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胀管机的高压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59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胀管机的高压密封结构。在该技术方案中,于活塞体中设置内腔体,滑杆配合在内腔体中,内腔体内侧开设环形锥面,滑杆内端连接球体;基于这种构造,当活塞体两侧存在压差时,球体会受滑杆推动而顶压至环形锥面上,对活塞体形成外扩力,从而使密封圈与液压油腔内壁之间形成更大的贴合力;基于以上原理,实现了密封效果随压差变化而变化的特点,而且,避免了密封圈长期在高弹性形变状态下滑动,因而有助于延长密封圈使用寿命。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至少一个适当加宽的环形密封带,使活塞体的外扩变形能够较为充分的作用于密封面上,从而确保了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胀管机的高压密封结构
本技术涉及液压胀管机
,具体涉及一种液压胀管机的高压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胀接,是通过外力使位于管板孔中的管体端部向外胀开、嵌入至管板孔壁中相互嵌合,从而达到紧固、密封作用的连接方式,多用于换热器管束与换热器管板之间的连接。液压胀管机是以液压为传动模式的机械胀接设备。一般包括增压水腔和液压油腔,二者之间以活塞滑孔相连接,活塞体在液压油腔中滑动,活塞杆在活塞滑孔中滑动。为了避免油水混合,上述运动机构具有两道密封,一是活塞体与液压油腔之间的滑动密封,二是活塞杆与活塞滑孔之间的滑动密封,其中活塞体与液压油腔之间的滑动密封是基础和关键。目前,常规密封结构是以O型密封圈结合Y型密封圈实现的,为改善密封效果,近年来有研究者采用改进型的K型密封圈结合格莱圈实现密封作用,其原理主要是增大弹性接触面的数量和面积,同时增大接触面的弹性张力。这种方式确实能够提高密封性能,然而,由于密封唇部变形较大,且相互交错的密封唇在发生形变时会相互作用,因此导致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液压胀管机的高压密封结构,以解决常规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有待改善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在提升密封结构密封性能的同时,如何避免影响其使用寿命。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液压胀管机的高压密封结构,包括液压油腔,活塞体,环形槽,O型密封圈,环形密封带,内腔体,滑杆,橡胶端头,顶杆,球体,环形锥面,其中,活塞体与液压油腔相配合,在活塞体的外壁上具有若干环形槽,在环形槽中分别设置有O型密封圈和环形密封带,在活塞体中设置有内腔体,滑杆位于内腔体中,滑杆与内腔体相互配合,在滑杆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橡胶端头,在滑杆的内端固定连接有顶杆,在顶杆上固定连接有球体,在内腔体的内侧具有环形锥面,球体顶压在所述环形锥面上。作为优选,环形密封带位于环形锥面外周。作为优选,O型密封圈包括第一腔体,条状支撑筋,加强筋,其中,在O型密封圈中具有第一腔体,在第一腔体的内壁上、沿O型密封圈的径向固定连接有若干条状支撑筋,在相邻的条状支撑筋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筋。作为优选,环形密封带包括第二腔体和环状支撑筋,其中,在环形密封带中具有第二腔体,在第二腔体中固定连接有若干环状支撑筋,环状支撑筋的轴线与环形密封带的轴线相互重合。作为优选,活塞体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个O型密封圈。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液压油腔与活塞体相互配合;环形槽用于设置O型密封圈和环形密封带;O型密封圈和环形密封带用于在液压油腔和活塞体之间起到密封作用;内腔体一方面用于同滑杆相配合,使滑杆可在其中短程滑动,另一方面用于形成环形锥面;滑杆用于当液压油腔两侧存在压差时,将顶杆向内推,从而使球体顶压在环形锥面上;球体对环形锥面的顶压使活塞体受到由内而外的外扩力,从而使O型密封圈、环形密封带与液压油腔内壁的贴合力更大;基于这种原理,当两侧压差较大时,密封作用相应提升,而压差较小时密封效果相应下降,因而可应对较高的压差环境;而且,这种模式避免了密封圈长期在高弹性形变状态下滑动,因而有助于延长密封圈使用寿命;橡胶端头用于对滑杆与活塞体之间的环隙起到密封作用,这种密封作用同样随压差的增大而增大;环形密封带是适当加宽的橡胶圈,可采用NBR、FPM、EPDM等材质,之所以采用适当加宽的构型,是为了确保因球体顶压而对活塞体形成的细微外扩变形能较为充分的作用于密封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胀管机的高压密封结构。在该技术方案中,于活塞体中设置内腔体,滑杆配合在内腔体中,内腔体内侧开设环形锥面,滑杆内端连接球体;基于这种构造,当活塞体两侧存在压差时,球体会受滑杆推动而顶压至环形锥面上,对活塞体形成外扩力,从而使密封圈与液压油腔内壁之间形成更大的贴合力;基于以上原理,实现了密封效果随压差变化而变化的特点,而且,避免了密封圈长期在高弹性形变状态下滑动,因而有助于延长密封圈使用寿命。