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崇金玲专利>正文

一种地下混凝土连续墙渗漏点位置的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52403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9
本申请涉及一种地下混凝土连续墙渗漏点位置的检测方法,其包括S1:在连续墙外挖设初勘井;S2:抽取连续墙内地下水;S3:观测初勘井水位,确定水位下降的初勘井对应连续墙为渗漏点方位;S4:在连续墙渗漏点区域外挖设检测沟槽,使用隔板将检测沟槽隔成多个检测区间;S5:朝检测沟槽内灌水,观测各检测区间水位,若某检测区间水位下降,则确定该检测区间对应连续墙为渗漏点位置;S6:将检测沟槽水抽出,取出隔板,保留检测区间两侧两块隔板,对其余检测区间回填;S7:朝检测区间逐级灌水,每次灌水后静置一段时间,观测水位变化,若某次水位下降,确定该水位高度对应位置为最终渗漏点位置。本申请具有提高连续墙渗漏点位置检测的全面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混凝土连续墙渗漏点位置的检测方法
本申请涉及连续墙质量检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混凝土连续墙渗漏点位置的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地下混凝土连续墙简称地下连续墙或连续墙,连续墙是基础工程在地面上采用一种挖槽机械,沿着深开挖工程的周边轴线,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开挖出一条狭长的深槽。清槽后,在槽内吊放钢筋笼,用导管法灌筑水下混凝土而筑成一个单元槽段。如此逐段进行,在地下筑成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作为截水、防渗、承重、挡水结构。连续墙在施工完毕后,为了保证连续墙的质量,通常需要对连续墙进行防渗检测,若连续墙在防渗检测过程中出现渗漏现象,施工人员则需要确定渗漏点位置,以便采取补救措施确保连续墙质量。相关技术中,对连续墙渗漏点位置的检测采用超声波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法是在连续墙浇筑时在槽段接缝的两侧分别竖直预埋超声波探测管,等连续墙浇筑完成后,在两根探测管中分别放入超声波发射器和接收器对接缝进行探测,利用超声波在混凝土与水或泥土中的速度差异,来推断连续墙的接缝处是否有空隙或夹泥存在,据此找出渗漏点位置。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这种超声波检测法只能针对连续墙接缝部位进行检测,而对于连续墙的其它部位是否存在渗漏点则无法进行检测,存在连续墙渗漏点位置检测不全面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连续墙渗漏点位置检测不全面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混凝土连续墙渗漏点位置的检测方法。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下混凝土连续墙渗漏点位置的检测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地下混凝土连续墙渗漏点位置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连续墙外围间隔挖设一些初勘井;步骤S2:抽取连续墙所围成区域内的地下水;步骤S3:观测这些初勘井内水位的变化情况,若出现某个初勘井有水位明显下降的现象,则可初步确定该初勘井所对应的连续墙区域为渗漏点方位;步骤S4:在连续墙初步确定渗漏点区域外围挖设检测沟槽,检测沟槽内使用一些隔板进行隔断,以将检测沟槽隔成多个独立的检测区间;步骤S5:朝检测沟槽内统一灌水,然后观测各个检测区间内水位的变化情况,若出现某个检测区间有水位明显下降的现象,则可确定该检测区间所对应的连续墙区域为渗漏点位置,以缩小连续墙渗漏点位置范围;步骤S6:将检测沟槽内的水抽出,然后取出检测沟槽内的隔板,保留连续墙渗漏点位置对应的检测区间两侧的两块隔板,对检测沟槽除连续墙渗漏点位置对应的检测区间外其余的区间使用土壤回填;步骤S7:朝最后保留的检测区间内逐级灌水,在每次灌水后静置一段时间,观测水位的变化情况,若出现某次水位有明显下降的现象,则可确定该水位高度所对应的连续墙位置为最终的渗漏点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连续墙渗漏点位置时,上述七个步骤总共归结为三个检测阶段。