不仅为躲避的行人提供照明,还能够警示路上的车辆,避免撞到灯柱附近的行人,并且当行人手机没有电的时候,可以在躲雨的同时将充电区插入到充电端头10内为手机进行充电,下雪时,环形蓄电池仓9会给加热丝5进行供电,使得加热丝5通电加热,产生的热量会使得光伏板3的表面积雪无法留存,从而保证光伏板3表面以及整个顶棚2不会有过重的负重,从而保护设备的完好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慧城市多用途灯杆,包括灯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柱(1)的外部固定安装有顶棚(2),所述顶棚(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光伏板(3),所述顶棚(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内板(4),所述内板(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加热丝(5),所述顶棚(2)内部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照明灯(6),所述顶棚(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透明防护罩(7),所述顶棚(2)的侧面内部镶嵌安装有光感应器(8),所述灯柱(1)的外部位于顶棚(2)下方固定安装有环形蓄电池仓(9),所述灯柱(1)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充电端头(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慧城市多用途灯杆,包括灯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柱(1)的外部固定安装有顶棚(2),所述顶棚(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光伏板(3),所述顶棚(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内板(4),所述内板(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加热丝(5),所述顶棚(2)内部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照明灯(6),所述顶棚(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透明防护罩(7),所述顶棚(2)的侧面内部镶嵌安装有光感应器(8),所述灯柱(1)的外部位于顶棚(2)下方固定安装有环形蓄电池仓(9),所述灯柱(1)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充电端头(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城市多用途灯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2)的材质为塑料材质且外表面涂有一层保护漆层。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继伟刘志成陶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星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