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反光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3523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隔热反光布,属于反光布技术领域,依次包括透光面层、反光层、第一隔热层、第二隔热层以及基层,第二隔热层由第一芯纱编织而成,第一芯纱以90°夹角编织成平纹组织,第一芯纱包括聚酯纤维和陶瓷纤维,聚酯纤维通过s捻编织在陶瓷纤维上,基层由第二芯纱编织而成,第二芯纱包括第一纤维束和第二纤维束,第二纤维束通过z捻编织在第一纤维束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隔热反光布,降低反光布的热传导效果,从而提高反光布的隔热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热反光布
本技术涉及反光布
,具体为一种隔热反光布。
技术介绍
布料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它具有遮阳隔热和调节室内光线的功能,而反光布在公路施工管理,消防,海事,运输,采矿作业或进行其他操作时起到重要作用,且利用反光布则可用于夜晚或不良天气下的个人安全用品。现有的人为了保护停放在户外的车辆,在车辆的表面套设有反光的衣套,这样不但可以起到保护车辆表面,还可以利用反光布容易被别人看到,避免伤害别人和被别人伤害,但是反光布隔热效果差,车停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车内温度上升很快,使得车辆内饰温度高,降低了使用者乘坐车辆时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隔热反光布。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隔热反光布,依次包括透光面层、反光层、第一隔热层、第二隔热层以及基层,所述第二隔热层由第一芯纱编织而成,所述第一芯纱以90°夹角编织成平纹组织,所述第一芯纱包括聚酯纤维和陶瓷纤维,所述聚酯纤维通过s捻编织在陶瓷纤维上,所述基层由第二芯纱编织而成,所述第二芯纱包括第一纤维束和第二纤维束,所述第二纤维束通过z捻编织在第一纤维束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聚酯纤维和陶瓷纤维之间的编织结构与第一纤维束和第二纤维束之间的编织结构,能增加第一芯纱和第二芯纱的结合强度,从而提高基层和第二隔热层的强度,且利用平纹组织能进一步增加增强第二隔热层的整体结构强度,使得第二隔热层具有良好的坚牢和平挺性,提高反光布的使用寿命,陶瓷纤维具有重量轻、耐高温、热稳定性好以及导热率低的特点,可以减小传递至反光布内的热量,增加反光布的隔热能力,且聚酯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度、弹性以及不错的耐磨性,能有效防止陶瓷纤维与外界相接触并造成磨损的问题,提高反光布的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纤维束为多晶莫来石纤维,所述第二纤维束为尼龙纤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晶莫来石纤维具有热稳定性好和较好的隔热能力,能增加基层的隔热能力,减小车辆内部温度的上升,且尼龙纤维具有强度高、耐磨以及表面光滑的优点,能增加基层的耐磨程度,增加反光布的寿命,且利用表面光滑的优点能减小基层对车辆漆面造成的损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隔热层包括若干个隔热铝箔,若干个所述隔热铝箔之间等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隔热层和反光层之间形成若干个空气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铝箔具有隔热、防火以及反光的效果,可以减少进入反光布内的热量,增加反光布的隔热能力,且利用铝箔能增加反光布的反光效果,并对提高警示效果起到一定可观的作用,且利用空气层的热传导性较低的特点,进一步增加反光布的隔热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光层包括若干个玻璃微珠和连接层,所述连接层由玻璃纤维编织而成,所述玻璃纤维交错编织并形成若干个通口,所述玻璃微珠位于通口内,且若干个所述玻璃微珠的位置对应若干个隔热铝箔的位置,所述连接层通过透光树脂分别与玻璃微珠和透光面层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璃纤维具有绝缘性好、隔热效果强以及一定的透光效果,能增加反光布的隔热能力,且在外部的光线照射在反光布上,光线会通过透光面层和透光树脂照射在玻璃微珠上,利用玻璃微珠将光照进行反射,从而实现反光,且利用透光树脂能增加玻璃微珠与连接层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减小玻璃微珠脱落的概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热铝箔内填充有隔热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棉具有耐高温、不易燃烧以及导热系数低等特点,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第一隔热层的隔热能力,提高反光布整体的隔热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光面层由PVC薄膜构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VC薄膜具有吸墨性强的特点,可直接进行喷绘,从而可以实现图案的印刷,提高反光布的美感及用于信息显示等。