第一阶段:通过连续墙外围的初勘井,初步确定连续墙渗漏点位置方位;第二阶段:通过检测沟槽内各个检测区间,再次确定连续墙渗漏点位置,缩小连续墙渗漏点位置范围;第三阶段:通过朝检测区间内逐级灌水的方式,最终确定连续墙渗漏点位置。这种对连续墙渗漏点位置检测的方式,可有效确保连续墙渗漏点位置检测的全面性,确保连续墙的最终质量。可选的,步骤S1中,初勘井挖设完毕后,在初勘井背向连续墙一侧的外围注入聚氨酯短时封住水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初勘井背向连续墙一侧的外围注入聚氨酯短时封住水源,使得勘察井内部水源只能朝面向连续墙的一侧渗透,从而阻挡勘察井内部水源朝其他方向扩散,以提高对连续墙渗漏点位置检测的精准性。可选的,步骤S1中,初勘井挖设完毕后,还在初勘井背向连续墙一侧的内壁上铺设一层防水卷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卷材配合聚氨酯起共同阻挡勘察井内部水源朝背向连续墙的方向扩散的作用,以提高对连续墙渗漏点位置检测的精准性。可选的,在所述初勘井的井底靠近防水卷材的位置设置下锚环,所述防水卷材上紧贴有处于绷紧状态的勒带,所述勒带的下端连接在下锚环上,在初勘井背向连续墙一侧的地面上设置上锚环,所述勒带的上端连接在上锚环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勒带的两端分别通过上锚环和下锚环进行固定,通过勒带将防水卷材勒紧在初勘井的井壁上,从而提高防水卷材粘贴的稳定性,减少防水卷材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因粘性降低而脱落的情况。可选的,步骤S4中,在检测沟槽挖设完毕后,进行隔板安装之前,沿检测沟槽两侧槽壁及槽底挖设连续地安装槽,且在检测沟槽内总共挖设多道安装槽,以供多块隔板分别安装,当将隔板放入安装槽内后,对隔板与安装槽槽壁之间的间隙内灌筑混凝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放入安装槽内后,将混凝土灌筑于隔板与安装槽槽壁之间,待混凝土凝固后,一方面起到对隔板固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改善隔板密封性的作用,以确保任意相邻两检测区间互不影响,从而任意相邻两检测区间内的水源无法随意流通,以提高最终连续墙渗漏点位置检测的精准性。可选的,在安装槽挖设完毕后,使用隔离布铺设在安装槽的槽壁上,并使得隔离布的两侧延伸贴于检测沟槽的内壁上,之后再将隔板放入安装槽内,将混凝土灌筑于隔板与隔离布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隔离布预先铺设在安装槽槽壁上,是为了将后期灌筑的混凝土与安装槽槽壁隔开,从而方便最后从检测沟槽内取出隔板,以免出现隔板通过混凝土粘固在安装槽内而难以取出的情况。可选的,步骤S6中,对检测沟槽除连续墙渗漏点位置对应的检测区间外其余的区间进行回填的土壤,采用土质较好且干燥的土壤回填,并且逐层回填,逐层夯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土质较好且干燥的土壤回填,并且采用逐层回填,逐层夯实的方式,可增加地基的稳固性,减少在检测渗漏点位置的过程中因挖设检测沟槽而对连续墙的稳固性造成影响。可选的,步骤S7中,在最后保留的检测区间内设置有方便施工人员观测水位变化情况的水位观测机构,水位观测机构包括位于检测区间内的固定竖杆,所述固定竖杆的下端固定于检测区间的底壁上,所述固定竖杆的上端延伸出检测区间,所述检测区间内还设置有与固定竖杆相平行的活动浮杆,所述活动浮杆的下端设置有活动浮球,所述固定竖杆上设置有套设在活动浮杆外侧对活动浮杆进行导向的导向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朝最后保留的检测区间内逐级灌水,在每次灌水后静置一段时间,可通过观测活动浮杆的下降情况,来确定水位的变化情况,若出现某阶段灌水后活动浮杆有明显下降的情况,则可确定该水位高度所对应的连续墙位置为最终的渗漏点位置。即通过观测活动浮杆的下降情况,可便于施工人员及时且清楚地得知当前水位的变化情况,以便施工人员更好的确定连续墙最终的渗漏点位置。可选的,所述固定竖杆的上端设置有伸向活动浮杆的观测板,所述观测板上开设有供活动浮杆滑动穿过的缺口,所述活动浮杆的外壁上设置有标度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观测板对准指向活动浮杆,操作者可通过参照观测板来对比活动浮杆上的标度线,确定当前活动浮杆是否存在明显下降的情况。