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体铣削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3233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铝体铣削工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铝体铣削工装,包括工装本体,所述工装本体上设有一夹持口,所述夹持口中设有平口钳,所述工装本体内对应平口钳设有转角气缸,所述转角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可推动平口钳移动的旋转推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加持工件,避免工件发生晃动导致铣削失败,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体铣削工装
本技术涉及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铝体铣削工装。
技术介绍
铝材一般采用机加工的方式成型,然后在将其表面通过铣削的方式加工成光滑的平面,其中铝体铣削过程中需要将工件固定,避免工件发生晃动导致铣削加工失败,以往都是通过手持工件来进行固定,无法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具有一定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铝体铣削工装,用于加持工件,避免工件发生晃动导致铣削失败,更加安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铝体铣削工装,包括工装本体,所述工装本体上设有一夹持口,所述夹持口中设有平口钳,所述工装本体内对应平口钳设有转角气缸,所述转角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可推动平口钳移动的旋转推块。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角气缸使用时活塞杆的旋转,带动旋转推块转动,从而使抵触平口钳,并推动平口钳移动,夹紧放置在夹持口内的工件,可避免工件发生晃动导致铣削失败,而且更加安全。进一步的,所述平口钳的底部设有一导向块,所述工装本体对应导向块设有导向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导向块以及导向槽的设置,对于平口钳的移动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使得平口钳相对工装本体的移动轨迹固定,使平口钳能更好地夹持工件。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槽设有两道且相互对称设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可使平口钳的移动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的一种铝体铣削工装,包括工装本体1,所述工装本体1上设有一夹持口2,所述夹持口2中设有平口钳3,所述工装本体1内对应平口钳3设有转角气缸4,所述转角气缸4的活塞杆5上设有可推动平口钳3移动的旋转推块6。通过转角气缸4使用时活塞杆5的旋转,带动旋转推块6转动,从而使抵触平口钳3,并推动平口钳3移动,夹紧放置在夹持口2内的工件,可避免工件发生晃动导致铣削失败,而且更加安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旋转推块6的宽度尺寸应该小于活塞杆5与平口钳3之间的距离,而其长度尺寸大于活塞杆5与平口钳3之间的距离,如图2所示。使用时,通过转角气缸4旋转其活塞杆5,使旋转推块690度旋转,与平口钳3接触并推动平口钳3向工件位置移动,直至夹紧工件;而铣削加工完成后,要将工件取下时,使转角气缸4的活塞杆5转回原来的位置,旋转推块6也随之复位,平口钳3没有了旋转推块6的抵触后,不再夹紧工件,可将工件取出。所述平口钳3的底部设有一导向块7,所述工装本体1对应导向块7设有导向槽8。所述导向块7以及导向槽8的设置,对于平口钳3的移动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使得平口钳3相对工装本体1的移动轨迹固定,使平口钳3能更好地夹持工件。所述导向槽8设有两道且相互对称设置。这样设置可使平口钳3的移动更加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体铣削工装,包括工装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本体上设有一夹持口,所述夹持口中设有平口钳,所述工装本体内对应平口钳设有转角气缸,所述转角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可推动平口钳移动的旋转推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体铣削工装,包括工装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本体上设有一夹持口,所述夹持口中设有平口钳,所述工装本体内对应平口钳设有转角气缸,所述转角气缸的活塞杆上设有可推动平口钳移动的旋转推块。


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恩慧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创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