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深基坑地下室的基坑围护桩的水平支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4206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深基坑地下室的基坑围护桩的水平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复数个基坑围护桩、从外向内依次设于基坑围护桩内侧的传力构件和筏板;所述传力构件主要由层叠设置的上层传力带和下层缓冲层构成,所述下层缓冲层的靠近所述筏板的一侧为硬质隔离层;所述筏板与传力构件在水平方向支撑所述基坑围护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筏板与传力构件在水平方向支撑所述基坑围护桩,因而不需要现有技术中的支撑架,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深基坑地下室的基坑围护桩的水平支撑系统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深基坑地下室的基坑围护桩的水平支撑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用地紧张现象不断暴露,为增加用地红线内建筑物对场地的使用率,地下室设计为2~4层越来越常见,城市建设中地下室结构越来越多,人们通常将地下室作为商场、车库、地下车间、甚至居住房等,因此,地下室的防水尤为重要。目前,地下室防水结构施工方法为先施工深基坑支护结构,然后进行基坑土方开挖,再浇筑地下室筏板垫层、铺设地下室筏板防水层、浇筑防水保护层、浇筑地下室筏板混凝土、铺设筏板四周防水层,向地下室筏板的外侧面与基坑支护桩之间回填黄砂缓冲带,最后浇筑混凝土传力带等。然而,上述施工方法及其制备的地下室防水结构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先铺贴的筏板防水层位于垫层表面,施工作业的时候,四周没有可以临时固定防水卷材的设施,此时的防水层通常铺贴至筏板边缘甚至铺贴至传力带边缘,造成了材料的浪费,增加了施工成本;(2)由于防水层与筏板之间有一层细石混凝土保护层,造成筏板防水层与地下室侧壁防水层之间出现断层,导致地下室渗漏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开发一种新的用于深基坑地下室的基坑围护桩的水平支撑系统,以,优化施工过程,以进一步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地下室防水性能,显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深基坑地下室的基坑围护桩的水平支撑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深基坑地下室的基坑围护桩的水平支撑系统,包括复数个基坑围护桩、从外向内依次设于基坑围护桩内侧的传力构件和筏板;所述传力构件主要由层叠设置的上层传力带和下层缓冲层构成,所述下层缓冲层的靠近所述筏板的一侧为硬质隔离层;所述筏板与传力构件在水平方向支撑所述基坑围护桩。上文中,所述深基坑地下室底层筏板和所述传力构件是水平平行设置的,一般的,基坑围护桩在最外围,然后内层是传力构件,再内侧就是所述深基坑地下室底层筏板,底层筏板和传力构件一起构成所述复数个基坑围护桩的水平应力支撑结构。优选的,所述基坑围护桩为灌注桩。上文中,在止水帷幕内侧设置复数个基坑围护桩,围成一几何形状。该几何形状是根据实际用地的形状来定的,当然也可以预先进行分割,这属于现有技术。优选的,所述深基坑地下室的深度为8~15m。优选为8~10m。优选的,所述筏板与传力构件的上表面平齐。优选的,所述下层缓冲层为黄砂层。优选的,所述硬质隔离层为板砖层。优选的,所述筏板的厚度为20~100cm。优选为40~60cm。优选的,所述上层传力带的厚度为20~100cm,所述下层缓冲层的厚度为30cm以上。优选的,所述传力带的内侧面和所述硬质隔离层的内侧面平齐。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筏板与传力构件之间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采用防水卷材铺设而成。当然也可以采用防水涂料来制备防水层。优选的,所述基坑围护桩间隔设置,相邻基坑围护桩间隔为0.3~2m。优选为0.5~1.5m。所述基坑围护桩的尺寸为0.8×0.8m~1.2×1.2m的圆形柱。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筏板与传力构件位于所述基坑围护桩的下部,在所述基坑围护桩的上部还设有水平支撑梁。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开发了一种新的用于深基坑地下室的基坑围护桩的水平支撑系统,其利用筏板与传力构件在水平方向支撑所述基坑围护桩,因而不需要现有技术中的支撑架,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采用本技术的水平支撑系统,在深基坑地下室施工时,可以先制备传力构件,然后在筏板垫层的上表面、以及传力构件的外侧面设置防水层,最后再制备筏板,相比现有技术,不仅减少了筏板底部的防水材料的搭接,简化了施工工序,而且可以利用筏板与传力构件在水平方向支撑所述基坑围护桩,并配合设于基坑围护桩上部的水平支撑梁,可以较好地支撑基坑围护桩,避免设置专门的支撑架,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和工期;3.