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志霏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改善船舶稳性不足的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3682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载人船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改善船舶稳性不足的辅助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一侧设置有传感器,所述船体的两侧均设置有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控制箱、第一夹板、限位孔、限位柱、弹簧、第二夹板、气囊和气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辅助机构,辅助机构包括控制箱、第一夹板、限位孔、限位柱、弹簧、第二夹板、气囊和气泵,在使用时,传感器可检测出船体的倾斜情况,当船体向一侧倾斜后,传感器检测出倾斜,然后通过控制箱启动气泵对气囊进行充气工作,增大船体一侧的浮力,使船体恢复水平状态,防止倾斜的船体影响乘客的乘坐舒适度,且防止由于倾斜导致侧翻等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改善船舶稳性不足的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载人船舶
,特别是一种用于改善船舶稳性不足的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船舶,各种船只的总称,船舶是能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的交通工具,按不同的使用要求而具有不同的技术性能、装备和结构型式,船舶是一种主要在地理水中运行的人造交通工具,另外民用船一般称为船,军用船称为舰,小型船称为艇或舟,小型船舶一般多为载人工作,通常在旅游区中供游客进行乘坐,当游客乘坐在船体内部的两侧时,由于乘客的体重不一,导致船体易向一侧发生倾斜,降低乘客的乘坐舒适度,且易发生侧翻等事故,因此需要一种可改善船舶稳性的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改善船舶稳性不足的辅助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改善船舶稳性不足的辅助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一侧设置有传感器,所述船体的两侧均设置有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控制箱、第一夹板、限位孔、限位柱、弹簧、第二夹板、气囊和气泵,所述控制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外部活动连接有弹簧,所述限位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的一侧设置有气囊,所述控制箱的一侧设置有气泵。可选的,所述传感器为倾角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固定连接在船体尾部的中心位置,可通过传感器对两侧辅助机构进行控制。可选的,所述限位柱为圆柱,所述限位柱的直径与限位孔的直径相同,所述限位柱活动连接在限位孔的内部,所述限位柱可在限位孔的内部滑动。可选的,所述限位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直径大于限位柱的直径,挡板可防止限位柱从限位孔中脱落。可选的,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夹板的一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挡板的一侧,所述弹簧套接在限位柱的外部。可选的,所述第二夹板通过限位柱、限位孔和弹簧活动连接在第一夹板的一侧。可选的,所述气囊设置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所述气囊与气泵相连通,气泵对气囊进行充放气工作。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设置辅助机构,船体的一侧设置有传感器,船体的两侧均设置有辅助机构,辅助机构包括控制箱、第一夹板、限位孔、限位柱、弹簧、第二夹板、气囊和气泵,在使用时,传感器可检测出船体的倾斜情况,当船体向一侧倾斜后,传感器检测出倾斜,然后通过控制箱启动气泵对气囊进行充气工作,增大船体一侧的浮力,使船体恢复水平状态,防止倾斜的船体影响乘客的乘坐舒适度,且防止由于倾斜导致侧翻等事故的发生。2、通过设置辅助机构,辅助机构包括控制箱、第一夹板、限位孔、限位柱、弹簧、第二夹板、气囊和气泵,控制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第一夹板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限位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柱,限位柱的外部活动连接有弹簧,限位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板,第二夹板的一侧设置有气囊,控制箱的一侧设置有气泵,在充气时,气泵对气囊进行充气,同时使弹簧被压缩,在放气时,弹簧带动第二夹板和第一夹板对气囊进行挤压,使气囊中的气体可快速排出,便于充放气工作的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气囊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船体,2-传感器,3-辅助机构,301-控制箱,302-第一夹板,303-限位孔,304-限位柱,305-弹簧,306-第二夹板,307-气囊,308-气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改善船舶稳性不足的辅助装置,它包括船体1,船体1的一侧设置有传感器2,船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辅助机构3;辅助机构3包括控制箱301、第一夹板302、限位孔303、限位柱304、弹簧305、第二夹板306、气囊307和气泵308,在使用时,传感器2可检测出船体1的倾斜情况,当船体1向一侧倾斜后,传感器2检测出倾斜,然后通过控制箱301启动气泵308对气囊307进行充气工作,增大船体1一侧的浮力,使船体1恢复水平状态,防止倾斜的船体影响乘客的乘坐舒适度,且防止由于倾斜导致侧翻等事故的发生,控制箱3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