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聚合物溶液粘度的静电纺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4072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聚合物溶液粘度的静电纺丝装置,包括外壳、外筒和内筒,所述外筒安装于外壳内部,外筒的上端向外扩大形成喇叭状的加料口,内筒设置于外筒内部,内筒的顶面形成一半球形部,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环形结构的加热通道,加热通道中安装有一块以上的隔板,加热通道通过隔板分隔成一个以上的加热腔,加热腔中均倾斜设有一块以上的阻流板,阻流板之间均交错设置,阻流板一端均安装于加热腔的内壁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隔板使溶液全部分开进入不同的加热腔中,而通过第一、第二电热板能对加热腔进行全面的加热,增加了溶液与热量接触的面积,而通过阻流板能减缓溶液流动的速度,使溶液能充分的进行加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聚合物溶液粘度的静电纺丝装置
本技术涉及静电纺丝
,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聚合物溶液粘度的静电纺丝装置。
技术介绍
静电纺丝技术是目前制备纳米纤维最重要的基本方法。这一技术的核心是使带电荷流体在静电场中流动与变形,最终得到纤维状物质,从而为高分子成为纳米功能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加工方法。静电纺丝技术具有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生产效率相对较高的优点,纺制出的纳米纤维具有纤维细,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等特点,因此静电纺丝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传统的静电纺丝法就是利用电场力将聚合物溶液或熔体从毛细管口处抽出形成射流,经过摆动、蒸发、细发过程,最终得到纳米级的纤维。纺丝过程中的聚合物溶液的粘度是影响纳米纤维直径大小及纤维形态等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在纺丝过程中的粘度比较难以控制。因此,如何调节纺丝溶液的粘度来获得高质量的纳米纤维成了关键点,但是现在的加热一般直接的在料桶中完成,由于粘度较高,造成热量的传递受影响,且由于不搅拌,因此不能快速的对其进行均匀的加热,影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聚合物溶液粘度的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外筒(2)和内筒(3),所述外筒(2)设置于外壳(1)内部,外筒(2)的上端向外扩大形成喇叭状的加料口(8),加料口(8)的外壁安装外壳的内壁面上,内筒(3)设置于外筒(2)内部,内筒(3)的顶面密封,内筒(3)的顶面形成一半球形部,内筒(3)与外筒(2)之间形成环形结构的加热通道,加热通道中安装有一块以上的隔板(11),加热通道通过隔板(11)分隔成一个以上的加热腔(4),加热腔(4)中均倾斜设有一块以上的阻流板(5),阻流板(5)之间均交错设置,阻流板(5)一端均安装于加热腔(4)的内壁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聚合物溶液粘度的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外筒(2)和内筒(3),所述外筒(2)设置于外壳(1)内部,外筒(2)的上端向外扩大形成喇叭状的加料口(8),加料口(8)的外壁安装外壳的内壁面上,内筒(3)设置于外筒(2)内部,内筒(3)的顶面密封,内筒(3)的顶面形成一半球形部,内筒(3)与外筒(2)之间形成环形结构的加热通道,加热通道中安装有一块以上的隔板(11),加热通道通过隔板(11)分隔成一个以上的加热腔(4),加热腔(4)中均倾斜设有一块以上的阻流板(5),阻流板(5)之间均交错设置,阻流板(5)一端均安装于加热腔(4)的内壁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聚合物溶液粘度的静电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内筒(3)的顶面与加料口(8)的内壁面之间安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积盛廖美英李勇李苗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天元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