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堤外输电线路塔基的抗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341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堤外输电线路塔基的抗渗结构,涉及一种输电线路技术领域,包括腔室,所述腔室的内壁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塔脚,所述腔室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腔室的内壁一侧临近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的挡雨板可将雨水进行遮挡,防止雨水渗入进腔室的内部,造成塔脚生锈腐蚀,提高了按安全性,设置的防水砼层和防水膜层,可有效的阻隔地下水的渗入,防水砼进一步提高该结构的抗渗性,设置有弹簧和固定杆,避免在基础发生沉降时腔室内部发生变形,弹簧能够很好进行缓冲震动力,保护塔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堤外输电线路塔基的抗渗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电线路领域,具体是一种河堤外输电线路塔基的抗渗结构。
技术介绍
输电线路是用变压器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再经断路器等控制设备接入输电线路来实现。结构形式,输电线路分为架空输电线路和电缆线路,架空输电线路由线路杆塔、导线、绝缘子、线路金具、拉线、杆塔基础、接地装置等构成,架设在地面之上。按照输送电流的性质,输电分为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19世纪80年代首先成功地实现了直流输电。但由于直流输电的电压在当时技术条件下难于继续提高,以致输电能力和效益受到限制。19世纪末,直流输电逐步为交流输电所代替。交流输电的成功,迎来了20世纪电气化社会的新时代。电线路塔基顾名思义即电线塔的基础,用来稳定电线塔进行支撑,通常根据位置电线塔有时会设在河堤处,这时在基础的防水作用就尤为重要。但是现有的一些电线塔的基础不做防水处理或者简单做一下防水,这样的就导致河堤的水会渗入进塔基中,长时间下去会造成腐蚀生锈,导致电线塔有倒落的风险,同时当塔基的底部结构发生沉降时会造成变形,降低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堤外输电线路塔基的抗渗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堤外输电线路塔基的抗渗结构,包括腔室,所述腔室的内壁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塔脚,所述腔室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腔室的内壁一侧临近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部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塔脚的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腔室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混凝土层,所述塔脚的一端表面设置有挡雨板,所述挡雨板的一侧与塔脚的交汇处设置有防水胶条,所述挡雨板的一侧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的一端设置有防水垫,所述腔室的外侧设置有防水砼层,所述防水砼层的外侧设置有防水膜层,所述防水膜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混凝土层,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深入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挡雨板的一侧与塔脚的表面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栓与塔脚的表面和挡雨板的一侧均通过螺纹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塔脚处于腔室内部的一端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由第二连接板、第二固定杆、第一固定杆和第一连接板组成的抗变形结构,所述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交叉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柱与弹簧相适配。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深入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由混凝土浇灌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结构通过设置的挡雨板可将雨水进行遮挡,防止雨水渗入进腔室的内部,造成塔脚生锈腐蚀,提高了按安全性,设置的防水胶条避免的雨水从挡雨板与塔脚表面的交汇处渗入,防水垫有效的阻隔水进入到螺栓中,造成生锈脱落,在腔室的侧面与底部设置的防水砼和防水膜层,可有效的阻隔地下水的渗入,防水砼是通过在水泥中添加高效防水粉达到防水效果的水泥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强力的防水效果、良好的抗裂、抗压、抗腐蚀、抗冻融性能和良好的粘接性等优点,进一步提高该结构的抗渗性,设置有弹簧和固定杆,避免在基础发生沉降时腔室内部发生变形,同时弹簧能够很好进行缓冲震动力,保护塔脚,防止塔脚倒落,造成损失。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河堤外输电线路塔基的抗渗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河堤外输电线路塔基的抗渗结构中A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河堤外输电线路塔基的抗渗结构中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挡雨板;2、腔室;3、第一混凝土层;4、防水膜层;5、防水砼层;6、深入锥;7、底座;8、固定柱;9、弹簧;10、第一连接板;11、第一固定杆;12、第二固定杆;13、第二连接板;14、第二混凝土层;15、塔脚;16、防水胶条;17、防水垫;18、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河堤外输电线路塔基的抗渗结构,包括腔室2,腔室2的内壁底部设置有底座7,底座7的顶部设置有塔脚15,腔室2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0,腔室2的内壁一侧临近第一连接板10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13,第一连接板10