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外墙结构缝涂饰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286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外墙结构缝涂饰层,装配式外墙的保温层和装配式外墙板上对应位置均设有结构缝,结构缝涂饰层包括结构缝涂饰内层和结构缝涂饰外层,结构缝涂饰内层设置在结构缝内,结构缝涂饰外层设置在结构缝涂饰内层外以及装配式外墙板的外表面。结构缝涂饰内层包括自混凝土墙面向外依次设置的保温填充层、海绵棒、MS胶和涂层胶粘剂层,所述结构缝涂饰外层包括由内向外依次涂覆的界面剂层、腻子层、涂料底漆、涂料中涂和涂料面漆。腻子层与MS胶不接触,保证腻子层不会污染结构缝密封的MS胶,避免后期产生腻子不结合而脱落的现象。MS胶与涂料底漆结合处增加涂层胶粘剂层使MS胶和涂料底漆完全结合,避免因涂料底漆不结合而脱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外墙结构缝涂饰层
本技术涉及建筑装饰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外墙结构缝涂饰层。
技术介绍
在工业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装配式凭借着施工进度快、低成本、多样化、节能环保等诸多优势正成为一种绿色建造技术的发展趋势。装配式PC板因受到温度变化、建筑物轻微震动等影响,使外墙涂饰内部产生附加应力而变形,造成墙面整体出现裂缝甚至破坏,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与安全。考虑到外墙涂饰系统成形后的整体安全性、稳定性;如不能将此变形进行消化,会导致外饰面不稳定因素的发生;如外饰面脱落、空鼓等;即在充分考虑外墙PC板缝、外墙饰面缝(涂料分隔缝)及结构胶缝而进行三者合并预留结构缝,保证其伸缩及稳定性。对于增加外墙涂饰系统的安全性及稳定性起到保障性作用。但目前的现有技术对结构缝的处理施工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1)外墙腻子和结构缝密封的MS胶不结合有脱落的风险;(2)涂料层和结构缝密封的MS胶不结合有脱落风险;(3)装配式结构缝阳角处存在缺棱少角,修补难度大。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装配式外墙结构缝涂饰层,腻子层与MS胶不接触,MS胶与涂料层结合处增加涂层胶粘剂层防止涂料层脱落,结构缝阳角使用腻子修补使阳角顺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外墙结构缝涂饰层,包括结构缝涂饰内层和结构缝涂饰外层,密封的MS胶与腻子层不接触防止腻子层脱落,MS胶外增加涂层胶粘剂层防止涂料层脱落。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外墙结构缝涂饰层,该装配式外墙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墙面、保温层和装配式外墙板,所述保温层和装配式外墙板上对应位置均设有结构缝,装配式外墙还包括结构缝涂饰层,所述结构缝涂饰层包括结构缝涂饰内层和结构缝涂饰外层,所述结构缝涂饰内层设置在结构缝内,所述结构缝涂饰外层设置在结构缝涂饰内层外以及装配式外墙板的外表面。所述结构缝涂饰内层包括自混凝土墙面向外依次设置的保温填充层、海绵棒、MS胶和涂层胶粘剂层,所述涂层胶粘剂层在沿结构缝延伸方向的中部为分隔缝区,所述分隔缝区的两侧为涂料区。所述结构缝涂饰外层包括由内向外依次涂覆的界面剂层、腻子层、涂料底漆、涂料中涂和涂料面漆。所述MS胶与结构缝的侧壁接触处涂刷界面剂,以保证MS胶与结构缝的侧壁能够更好地粘接在一起,保证更好地密封效果。优选地,所述界面剂层和腻子层涂覆在装配式外墙板的外表面,所述涂料底漆、涂料中涂和涂料面漆依次涂覆在腻子层的外表面和涂层胶粘剂层的涂料区。MS胶外的涂层胶粘剂层的作用是使MS胶和涂料底漆完全结合,避免因涂料底漆和结构缝密封的MS胶不结合而脱落的风险。施工时,在涂层胶粘剂层上粘贴宽美纹纸,然后在宽美纹纸外及装配式外墙板的外表面涂刷界面剂层,之后在界面剂层外刮涂腻子层,界面剂层可以增强腻子和装配式外墙板外表面的粘接力。宽美纹纸对涂层胶粘剂层进行覆盖,可以避免施工时界面剂层和腻子与MS胶接触,保证腻子层不会污染结构缝密封的MS胶,同时避免后期产生腻子不结合而脱落的现象。优选地,所述腻子层的边缘为直线型其阳角顺直。装配式外墙的结构缝阳角处容易存在缺棱少角的现象,修补难度大;通过宽美纹纸的覆盖可以实现结构缝密封的MS胶的保护。把结构阳角的缺棱少角用腻子填补方正,保证腻子层的边缘为直线型其阳角顺直。优选地,所述涂层胶粘剂层的宽度为40mm,所述分隔缝区的宽度为20mm。施工时,宽美纹纸的宽度为40mm,腻子层及修补阳角施工结束后,撕掉宽美纹纸,在分隔缝区粘贴窄美纹纸,窄美纹纸的宽度为20mm,然后在腻子层的外表面和涂层胶粘剂层的涂料区涂覆涂料底漆、涂料中涂和涂料面漆,最后撕掉窄美纹纸露出分隔缝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腻子层与MS胶不接触,保证腻子层不会污染结构缝密封的MS胶,同时避免后期产生腻子不结合而脱落的现象。MS胶与涂料底漆结合处增加涂层胶粘剂层使MS胶和涂料底漆完全结合,避免因涂料底漆和MS胶不结合而脱落的风险。结构缝阳角使用腻子修补使阳角顺直。装配式外墙结构缝合并施工,减少了施工工序,减少用工量及成本支出。