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光面层背离反光层的一侧设置有TPU薄膜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TPU薄膜具有不错的弹性、耐磨性以及防水能力,能避免水进入反光布内,从而避免反光布在使用时因为内部进水导致发霉或者被腐蚀而影响使用,且利用TPU薄膜可以增加对玻璃微珠的保护。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玻璃微珠和隔热铝箔能对光照进行反射,从而对其它人进行警示,避免伤害别人和被别人伤害,且利用玻璃纤维、隔热铝箔、空气层、陶瓷纤维以及多晶莫来石纤维的特点,能减少热量的传递,从而减少传递至反光布内的热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隔热反光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隔热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芯纱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芯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透光面层;2、反光层;3、第一隔热层;4、第二隔热层;5、基层;6、第一芯纱;7、第二芯纱;8、聚酯纤维;9、陶瓷纤维;10、第一纤维束;11、第二纤维束;12、隔热铝箔;13、隔热棉;14、玻璃微珠;15、连接层;16、玻璃纤维;17、通口;18、透光树脂;19、TPU薄膜层;20、空气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一种隔热反光布,如图1、图2、图4以及图5所示,依次包括透光面层1、反光层2、第一隔热层3、第二隔热层4以及基层5,第二隔热层4由第一芯纱6编织而成,第一芯纱6以90°夹角编织成平纹组织,且利用平纹组织能增加增强第二隔热层4的整体结构强度,使得第二隔热层4具有良好的坚牢和平挺性,提高反光布的使用寿命,且第一芯纱6包括聚酯纤维8和陶瓷纤维9,聚酯纤维8通过s捻编织在陶瓷纤维9上,利用聚酯纤维8和陶瓷纤维9之间的编织结构,能增加第一芯纱6的结合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隔热层3的强度,且陶瓷纤维9具有重量轻、耐高温、热稳定性好以及导热率低的特点,可以减小传递至反光布内的热量,增加反光布的隔热能力,且聚酯纤维8具有较高的强度、弹性以及不错的耐磨性,能有效防止陶瓷纤维9与外界相接触而造成磨损的问题,提高反光布的寿命,其中基层5由第二芯纱7编织而成,第二芯纱7包括第一纤维束10和第二纤维束11,且第二纤维束11通过z捻编织在第一纤维束10上,且第一纤维束10为多晶莫来石纤维,第二纤维束11为尼龙纤维,利用第一纤维束10和第二纤维束11之间的编织结构,能增强第二芯纱7的结合强度,提高基层5的强度,且多晶莫来石纤维具有热稳定性好和较好的隔热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热反光布,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透光面层(1)、反光层(2)、第一隔热层(3)、第二隔热层(4)以及基层(5),所述第二隔热层(4)由第一芯纱(6)编织而成,所述第一芯纱(6)以90°夹角编织成平纹组织,所述第一芯纱(6)包括聚酯纤维(8)和陶瓷纤维(9),所述聚酯纤维(8)通过s捻编织在陶瓷纤维(9)上,所述基层(5)由第二芯纱(7)编织而成,所述第二芯纱(7)包括第一纤维束(10)和第二纤维束(11),所述第二纤维束(11)通过z捻编织在第一纤维束(10)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反光布,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透光面层(1)、反光层(2)、第一隔热层(3)、第二隔热层(4)以及基层(5),所述第二隔热层(4)由第一芯纱(6)编织而成,所述第一芯纱(6)以90°夹角编织成平纹组织,所述第一芯纱(6)包括聚酯纤维(8)和陶瓷纤维(9),所述聚酯纤维(8)通过s捻编织在陶瓷纤维(9)上,所述基层(5)由第二芯纱(7)编织而成,所述第二芯纱(7)包括第一纤维束(10)和第二纤维束(11),所述第二纤维束(11)通过z捻编织在第一纤维束(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反光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束(10)为多晶莫来石纤维,所述第二纤维束(11)为尼龙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反光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层(3)包括若干个隔热铝箔(12),若干个所述隔热铝箔(12)之间等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隔热层(4)和反光层(2)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偶然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夜景辉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