302,第一夹板302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303,限位孔30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柱304,限位柱304的外部活动连接有弹簧305,限位柱3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板306,第二夹板306的一侧设置有气囊307,控制箱301的一侧设置有气泵308,在充气时,气泵308对气囊307进行充气,同时使弹簧305被压缩,在放气时,弹簧305带动第二夹板306和第一夹板302对气囊307进行挤压,使气囊307中的气体可快速排出,便于充放气工作的进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传感器2为倾角传感器,传感器2固定连接在船体1尾部的中心位置,限位柱304为圆柱,限位柱304的直径与限位孔303的直径相同,限位柱304活动连接在限位孔303的内部,限位柱3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挡板的直径大于限位柱304的直径,弹簧30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夹板302的一侧,弹簧30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挡板的一侧,弹簧305套接在限位柱304的外部,第二夹板306通过限位柱304、限位孔303和弹簧305活动连接在第一夹板302的一侧,气囊307设置在第一夹板302和第二夹板306之间,气囊307与气泵308相连通。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在使用时,传感器2可检测出船体1的倾斜情况,当船体1向一侧倾斜后,传感器2检测出倾斜,然后通过控制箱301启动气泵308对气囊307进行充气工作,增大船体1一侧的浮力,使船体1恢复水平状态,在充气时,气泵308对气囊307进行充气,同时使弹簧305被压缩,在放气时,弹簧305带动第二夹板306和第一夹板302对气囊307进行挤压,使气囊307中的气体可快速排出。综上所述,一种用于改善船舶稳性不足的辅助装置,使用时,通过设置辅助机构3,船体1的一侧设置有传感器2,船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辅助机构3,辅助机构3包括控制箱301、第一夹板302、限位孔303、限位柱304、弹簧305、第二夹板306、气囊307和气泵308,在使用时,传感器2可检测出船体1的倾斜情况,当船体1向一侧倾斜后,传感器2检测出倾斜,然后通过控制箱301启动气泵308对气囊307进行充气工作,增大船体1一侧的浮力,使船体1恢复水平状态,防止倾斜的船体影响乘客的乘坐舒适度,且防止由于倾斜导致侧翻等事故的发生,通过设置辅助机构3,辅助机构3包括控制箱301、第一夹板302、限位孔303、限位柱304、弹簧305、第二夹板306、气囊307和气泵308,控制箱3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302,第一夹板302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303,限位孔30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柱304,限位柱304的外部活动连接有弹簧305,限位柱304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改善船舶稳性不足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1),所述船体(1)的一侧设置有传感器(2),所述船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辅助机构(3);/n所述辅助机构(3)包括控制箱(301)、第一夹板(302)、限位孔(303)、限位柱(304)、弹簧(305)、第二夹板(306)、气囊(307)和气泵(308),所述控制箱(3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302),所述第一夹板(302)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303),所述限位孔(30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柱(304),所述限位柱(304)的外部活动连接有弹簧(305),所述限位柱(3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板(306),所述第二夹板(306)的一侧设置有气囊(307),所述控制箱(301)的一侧设置有气泵(30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改善船舶稳性不足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1),所述船体(1)的一侧设置有传感器(2),所述船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辅助机构(3);
所述辅助机构(3)包括控制箱(301)、第一夹板(302)、限位孔(303)、限位柱(304)、弹簧(305)、第二夹板(306)、气囊(307)和气泵(308),所述控制箱(3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302),所述第一夹板(302)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孔(303),所述限位孔(30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柱(304),所述限位柱(304)的外部活动连接有弹簧(305),所述限位柱(3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板(306),所述第二夹板(306)的一侧设置有气囊(307),所述控制箱(301)的一侧设置有气泵(3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改善船舶稳性不足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2)为倾角传感器,所述传感器(2)固定连接在船体(1)尾部的中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改善船舶稳性不足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霏
申请(专利权)人:陈志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