上述说明仅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据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同时为了使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技术特征以及优点更加易懂,以下列举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图1示出本技术的一种装配式外墙结构缝涂饰层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本技术的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混凝土墙面,2-保温层,3-装配式外墙板,4-结构缝涂饰层,41-保温填充层,42-海绵棒,43-MS胶,44-涂层胶粘剂层,45-界面剂层,46-腻子层,47-涂料底漆,48-涂料中涂,49-涂料面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他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他元件或其他组成部分。在本文中,为了描述的方便,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诸如“下面”、“下方”、“下”、“上面”、“上方”、“上”等,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在附图中的关系。应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在图中所绘的方向之外物件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向。例如,如果在图中的物件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下”的元件将取向在所述元件或特征的“上方”。因此,示范性术语“下方”可以包含下方和上方两个方向。物件也可以有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其他取向)且应对本文使用的空间相对术语作出相应的解释。如图1所示,一种装配式外墙结构缝涂饰层,该装配式外墙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墙面1、保温层2和装配式外墙板3,所述保温层2和装配式外墙板3上对应位置均设有结构缝,装配式外墙还包括结构缝涂饰层4,所述结构缝涂饰层4包括结构缝涂饰内层和结构缝涂饰外层,所述结构缝涂饰内层设置在结构缝内,所述结构缝涂饰外层设置在结构缝涂饰内层外以及装配式外墙板3的外表面。如图2所示,所述结构缝涂饰内层包括自混凝土墙面1向外依次设置的保温填充层41、海绵棒42、MS胶43和涂层胶粘剂层44,所述涂层胶粘剂层44在沿结构缝延伸方向的中部为分隔缝区,所述分隔缝区的两侧为涂料区。所述结构缝涂饰外层包括由内向外依次涂覆的界面剂层45、腻子层46、涂料底漆47、涂料中涂48和涂料面漆49。所述MS胶43与结构缝的侧壁接触处涂刷界面剂,以保证MS胶43与结构缝的侧壁能够更好地粘接在一起,保证更好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外墙结构缝涂饰层,该装配式外墙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墙面(1)、保温层(2)和装配式外墙板(3),所述保温层(2)和装配式外墙板(3)上对应位置均设有结构缝,其特征在于,装配式外墙还包括结构缝涂饰层(4),所述结构缝涂饰层(4)包括结构缝涂饰内层和结构缝涂饰外层,所述结构缝涂饰内层设置在结构缝内,所述结构缝涂饰外层设置在结构缝涂饰内层外以及装配式外墙板(3)的外表面;/n所述结构缝涂饰内层包括自混凝土墙面(1)向外依次设置的保温填充层(41)、海绵棒(42)、MS胶(43)和涂层胶粘剂层(44),所述涂层胶粘剂层(44)在沿结构缝延伸方向的中部为分隔缝区,所述分隔缝区的两侧为涂料区;/n所述结构缝涂饰外层包括由内向外依次涂覆的界面剂层(45)、腻子层(46)、涂料底漆(47)、涂料中涂(48)和涂料面漆(4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外墙结构缝涂饰层,该装配式外墙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墙面(1)、保温层(2)和装配式外墙板(3),所述保温层(2)和装配式外墙板(3)上对应位置均设有结构缝,其特征在于,装配式外墙还包括结构缝涂饰层(4),所述结构缝涂饰层(4)包括结构缝涂饰内层和结构缝涂饰外层,所述结构缝涂饰内层设置在结构缝内,所述结构缝涂饰外层设置在结构缝涂饰内层外以及装配式外墙板(3)的外表面;
所述结构缝涂饰内层包括自混凝土墙面(1)向外依次设置的保温填充层(41)、海绵棒(42)、MS胶(43)和涂层胶粘剂层(44),所述涂层胶粘剂层(44)在沿结构缝延伸方向的中部为分隔缝区,所述分隔缝区的两侧为涂料区;
所述结构缝涂饰外层包括由内向外依次涂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风涛马晓磊高飞朴明赫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虹润丰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