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越既有支护桩的落底型基坑止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基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落底型基坑止水结构碰到障碍物,无法于支护桩外侧设置时的处理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坑工程正往深大基坑方向发展,对位于长江一级阶地及其他富水土体的深基坑工程,为了减小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往往需要设置落底式止水帷幕。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建筑密度正逐渐加大,城市综合体工程也越来越多,不可避免出现拟建基坑外既有的支护桩或者其他结构体,影响拟建基坑外围的落底式止水帷幕的施工。如果采用向外绕避的处理方式,会超出用地红线,难以实施或者绕避费用较高。如果采用向基坑内绕避的方式,随着基坑的开挖,会破坏落底式止水帷幕在基坑侧壁的完整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跨越既有支护桩的落底型基坑止水结构,包括:等厚度水泥土墙、第一高压旋喷桩、第二高压旋喷桩、基坑支护桩和既有支护桩,所述等厚度水泥土墙设置于基坑支护桩外侧;所述第一高压旋喷桩设置于既有支护桩桩间,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设置于既有支护桩与等厚度水泥土墙之间,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跨越既有支护桩的落底型基坑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等厚度水泥土墙(1)、第一高压旋喷桩(2)、第二高压旋喷桩(3)、基坑支护桩(4)和既有支护桩(5);所述等厚度水泥土墙(1)设置于基坑支护桩(4)外侧;所述第一高压旋喷桩(2)设置于既有支护桩(5)桩间,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3)设置于既有支护桩(5)与等厚度水泥土墙(1)之间;所述基坑支护桩(4)用于基坑侧壁土体支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越既有支护桩的落底型基坑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等厚度水泥土墙(1)、第一高压旋喷桩(2)、第二高压旋喷桩(3)、基坑支护桩(4)和既有支护桩(5);所述等厚度水泥土墙(1)设置于基坑支护桩(4)外侧;所述第一高压旋喷桩(2)设置于既有支护桩(5)桩间,所述第二高压旋喷桩(3)设置于既有支护桩(5)与等厚度水泥土墙(1)之间;所述基坑支护桩(4)用于基坑侧壁土体支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越既有支护桩的落底型基坑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等厚度水泥土墙(1)因受到既有支护桩(5)阻挡,无法于基坑支护桩(4)外侧施工,局部需要设置于基坑内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越既有支护桩的落底型基坑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彪,龙晓东,郭运,马郧,王泽希,王晓毅,王发玲,蒋善超,程莹,冉锦绣,李子优,王天琦,赵昀,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