的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11,第一连接板10的顶部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12,塔脚15的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8,固定柱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9,腔室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混凝土层14,塔脚15的一端表面设置有挡雨板1,挡雨板1的一侧与塔脚15的交汇处设置有防水胶条16,挡雨板1的一侧设置有螺栓18,螺栓18的一端设置有防水垫17,腔室2的外侧设置有防水砼层5,防水砼层5的外侧设置有防水膜层4,防水膜层4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混凝土层3,第一混凝土层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深入锥6,设置的防水砼层5和防水膜层4,可有效的阻隔地下水的渗入。请参阅图1~3,挡雨板1的一侧与塔脚15的表面通过螺栓18连接,螺栓18与塔脚15的表面和挡雨板1的一侧均通过螺纹连接,防止雨水顺着塔脚15进入到内部,造成腐蚀生锈。请参阅图1和图2,塔脚15处于腔室2内部的一端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由第二连接板13、第二固定杆12、第一固定杆11和第一连接板10组成的抗变形结构,第一固定杆11与第二固定杆12交叉固定连接,在基础发生沉降时,能够很好的对塔脚15进行支撑。请参阅图1,固定柱8与弹簧9相适配,能够对腔室2内部的震动力进行缓冲防止内部变形。请参阅图1,第一混凝土层3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深入锥6,使得塔基基础更为稳固。请参阅图1,底座7由混凝土浇灌而成,增加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该结构在安装时先将深入锥6安装底部,接着分别铺设第一混凝土层3、防水膜层4和防水砼层5,在将底座7浇筑出来,将塔脚15固定在腔室2内部,接着在塔脚15的两侧进行焊接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13于腔室2的内壁连接,接着再将第一固定杆11和第二固定杆12焊接在第一连接板10顶部与第二连接板13连接,在安装固定柱8和弹簧9,将挡雨板1通过螺栓18固定在塔脚15的表面,接着在挡雨板1与塔脚15表面交汇处打上防水胶条16,最后在腔室2的顶部浇筑第二混凝土层14,完成安装,当遇到雨水天气时,设置的挡雨板1可将雨水进行遮挡,防止雨水渗入进腔室2的内部,同时在底部设置的防水膜层4可将处于地底下的水进行阻隔,同时防水砼层5可进一步将水进行阻隔,当基础发生沉降时,在腔室2内部设置的弹簧9可对其进行缓冲,同时第一固定杆11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堤外输电线路塔基的抗渗结构,包括腔室(2),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2)的内壁底部设置有底座(7),所述底座(7)的顶部设置有塔脚(15),所述腔室(2)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0),所述腔室(2)的内壁一侧临近第一连接板(10)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13),所述第一连接板(10)的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11),所述第一连接板(10)的顶部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12),所述塔脚(15)的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8),所述固定柱(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9),所述腔室(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混凝土层(14),所述塔脚(15)的一端表面设置有挡雨板(1),所述挡雨板(1)的一侧与塔脚(15)的交汇处设置有防水胶条(16),所述挡雨板(1)的一侧设置有螺栓(18),所述螺栓(18)的一端设置有防水垫(17),所述腔室(2)的外侧设置有防水砼层(5),所述防水砼层(5)的外侧设置有防水膜层(4),所述防水膜层(4)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混凝土层(3),所述第一混凝土层(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深入锥(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堤外输电线路塔基的抗渗结构,包括腔室(2),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2)的内壁底部设置有底座(7),所述底座(7)的顶部设置有塔脚(15),所述腔室(2)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0),所述腔室(2)的内壁一侧临近第一连接板(10)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13),所述第一连接板(10)的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11),所述第一连接板(10)的顶部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12),所述塔脚(15)的底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8),所述固定柱(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9),所述腔室(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混凝土层(14),所述塔脚(15)的一端表面设置有挡雨板(1),所述挡雨板(1)的一侧与塔脚(15)的交汇处设置有防水胶条(16),所述挡雨板(1)的一侧设置有螺栓(18),所述螺栓(18)的一端设置有防水垫(17),所述腔室(2)的外侧设置有防水砼层(5),所述防水砼层(5)的外侧设置有防水膜层(4),所述防水膜层(4)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混凝土层(3),所述第一混凝土层(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深入锥(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不凡王剑波曹雾刘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宏源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