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片结构、背光模组及照明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660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膜片结构、背光模组及照明模组,所述膜片结构包括:膜片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多个膜片,所述膜片组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依次贯穿多个所述膜片;固定挂件,包括卡接柱和与所述卡接柱连接的挡板,所述卡接柱贯穿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安装孔连接,所述挡板外露于所述安装孔并抵接于所述膜片组中位于最外侧的所述膜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膜片结构通过膜片组的多个膜片和固定挂件的卡接柱、挡板之间的配合,能保证多个膜片结合在一起,同时对多个膜片进行整体式装配和转移,取代了现有技术中对膜片进行多次装配和转移的方式,可加快装配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能避免膜片的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膜片结构、背光模组及照明模组
本技术涉及光学膜片
,特别涉及一种膜片结构、背光模组及照明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背光显示装置及照明模组灯具的不断推广,并由于其光学指标性能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出光要求不断的更新,使用传统白炽灯或者单CRT(阴极射线)显示管已经不能满足背光显示装置和照明模组灯具的要求。现行业内的背光模组和照明模组均使用一张扩散板或者一张导光板搭配不少于1pcs的膜片来改善出光效果和提高亮度要求,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光学照度规格和环保指标。多膜片背光模组和多膜片照明模组必将导致加工及部品装配工序繁琐,且各膜片需要多次装配和转移,降低了生产效率,且易导致膜片磨伤,甚至出现因膜片磨伤而造成多膜片模组不能使用的情况,加大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膜片结构、背光模组及照明模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多膜片结构生产效率低和易磨损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膜片结构包括:膜片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多个膜片,所述膜片组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依次贯穿多个所述膜片;固定挂件,包括卡接柱和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膜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结构包括:/n膜片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多个膜片,所述膜片组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依次贯穿多个所述膜片;/n固定挂件,包括卡接柱和与所述卡接柱连接的挡板,所述卡接柱贯穿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安装孔连接,所述挡板外露于所述安装孔并抵接于所述膜片组中位于最外侧的所述膜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结构包括:
膜片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多个膜片,所述膜片组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依次贯穿多个所述膜片;
固定挂件,包括卡接柱和与所述卡接柱连接的挡板,所述卡接柱贯穿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安装孔连接,所述挡板外露于所述安装孔并抵接于所述膜片组中位于最外侧的所述膜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柱的第一端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安装孔的孔沿平齐,所述挡板与所卡接柱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挡板自所述卡接柱的边缘向远离所述卡接柱的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向靠近所述卡接柱的方向折弯,所述挡板包括板本体和折边,所述板本体的一端与所述卡接柱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板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折边连接,所述板本体和所述膜片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折边抵接所述膜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膜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的截面呈弧形,且所述板本体和所述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焕乙闫延超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