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成较较低,适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深基坑地下室局部剖视图;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其中,1、止水帷幕;2、基坑围护桩;3、水平支撑梁;4、筏板垫层;5、防水层;6、筏板;7、传力带;8、缓冲层;9、硬质隔离层。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2所示,一种用于深基坑地下室的基坑围护桩的水平支撑系统,包括复数个基坑围护桩2、从外向内依次设于基坑围护桩内侧的传力构件和筏板6;所述传力构件主要由层叠设置的上层传力带7和下层缓冲层8构成,所述下层缓冲层的靠近所述筏板的一侧为硬质隔离层9;所述筏板与传力构件在水平方向支撑所述基坑围护桩。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坑围护桩为灌注桩。所述深基坑地下室的深度为9m。本实施例中,所述筏板与传力构件的上表面平齐。所述下层缓冲层为黄砂层。所述硬质隔离层为板砖层。本实施例中,所述筏板的厚度为50cm。所述传力带的厚度为50cm,所述下层缓冲层的厚度为50cm。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力带的内侧面和所述硬质隔离层的内侧面平齐。本实施例中,所述筏板与传力构件之间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采用防水卷材铺设而成。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坑围护桩间隔设置,相邻基坑围护桩间隔为1m。所述基坑围护桩的尺寸为1×1m的圆形灌注桩。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筏板与传力构件位于所述基坑围护桩的下部,在所述基坑围护桩的上部还设有水平支撑梁3。采用本技术的水平支撑系统时,可以采用如下施工方法,用于制备深基坑地下室底层筏板,包括如下步骤:(1)在用地红线内设置止水帷幕1;(2)在所述止水帷幕内侧设置复数个基坑围护桩2;所述基坑围护桩间隔设置;(3)在所述基坑围护桩之间设置水平支撑梁3,且所述水平支撑梁位于所述灌注桩的上部;(4)土方开挖,形成深基坑地下室并浇筑筏板垫层4;(5)在所述基坑围护桩和所述筏板之间设置传力构件;(6)在所述筏板垫层的上表面、以及所述传力构件的外侧面设置防水层5;(7)在上述步骤(6)的防水层上设置防水保护层;(8)在所述防水保护层上设置筏板6(又称为深基坑地下室底层筏板);所述深基坑地下室底层筏板和所述传力构件紧配合并构成所述基坑围护桩之间的水平支撑结构。上文中,所述止水帷幕是直径为80cm的三轴搅拌桩。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深基坑地下室的基坑围护桩的水平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复数个基坑围护桩、从外向内依次设于基坑围护桩内侧的传力构件和筏板;/n所述传力构件主要由层叠设置的上层传力带和下层缓冲层构成,所述下层缓冲层的靠近所述筏板的一侧为硬质隔离层;/n所述筏板与传力构件在水平方向支撑所述基坑围护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深基坑地下室的基坑围护桩的水平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复数个基坑围护桩、从外向内依次设于基坑围护桩内侧的传力构件和筏板;
所述传力构件主要由层叠设置的上层传力带和下层缓冲层构成,所述下层缓冲层的靠近所述筏板的一侧为硬质隔离层;
所述筏板与传力构件在水平方向支撑所述基坑围护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深基坑地下室的基坑围护桩的水平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筏板与传力构件的上表面平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深基坑地下室的基坑围护桩的水平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缓冲层为黄砂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深基坑地下室的基坑围护桩的水平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隔离层为板砖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深基坑地下室的基坑围护桩的水平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筏板的厚度为20~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茜徐振梅健明韩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第五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