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人工雨水湿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4235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人工雨水湿地系统,包括净水槽和蓄水槽,净水槽的一端与市政雨水管连接;另设若干呈长方体柱形结构的植物净化模块,植物净化模块的底部设有排水口;净水槽的底部水平设有第一支架和若干支管道,植物净化模块通过第一支架按规则竖直设置在所蓄水槽内;每个支管道的末端对应与1个植物净化模块的排水口密封连接,所有支管道交汇形成第一主管道,第一主管道与缓冲池连接,缓冲池与蓄水槽通过第二主管道连接,第二主管道上设有抽水泵;蓄水槽内设有第二支架,另设若干沉水植物模块按规则竖直固定在第二支架上;蓄水槽与河岸/湖岸之间设有溢流管。本专利针对不同环境调整模块使用数量,实现了对雨水的净化效果最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人工雨水湿地系统
本技术属于海绵城市
,特别是一种模块化人工雨水湿地系统。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城市内涝问题成为很多城市的痼疾,尤其是梅雨季节时期的武汉等长江中下游城市。目前这些城市为了解决内涝问题,大多采用快排模式,即雨水直接从管道里排入江河湖泊中,然而这种模式让城市里大量雨水白白流失了。海绵城市是目前新兴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应对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下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水时释放蓄存的水加以利用。一般情况下,海绵城市的组成包括屋面雨水手机净化、广场排水收集净化、道路雨水收集净化,这些收集净化的雨水最终都将流入水库或湖泊等人工或天然的蓄水设备中,雨水湿地作为衔接陆地和水域的中间地带,对于水体净化、缓流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技术中,中国授权专利CN210104908U提供了一种即建即用型人工雨水湿地系统,通过设置潜流槽和沉水植物塘,并在潜流槽内设有若干方形的水槽,每个水槽内设置植物盆栽,沉水植物塘内设置沉水植物,利用这些植物的根系初步净化雨水,吸收雨水中的氮、磷、钾元素及部分重金属元素;并过滤雨水中的悬浮物,利用这种人造的已经含有水生植物的水槽达到即建即用的效果。然而,这种雨水湿地系统对潜流槽和沉水植物塘的高度落差要求大,对于大多数平原地区,尤其是对长江黄河已处于地上河状态的城市,建设时成本较高,并不能完全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块化人工雨水湿地系统,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模块化人工雨水湿地系统,包括净水槽和蓄水槽,所述净水槽的一端与市政雨水管连接;另设若干呈长方体柱形结构的植物净化模块,所述植物净化模块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碎石层、粗砂层和细砂层,水生植物埋设在所述植物净化模块内,所述碎石层上方设有固定网,所述植物净化模块的底部设有排水口;所述净水槽的底部水平设有第一支架和若干支管道,所述植物净化模块通过所述第一支架按规则竖直设置在所述蓄水槽内;每个所述支管道的末端对应与1个所述植物净化模块的排水口密封连接,所有所述支管道交汇形成第一主管道,所述第一主管道与缓冲池连接,所述缓冲池与所述蓄水槽通过第二主管道连接,所述第二主管道上设有抽水泵;所述蓄水槽内设有第二支架,另设若干沉水植物模块按规则竖直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蓄水槽与河岸/湖岸之间设有溢流管。上述模块化人工雨水湿地系统中,在植物净化模块内依次埋设细砂层、粗砂层,在粗砂层中埋入水生植物,使水生植物的根部固定在碎石层内,然后在粗砂层上方的水生植物周围铺满一定厚度的碎石层,固定网能防止碎石从植物净化模块中掉出。碎石层、粗砂层和细砂层能够依次过滤水中不同粒径大小的杂质,水生植物的根系能够吸收重金属。上述模块化人工雨水湿地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植物净化模块固定在第一支架上,并且使支管道的末端与植物净化模块的排水口密封连接;市政雨水管流入的含有杂质的雨水流入净水槽中,这些含杂质的雨水从植物净化模块的上部碎石层逐渐向下渗透,最后从植物净化模块底部的排水口排入支管道中,最后从支管道汇入主管道,并流入缓冲池中;当缓冲池中蓄水已满时,抽水泵工作经水排入蓄水槽中,蓄水槽中同样设有沉水植物模块,沉水植物模块通过第二支架固定在蓄水槽底部;随着蓄水槽内雨水逐渐增多,慢慢溢出从溢流管流入旁边的河里或湖里。上述模块化人工雨水湿地系统利用植物净化模块和沉水植物模块,能够针对不同的实际环境,调整植物净化模块和沉水植物模块的使用数量,使对雨水的净化效果最大化。优选地,若干所述植物净化模块呈矩阵排列,相邻的所述植物净化模块的侧壁贴合在一起。将所有的植物净化模块矩阵排列,可以节省净水槽的空间,并使含杂质的雨水快速从碎石层下渗,提高净化效率。更优选地,所述支管道的末端与对应的所述植物净化模块的排水口可拆卸地密封连接。通过可拆卸地密封连接,能够方便植物净化模块的更换和拆卸,使这种人工雨水湿地系统能快速安装拆卸。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管道的末端与对应的所述植物净化模块的排水口可拆卸地密封连接的具体结构为:所述植物净化模块底部的排水口的边缘向下凸出形成第一凸出部,所述支管道的末端设有螺纹;另设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内壁设有螺纹,所述第一凸出部上设有环形槽,所述连接筒的一端设有环形限位台阶,所述环形限位台阶卡入所述环形槽内;转动所述连接筒使所述支管道的末端进入所述连接筒内并与所述第一凸出部紧密对接,所述支管道的末端与第一凸出部之间设有橡胶圈。