可选的,所述活动浮杆的上端设置有与观测板相抵接的防脱头。...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混凝土连续墙渗漏点位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S1:在连续墙(1)外围间隔挖设一些初勘井(2);/n步骤S2:抽取连续墙(1)所围成区域内的地下水;/n步骤S3:观测这些初勘井(2)内水位的变化情况,若出现某个初勘井(2)有水位明显下降的现象,则可初步确定该初勘井(2)所对应的连续墙(1)区域为渗漏点方位;/n步骤S4:在连续墙(1)初步确定渗漏点区域外围挖设检测沟槽(9),检测沟槽(9)内使用一些隔板(10)进行隔断,以将检测沟槽(9)隔成多个独立的检测区间(91);/n步骤S5:朝检测沟槽(9)内统一灌水,然后观测各个检测区间(91)内水位的变化情况,若出现某个检测区间(91)有水位明显下降的现象,则可确定该检测区间(91)所对应的连续墙(1)区域为渗漏点位置,以缩小连续墙(1)渗漏点位置范围;/n步骤S6:将检测沟槽(9)内的水抽出,然后取出检测沟槽(9)内的隔板(10),保留连续墙(1)渗漏点位置对应的检测区间(91)两侧的两块隔板(10),对检测沟槽(9)除连续墙(1)渗漏点位置对应的检测区间(91)外其余的区间使用土壤回填;/n步骤S7:朝最后保留的检测区间(91)内逐级灌水,在每次灌水后静置一段时间,观测水位的变化情况,若出现某次水位有明显下降的现象,则可确定该水位高度所对应的连续墙(1)位置为最终的渗漏点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混凝土连续墙渗漏点位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连续墙(1)外围间隔挖设一些初勘井(2);
步骤S2:抽取连续墙(1)所围成区域内的地下水;
步骤S3:观测这些初勘井(2)内水位的变化情况,若出现某个初勘井(2)有水位明显下降的现象,则可初步确定该初勘井(2)所对应的连续墙(1)区域为渗漏点方位;
步骤S4:在连续墙(1)初步确定渗漏点区域外围挖设检测沟槽(9),检测沟槽(9)内使用一些隔板(10)进行隔断,以将检测沟槽(9)隔成多个独立的检测区间(91);
步骤S5:朝检测沟槽(9)内统一灌水,然后观测各个检测区间(91)内水位的变化情况,若出现某个检测区间(91)有水位明显下降的现象,则可确定该检测区间(91)所对应的连续墙(1)区域为渗漏点位置,以缩小连续墙(1)渗漏点位置范围;
步骤S6:将检测沟槽(9)内的水抽出,然后取出检测沟槽(9)内的隔板(10),保留连续墙(1)渗漏点位置对应的检测区间(91)两侧的两块隔板(10),对检测沟槽(9)除连续墙(1)渗漏点位置对应的检测区间(91)外其余的区间使用土壤回填;
步骤S7:朝最后保留的检测区间(91)内逐级灌水,在每次灌水后静置一段时间,观测水位的变化情况,若出现某次水位有明显下降的现象,则可确定该水位高度所对应的连续墙(1)位置为最终的渗漏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混凝土连续墙渗漏点位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初勘井(2)挖设完毕后,在初勘井(2)背向连续墙(1)一侧的外围注入聚氨酯(8)短时封住水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混凝土连续墙渗漏点位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初勘井(2)挖设完毕后,还在初勘井(2)背向连续墙(1)一侧的内壁上铺设一层防水卷材(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混凝土连续墙渗漏点位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初勘井(2)的井底靠近防水卷材(3)的位置设置下锚环(5),所述防水卷材(3)上紧贴有处于绷紧状态的勒带(6),所述勒带(6)的下端连接在下锚环(5)上,在初勘井(2)背向连续墙(1)一侧的地面上设置上锚环(4),所述勒带(6)的上端连接在上锚环(4)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混凝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崇金玲
申请(专利权)人:崇金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