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光天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进水与智能压气供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4228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进水与智能压气供水结构,包括储水罐,进水管与储水罐之间设置有第一电磁蝶阀,第一电磁蝶阀连接第一开关传感器;储水罐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水口并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与储水罐之间设置有第二电磁蝶阀,第二电磁蝶阀连接第二开关传感器;储水罐的顶部设置有顶板,顶板上设置有大气平衡阀,顶板的底面装设有第一气压传感器,储水罐的罐壁上设置有第一水位传感器,储水罐的底部装设有第二水位传感器和第二气压传感器,各传感器分别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托盘与盖板之间的产生的空间形成压气层,不断增大压气层将储水罐里的水挤压,实现提高压缩空气的利用率,保证水流的冲击力量,提升供水排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进水与智能压气供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力发电
,尤其是一种自动进水与智能压气供水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压缩气体供水用储水罐,采用不锈钢储水罐内加上橡胶袋,橡胶袋作为充气袋,将充气袋装入储水罐内,须做供水时对橡胶袋充气,利用充气袋充气时橡胶袋体积膨胀,将储水罐内的水挤压出储水罐,以此实现水罐供水的目的。现有的储水罐有如下缺点:供水量太小,操作繁琐,技术落后,供水效率低等缺点。本技术的储水罐可以用于取代现有的橡胶袋储水罐,直接接入现有的压力水流接入管即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进水与智能压气供水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进水与智能压气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储水罐,所述储水罐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水管且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管与储水罐之间设置有第一电磁蝶阀,所述第一电磁蝶阀连接第一开关传感器;所述储水罐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水口并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储水罐之间设置有第二电磁蝶阀,所述第二电磁蝶阀连接第二开关传感器;所述储水罐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大气平衡阀,所述顶板的底面装设有第一气压传感器,所述储水罐的罐壁上设置有第一水位传感器,所述储水罐的底部装设有第二水位传感器和第二气压传感器,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第一气压传感器、第二气压传感器、第一开关传感器和第二开关传感器分别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用于实现系统自动化管理。进一步,所述储水罐的顶板上面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下部空间内设置有托盘,所述托盘通过螺栓与盖板螺栓紧固连接,所述托盘用于旨在与盖板联合形成智能供气的结构,作为在储水罐的顶部空间形成压缩压气层的基础。进一步,所述托盘的截面呈蝶形或呈凹形,所述托盘通过螺栓与盖板紧固连接。进一步,所述盖板的顶部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连接有限压阀,所述进气管的压缩空气进入储水罐内时,所述压缩空气冲击托盘,所述盖板和托盘之间的压缩空气往复冲击且形成压气层,并占领储水罐顶层的整个空间,所述压气层用于对储水罐里的水层施压,当所述压气层的空气压力达到设计的供水压力值指标时,所述顶板的底部设置的第一气压传感器向中央处理器发出气压值信号,所述中央处理器立即对储水罐底部的出水管内的第二开关传感器发出打开的指令,所述第二电磁蝶阀立即开启,由所述压气层的空气压力产生的压力水流进入出水管并流入水流变速器装置,所述水流变速器装置安装在水轮机上,所述水轮机与水流变速器装置连通,所述水流变速器装置产生的压力水流冲击水轮机转动,用于驱动发电机组做功发电;所述压力水流从水轮机流出并流入排水沟,所述排水沟里的水流回蓄水池用于做循环使用。进一步,所述进气管连接有节流阀和所述限压阀,所述节流阀和限压阀用于控制进气管内的供气流量和供气压力所保证的压气技术指标。进一步,所述储水罐包括使用过程,所述中央处理器控制第一开关传感器,所述第一开关传感器控制第一电磁蝶阀打开与关闭,所述第一电磁蝶阀开启令水流从进水口进入储水罐,所述储水罐的水位升到第一水位传感器的位置时,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发出信号给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控制节流阀打开,压缩空气通过限压阀并进入储水罐内,进入所述盖板与托盘之间的压缩空气往复冲击并形成压气层,所述压气层用于对储水罐顶的水层施压,当压气层的空气压力达到设计的供水压力时,所述顶板的底部设置的第一气压传感器向中央处理器发出气压值信号,所述中央处理器立即对储水罐底部的出水管内的第二开关传感器发出开启指令,所述第二电磁蝶阀立即打开,由所述压气层的空气压力产生的压力水流进入出水管并流入水流变速器装置,所述水流变速器装置安装在水轮机的壳体上,所述水轮机与水流变速器装置的第二出水口衔接,所述水流变速器装置产生的压力水流冲击水轮机转动,用于驱动发电机组做功发电;所述压力水流从水轮机流出并流入排水沟,所述排水沟的水流回蓄水池用于做循环使用。