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晶专利>正文

一种教学辅助用组合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3582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教学辅助用组合尺,具有用于测绘直线的直尺本体;所述直尺本体的前端设置为弧形过渡面;所述弧形过渡面上均匀分布有刻度线;所述直尺本体下端卡装有副尺;所述直尺本体和副尺相对的面上加设有导向单元;所述副尺沿着导向单元相对于直尺本体伸缩移动;所述副尺上设有标注区;所述标注区中均匀分布有刻度线;所述直尺本体横向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量角单元;与所述量角单元位置对应的副尺上开设有窗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实用性强的教学辅助用组合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教学辅助用组合尺
本技术涉及教学辅助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教学辅助用组合尺。
技术介绍
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因此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初中教学过程中,直尺是常见的一种教学辅助装置,但现有的直尺长度都是固定的,在绘制或测量一些较长的线段时,需要不断调整直尺的位置,不便于教学者进行使用;此外现有的直尺往往只能画直线,当教学过程中涉及到角度测绘时,需要额外使用量角器进行测绘,增加了教学者使用过程中的负担。因此设计一种实用性强的教学辅助用组合尺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实用性强的教学辅助用组合尺。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教学辅助用组合尺,具有用于测绘直线的直尺本体;所述直尺本体的前端设置为弧形过渡面;所述弧形过渡面上均匀分布有刻度线;所述直尺本体下端卡装有副尺;所述直尺本体和副尺相对的面上加设有导向单元;所述副尺沿着导向单元相对于直尺本体伸缩移动;所述副尺上设有标注区;所述标注区中均匀分布有刻度线;所述直尺本体横向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量角单元;与所述量角单元位置对应的副尺上开设有窗口。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单元包括一体成形于副尺上端面的导向柱和开设于直尺本体下端面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柱卡装于导向槽中。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槽为矩形、T形或倒梯形;所述导向柱的形状与导向槽的形状相配合。进一步地,所述量角单元包括与直尺本体连接的刻度区、贯穿直尺本体的视窗以及用于辅助测绘的指针;所述刻度区主体为均布有角度指向线的半圆形;所述视窗为半环形;半环形所述视窗与刻度区主体的中心原点重合;所述指针的根部通过螺栓可转动安装于视窗与刻度区主体的中心原点处;所述螺栓中心点处贯穿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副尺。进一步地,所述副尺的下端面的近边缘处开设有辅助槽。进一步地,所述直尺本体下端面还开设有通槽;与所述通槽位置相对应的副尺左端上加装有导向纽;所述导向纽的形状与通槽的下半段大小和形状相配合。进一步地,所述通槽的截面为弧形且弧形底端被贯通。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纽的前端为斜坡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本技术添加的副尺部分可以满足较长直线的测绘,添加的量角单元可满足角度线的测绘;另外辅助槽的设置便于辅助副尺向外抽拉的动作;最后通槽和导向纽的配合便于收纳笔和取出笔,结构简单且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副尺外拉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立体爆炸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副尺外拉图。附图中标号为:直尺本体10、弧形过渡面11、副尺20、标注区21、窗口22、辅助槽23、导向纽24、导向单元30、导向柱31、导向槽32、量角单元40、刻度区41、视窗42、指针43、螺栓44、通孔45。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见图1和图2,本技术具有用于测绘直线的直尺本体10;直尺本体10的前端设置为弧形过渡面11;弧形过渡面11上均匀分布有刻度线,刻度线在图中未示出,具体刻度线的分布参考现有直尺上的刻度即可;直尺本体10下端卡装有副尺20;直尺本体10和副尺20相对的面上加设有导向单元30;副尺20沿着导向单元30相对于直尺本体10伸缩移动,即副尺20可相对于直尺本体10向外拉,外拉后的副尺20在导向单元30的作用下,可相对于直尺本体10向内推,一拉一推即为上述的伸缩移动;副尺20上设有标注区21;标注区21中均匀分布有刻度线;直尺本体10横向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量角单元40;与量角单元40位置对应的副尺20上开设有窗口22。