此外,本技术采用了至少一个适当加宽的环形密封带,使活塞体的外扩变形能够较为充分的作用于密封面上,从而确保了密封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O型密封圈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环形密封带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液压油腔2、活塞体3、环形槽4、O型密封圈5、环形密封带6、内腔体7、滑杆8、橡胶端头9、顶杆10、球体11、环形锥面12、第一腔体13、条状支撑筋14、加强筋15、第二腔体16、环状支撑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实施例1液压胀管机的高压密封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液压油腔1,活塞体2,环形槽3,O型密封圈4,环形密封带5,内腔体6,滑杆7,橡胶端头8,顶杆9,球体10,环形锥面11,其中,活塞体2与液压油腔1相配合,在活塞体2的外壁上具有若干环形槽3,在环形槽3中分别设置有O型密封圈4和环形密封带5,在活塞体2中设置有内腔体6,滑杆7位于内腔体6中,滑杆7与内腔体6相互配合,在滑杆7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橡胶端头8,在滑杆7的内端固定连接有顶杆9,在顶杆9上固定连接有球体10,在内腔体6的内侧具有环形锥面11,球体10顶压在所述环形锥面11上。该密封结构的特点如下:液压油腔1与活塞体2相互配合;环形槽3用于设置O型密封圈4和环形密封带5;O型密封圈4和环形密封带5用于在液压油腔1和活塞体2之间起到密封作用;内腔体6一方面用于同滑杆7相配合,使滑杆7可在其中短程滑动,另一方面用于形成环形锥面11;滑杆7用于当液压油腔1两侧存在压差时,将顶杆9向内推,从而使球体10顶压在环形锥面11上;球体10对环形锥面11的顶压使活塞体2受到由内而外的外扩力,从而使O型密封圈4、环形密封带5与液压油腔1内壁的贴合力更大;基于这种原理,当两侧压差较大时,密封作用相应提升,而压差较小时密封效果相应下降,因而可应对较高的压差环境;而且,这种模式避免了密封圈长期在高弹性形变状态下滑动,因而有助于延长密封圈使用寿命;橡胶端头8用于对滑杆7与活塞体2之间的环隙起到密封作用,这种密封作用同样随压差的增大而增大;环形密封带5是适当加宽的橡胶圈,可采用NBR、FPM、EPDM等材质,之所以采用适当加宽的构型,是为了确保因球体10顶压而对活塞体2形成的细微外扩变形能较为充分的作用于密封圈。实施例2液压胀管机的高压密封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液压油腔1,活塞体2,环形槽3,O型密封圈4,环形密封带5,内腔体6,滑杆7,橡胶端头8,顶杆9,球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液压胀管机的高压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油腔(1),活塞体(2),环形槽(3),O型密封圈(4),环形密封带(5),内腔体(6),滑杆(7),橡胶端头(8),顶杆(9),球体(10),环形锥面(11),其中,活塞体(2)与液压油腔(1)相配合,在活塞体(2)的外壁上具有若干环形槽(3),在环形槽(3)中分别设置有O型密封圈(4)和环形密封带(5),在活塞体(2)中设置有内腔体(6),滑杆(7)位于内腔体(6)中,滑杆(7)与内腔体(6)相互配合,在滑杆(7)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橡胶端头(8),在滑杆(7)的内端固定连接有顶杆(9),在顶杆(9)上固定连接有球体(10),在内腔体(6)的内侧具有环形锥面(11),球体(10)顶压在所述环形锥面(1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液压胀管机的高压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油腔(1),活塞体(2),环形槽(3),O型密封圈(4),环形密封带(5),内腔体(6),滑杆(7),橡胶端头(8),顶杆(9),球体(10),环形锥面(11),其中,活塞体(2)与液压油腔(1)相配合,在活塞体(2)的外壁上具有若干环形槽(3),在环形槽(3)中分别设置有O型密封圈(4)和环形密封带(5),在活塞体(2)中设置有内腔体(6),滑杆(7)位于内腔体(6)中,滑杆(7)与内腔体(6)相互配合,在滑杆(7)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橡胶端头(8),在滑杆(7)的内端固定连接有顶杆(9),在顶杆(9)上固定连接有球体(10),在内腔体(6)的内侧具有环形锥面(11),球体(10)顶压在所述环形锥面(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胀管机的高压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环形密封带(5)位于环形锥面(11)外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彬尹雪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海冰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