基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技术通过所述盖板和托盘之间的压缩空气往复冲击且形成压气层,所述压气层用于对储水罐里的水层施压,当压气层的空气压力达到设计的供水压力时,所述顶板的底部设置的第一气压传感器向中央处理器发出气压值信号,所述中央处理器立即对储水罐底部的出水管内的第二开关传感器发出打开指令,所述第二电磁蝶阀立即打开,让压力水流实施对水轮机的高速冲击,进而提高压缩空气的效率,避免了损耗压缩空气,并提高了水流的冲击力量而提升水力发电效率,避免了传统储水罐供水量太小,操作繁琐、技术落后、供水效率低等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的b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进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c部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的发电机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进水与智能压气供水结构,它包括储水罐10,储水罐10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水管11且开设有进水口12,进水管11与储水罐10之间设置有第一电磁蝶阀13,第一电磁蝶阀13连接第一开关传感器14;储水罐10的底部设置开设有第一出水口16并设置有出水管15,出水管15与储水罐10之间设置有第二电磁蝶阀17,第二电磁蝶阀17连接第二开关传感器18;储水罐10的顶部设置有顶板19,顶板19上设置有大气平衡阀20,顶板19的底面装设有第一气压传感器202,储水罐10的罐壁上设置有第一水位传感器201,储水罐10的底部装设有第二水位传感器203和第二气压传感器21,第一水位传感器201、第二水位传感器203、第一气压传感器202、第二气压传感器21、第一开关传感器14和第二开关传感器18分别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用于实现系统自动化管理。储水罐10的顶板19上面设置有盖板26,盖板26的下部空间内设置有托盘25,托盘25通过螺栓与盖板26螺栓紧固连接,托盘25用于旨在与盖板26联合形成智能供气的结构,作为在储水罐10的顶部空间形成压缩压气层的基础;托盘25与盖板26的结构能够使从进气管24进入的压缩空气往复冲击,压缩空气在托盘25与盖板26之间四周扩散形成压气层,压气层用于对储水罐10里的水层施压。托盘25的截面呈蝶形或呈凹形,托盘25通过螺栓与盖板26紧固连接;托盘25的截面呈类似凹形或截面呈类ω形能达到盖板26和托盘25之间的压缩空气往复冲击的目的,托盘25的截面不局限于类似凹形或类ω形。盖板26的顶部设置有进气管24,进气管24连接有限压阀30,进气管24的压缩空气进入储水罐10内时,压缩空气冲击托盘25,盖板26和托盘25之间的压缩空气往复冲击且形成压气层,并占领储水罐10顶层的整个空间,压气层用于对储水罐10里的水层施压,当压气层的空气压力达到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进水与智能压气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储水罐,所述储水罐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水管且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管与储水罐之间设置有第一电磁蝶阀,所述第一电磁蝶阀连接第一开关传感器;/n所述储水罐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水口并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储水罐之间设置有第二电磁蝶阀,所述第二电磁蝶阀连接第二开关传感器;/n所述储水罐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大气平衡阀,所述顶板的底面装设有第一气压传感器,所述储水罐的罐壁上设置有第一水位传感器,所述储水罐的底部装设有第二水位传感器和第二气压传感器,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第一气压传感器、第二气压传感器、第一开关传感器和第二开关传感器分别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用于实现系统自动化管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进水与智能压气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储水罐,所述储水罐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水管且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管与储水罐之间设置有第一电磁蝶阀,所述第一电磁蝶阀连接第一开关传感器;
所述储水罐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出水口并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储水罐之间设置有第二电磁蝶阀,所述第二电磁蝶阀连接第二开关传感器;
所述储水罐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大气平衡阀,所述顶板的底面装设有第一气压传感器,所述储水罐的罐壁上设置有第一水位传感器,所述储水罐的底部装设有第二水位传感器和第二气压传感器,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第一气压传感器、第二气压传感器、第一开关传感器和第二开关传感器分别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用于实现系统自动化管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进水与智能压气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罐的顶板上面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下部空间内设置有托盘,所述托盘通过螺栓与盖板螺栓紧固连接,所述托盘用于旨在与盖板联合形成智能供气的结构,作为在储水罐的顶部空间形成压缩压气层的基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进水与智能压气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的截面呈蝶形或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天
申请(专利权)人:李光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