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布式区域能源布局用规划与评估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能源结构优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区域能源布局用规划与评估系统。
技术介绍
能源是指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按照类型可以分为三大类:来自太阳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的能量、潮汐等因为引力而产生的其他能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针对能源的使用也逐渐高效化,但是部分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针对能源的利用需要及时转变方向,提高综合能源使用效率和减少单一能源的依赖程度逐渐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对于民生问题的重视,人民群众的能源使用问题几乎已经全面解决。现有的能源布局虽然能够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但是弊端也还是十分明显的,其主要表现有:在能源的使用过程中,区域内一定时间所能消耗的能源量是一定的,但是当能源供给过多时,就容易因为冗余而造成浪费,并且当能源供给不足时,可能无法及时对能源的缺失进行补充;现有的能源供给方式因为方式过于单一而难以满足多区域的实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分布式区域能源布局用规划与评估系统。这种分布式区域能源布局用规划与评估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当区域内将要进行能源使用时,分布式区域能源布局用规划与评估系统预先调取区域内商城、工厂、医院、学校和酒店等的能耗数据,根据能耗数据模拟得到用能习惯曲线图,并且根据用能习惯曲线图得到该区域的能源使用习惯和偏好,模拟出区域内的能源实际使用工况;S2、制定能源使用程序模型(能耗模型),将多方面的能源纳入能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布式区域能源布局用规划与评估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当区域内将要进行能源使用时,预先调取区域内能耗数据,根据能耗数据模拟得到用能习惯曲线图,并且根据用能习惯曲线图得到该区域的能源使用习惯和偏好,模拟出区域内的能源实际使用工况;/nS2、制定能源使用程序模型,将能源纳入能源使用程序模型内,并将能源使用程序模型的走向和用能习惯曲线图相匹配;/nS3、能源使用程序模型根据用能习惯曲线图对应的数据运行,以多场景因素的总体方差和样本方差作为参照基础,加入多场景因素;通过能源使用程序模型对区域内的能源损耗进行分析,反映能源的供给情况;/n其中多场景因素包括供能中断、供能过载、供能过低和其他因素;将多场景因素计做变量nX,多场景因素的总体方差为:/n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布式区域能源布局用规划与评估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当区域内将要进行能源使用时,预先调取区域内能耗数据,根据能耗数据模拟得到用能习惯曲线图,并且根据用能习惯曲线图得到该区域的能源使用习惯和偏好,模拟出区域内的能源实际使用工况;
S2、制定能源使用程序模型,将能源纳入能源使用程序模型内,并将能源使用程序模型的走向和用能习惯曲线图相匹配;
S3、能源使用程序模型根据用能习惯曲线图对应的数据运行,以多场景因素的总体方差和样本方差作为参照基础,加入多场景因素;通过能源使用程序模型对区域内的能源损耗进行分析,反映能源的供给情况;
其中多场景因素包括供能中断、供能过载、供能过低和其他因素;将多场景因素计做变量nX,多场景因素的总体方差为:
σ2=Σ(nX-μ)2/N(1)
上式中,nX为多场景因素的变量,μ为多场景因素的总体均值,N为多场景因素变量的总体例数;
系统实际运行时,用样本统计量替代多场景因素的总体均值μ,样本方差的计算公式为:
S2=Σ(α-γ)2/(N-1)(2)
上式中,S2为样本方差,α为样本数值,γ为样本均值,N为多场景因素变量的总体例数;
S4、在能源使用程序模型根据用能习惯曲线图对应的数据运行完毕之后,能源使用程序模型根据经济指标、节能指标和环保指标对系统能效进行评估,得到能效评估量化的参考数值;统计实际数值和用能习惯曲线图上的数值之间的偏差,作为能效评估和实际使用的参考依据;
S5、将能效评估量化的参考数值按照A、B、C三个阶段进行划分,调整能耗供给;
S5.1、将能源使用天数记为X;将能源使用数据平均值记为Z;将影响能源使用数据平均值Z上浮的多场景因素个数记为C1,将影响能源使用数据平均值Z下浮的多场景因素个数记为C2;则:
阶段A的能源使用数据=Z*X*C1(3)
阶段B的能源使用数据=Z*X(4)
阶段C的能源使用数据=Z*X*C2(5)
除此之外,阶段A、阶段B、阶段C的能源使用数据满足:
阶段A的能源使用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力航,杨磊,陈贤卿,杨强,秦刚华,常伟光,王新,杨敏,董伟,陈新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