连接筒利用环形限位台阶和环形槽之间的卡接,可以在第一凸出部外围转动,转动连接筒,使支管道在螺纹咬合下进入连接筒内,并与连接筒内的第一凸出部慢慢对接在一起,在支管道末端和第一凸出部对接时,两者之间的橡胶圈受到挤压产生形变,从而实现紧密密封。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为网格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架的每个网格对应穿过1个所述植物净化模块。第一支架的每个网格的大小与植物净化模块的投影面积相同,植物净化模块刚好向下插入网格中完成固定。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的每个网格的内侧边缘设有第二凸出部,所述植物净化模块的侧壁外部竖直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凸出部一一对应。植物净化模块向下插入网格中时,第二凸出部滑入所述凹槽中,起到限位作用;同时由于凹槽存在一定的长度,当滑动至凹槽的顶部末端与第二凸出部抵接时,即植物净化模块插入到了规定的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模块化的植物净化模块和沉水植物模块,使整个人工雨水湿地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实际环境,通过加装或拆除植物净化模块和沉水植物模块,调整雨水湿地的净化能力和对实际环境的适应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所述的模块化人工雨水湿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所述的模块化人工雨水湿地系统的俯视图;图3为实施例1所述的模块化人工雨水湿地系统的植物净化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所述的模块化人工雨水湿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A处的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2所述的模块化人工雨水湿地系统的第一支架的俯视图;图7为实施例2所述的模块化人工雨水湿地系统的植物净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净水槽;2、蓄水槽;3、市政雨水管;4、植物净化模块;5、碎石层;6、粗砂层;7、细砂层;8、水生植物;9、固定网;10、排水口;11、第一支架;12、支管道;13、第一主管道;14、缓冲池;15、第二主管道;16、抽水泵;17、第二支架;18、沉水植物模块;19、溢流管;20、第一凸出部;21、连接筒;22、环形槽;23、环形限位台阶;24、橡胶圈;25、第二凸出部;26、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中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所保护的范围。在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人工雨水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净水槽和蓄水槽,所述净水槽的一端与市政雨水管连接;另设若干呈长方体柱形结构的植物净化模块,所述植物净化模块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碎石层、粗砂层和细砂层,水生植物埋设在所述植物净化模块内,所述碎石层上方设有固定网,所述植物净化模块的底部设有排水口;所述净水槽的底部水平设有第一支架和若干支管道,所述植物净化模块通过所述第一支架按规则竖直设置在所述蓄水槽内;每个所述支管道的末端对应与1个所述植物净化模块的排水口密封连接,所有所述支管道交汇形成第一主管道,所述第一主管道与缓冲池连接,所述缓冲池与所述蓄水槽通过第二主管道连接,所述第二主管道上设有抽水泵;/n所述蓄水槽内设有第二支架,另设若干沉水植物模块按规则竖直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蓄水槽与河岸/湖岸之间设有溢流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人工雨水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净水槽和蓄水槽,所述净水槽的一端与市政雨水管连接;另设若干呈长方体柱形结构的植物净化模块,所述植物净化模块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碎石层、粗砂层和细砂层,水生植物埋设在所述植物净化模块内,所述碎石层上方设有固定网,所述植物净化模块的底部设有排水口;所述净水槽的底部水平设有第一支架和若干支管道,所述植物净化模块通过所述第一支架按规则竖直设置在所述蓄水槽内;每个所述支管道的末端对应与1个所述植物净化模块的排水口密封连接,所有所述支管道交汇形成第一主管道,所述第一主管道与缓冲池连接,所述缓冲池与所述蓄水槽通过第二主管道连接,所述第二主管道上设有抽水泵;
所述蓄水槽内设有第二支架,另设若干沉水植物模块按规则竖直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蓄水槽与河岸/湖岸之间设有溢流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人工雨水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植物净化模块呈矩阵排列,相邻的所述植物净化模块的侧壁贴合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块化人工雨水湿地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景芸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鹏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