本实施例中更具体地,导向单元30包括一体成形于副尺20上端面的导向柱31和开设于直尺本体10下端面的导向槽32;导向柱31卡装于导向槽32中。导向单元30的开设可以避免副尺20在进行伸缩的过程中出现主副尺在纵向上的相对位置发生偏移,且在导向单元30的作用下,其伸缩过程中平稳和便捷。本实施例中更具体地,导向槽32为矩形、T形或倒梯形;导向柱31的形状与导向槽32的形状相配合,其中图中画出的为矩形,T形或倒梯形的结构在图中未画出。本实施例中更具体地,量角单元40包括与直尺本体10连接的刻度区41、贯穿直尺本体10的视窗42以及用于辅助测绘的指针43;刻度区41主体为均布有角度指向线的半圆形;视窗42为半环形;半环形视窗42与刻度区41主体的中心原点重合,此处的视窗42与副尺20上的窗口22重合;指针43的根部通过螺栓44可转动安装于视窗42与刻度区41主体的中心原点处;螺栓44中心点处贯穿有通孔45;通孔45贯穿副尺20。使用时,如需测绘较长的直线,则直接将副尺20沿着导向单元30向外拉出即可,待使用完毕,可直接内推复位;如需测绘角度线,则先确定圆心,然后使得圆心与通孔45的圆心重合,随后将指针43旋转到所需角度处,用笔透过视窗42和窗口22沿着指针43做标记,于此同时沿着直尺本体10的下方端面做一直线,最后将该直线与所选取的角度线连接即可。(实施例2)见图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更优地副尺20的下端面的近边缘处开设有辅助槽23,辅助槽23便于手指扣住将副尺20往外拉,结构简单且操作快捷。(实施例3)见图4至图6,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更优地直尺本体10下端面还开设有通槽12;与通槽12位置相对应的副尺20左端上加装有导向纽24;导向纽24的形状与通槽12的下半段大小和形状相配合;在抽拉副尺20时,导向纽24沿着通槽12滑动,此处的导向纽24起到导向的作用。通槽12的截面为弧形且弧形底端被贯通,设置为弧形便于在通槽12中放置收纳笔,此处的笔的外径可略大于通槽12上端开口,这样便于笔卡装进通槽12中。导向纽24的前端为斜坡形且导向纽24上端面高于卡装于通槽12中笔的下端面,斜坡形的前端有助于在副尺20外拉的过程中,将置于通槽12中的笔抬升,从而便于将笔从通槽12中取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如需测绘较长的直线,则直接将副尺20沿着导向单元30向外拉出即可,待使用完毕,可直接内推复位;如需测绘角度线,则先确定圆心,然后使得圆心与通孔45的圆心重合,随后将指针43旋转到所需角度处,用笔透过视窗42和窗口22沿着指针43做标记,于此同时沿着直尺本体10的下方端面做一直线,最后将该直线与所选取的角度线连接即可。当有笔放置于通槽12中时,用手扣住辅助槽23向外拉,副尺20向外移动并带动导向纽24向外移动,导向纽24前端的斜坡将卡装于通槽12中的笔向上抬升,随后直接将笔取出即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教学辅助用组合尺,具有用于测绘直线的直尺本体(10);所述直尺本体(10)的前端设置为弧形过渡面(11);所述弧形过渡面(11)上均匀分布有刻度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尺本体(10)下端卡装有副尺(20);所述直尺本体(10)和副尺(20)相对的面上加设有导向单元(30);所述副尺(20)沿着导向单元(30)相对于直尺本体(10)伸缩移动;所述副尺(20)上设有标注区(21);所述标注区(21)中均匀分布有刻度线;所述直尺本体(10)横向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量角单元(40);与所述量角单元(40)位置对应的副尺(20)上开设有窗口(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学辅助用组合尺,具有用于测绘直线的直尺本体(10);所述直尺本体(10)的前端设置为弧形过渡面(11);所述弧形过渡面(11)上均匀分布有刻度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尺本体(10)下端卡装有副尺(20);所述直尺本体(10)和副尺(20)相对的面上加设有导向单元(30);所述副尺(20)沿着导向单元(30)相对于直尺本体(10)伸缩移动;所述副尺(20)上设有标注区(21);所述标注区(21)中均匀分布有刻度线;所述直尺本体(10)横向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量角单元(40);与所述量角单元(40)位置对应的副尺(20)上开设有窗口(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学辅助用组合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单元(30)包括一体成形于副尺(20)上端面的导向柱(31)和开设于直尺本体(10)下端面的导向槽(32);所述导向柱(31)卡装于导向槽(32)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教学辅助用组合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32)为矩形、T形或倒梯形;所述导向柱(31)的形状与导向槽(32)的形状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教学辅助用组合尺,其特征在于:所述量角单元(40)包括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晶
申请(专利权)人:李晶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