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气处理净化系统,包括废气进气管、除尘塔、冷凝塔、过滤塔、UV光解室与烟囱,所述废气进气管连接所述除尘塔的进气口,所述除尘塔、冷凝塔、过滤塔、UV光解室与烟囱依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冷凝塔与UV光解室,利用向冷凝塔内导入冷凝介质以冷却换热管道中的废气,使部分废气转化为液态,然后配合螺旋状的换热管道,使液态的废气分别流至第一集水槽与第二集水槽内,以去除部分废气,同时通过UV光解室,通过设置多块上隔板与下隔板,以增长光照通道,使废气于光照通道内得到充分的光照与光解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废气处理效果,使废气处理效果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气处理净化系统
本技术涉及环保
,尤其是涉及一种废气处理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气,此时需要将废气进行处理才可以将废气排入大气中,否则会污染大气,严重会影响周边人员的健康,现有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由于自身结构限制,使其废气处理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气处理效果佳、实用性强的废气处理净化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方案为:一种废气处理净化系统,包括废气进气管、除尘塔、冷凝塔、过滤塔、UV光解室与烟囱,所述废气进气管连接所述除尘塔的进气口,所述除尘塔、冷凝塔、过滤塔、UV光解室与烟囱依次连接;其中所述冷凝塔内设置有螺旋上升的换热管道以供废气通过,所述换热管道的进气端设置有第一集水槽,所述第一集水槽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换热管道的出气端连接有U型管道,所述U型管道底端设置有第二集水槽,所述第二集水槽连接有排水管,同时所述冷凝塔底侧开有进水口用于向冷凝塔导入冷凝介质以浸没换热管道,且所述冷凝塔顶侧开有出水口用于排走冷凝塔的冷凝介质;所述UV光解室内设置有两上下间隔排布的透明隔板以将UV光解室由上至下分隔为第一腔室、光照室与第二腔室,所述光照室首端连通所述过滤塔,且所述光照室尾端连通所述烟囱,同时所述光照室内部设置有多块沿输气方向排列的上隔板与下隔板,所述上隔板与下隔板交错排列以形成光照通道,且多块所述上隔板与下隔板在竖向平面上的投影存在部分重叠,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内设置有多条紫外线灯用于上下共同照射所述光照通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废气处理效果佳,本技术通过设置冷凝塔与UV光解室,利用向冷凝塔内导入冷凝介质以冷却换热管道中的废气,使部分废气转化为液态,然后配合螺旋状的换热管道,使液态的废气分别流至第一集水槽与第二集水槽内,以去除部分废气,同时通过UV光解室,通过设置多块上隔板与下隔板,以增长光照通道,使废气于光照通道内得到充分的光照与光解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废气处理效果,使废气处理效果佳;还有将紫外线灯与光照室分隔开,如此可便于对损坏的紫外线灯进行拆卸更换,无需停机更换,使用方便,实用性强。进一步地,所述除尘塔内部设置有多个粉尘隔板与多个过滤袋,多个所述粉尘隔板与多个过滤袋位于所述除尘塔的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所述除尘塔底部设置有粉尘收集料斗,所述粉尘收集料斗设置于所述过滤袋下方,同时所述除尘塔顶部设置有反冲管道,所述反冲管道上设置有反冲风机。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设置过滤袋以过滤废气中的粉尘,并设置粉尘收集料斗以收集过滤袋掉落的粉尘,同时通过设置反冲风机,以在除尘塔使用一段时间后,部分粉尘残留在过滤袋上并堵塞过滤袋,此时通过反冲风机将粉尘吹落。进一步地,所述粉尘收集料斗底部开有粉尘排料口。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可将粉尘收集料斗中的粉尘排走。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塔内由下至上等间隔设置有多层活性炭层。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设置多层活性炭层,以过滤废气,提高废气处理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废气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一增压离心风机。进一步地,所述UV光解室与烟囱之间设置有第二增压离心风机。进一步地,所述透明隔板的材质为玻璃或亚克力。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内均设置有滑动导轨,所述紫外线灯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导轨上。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紫外线灯滑动连接于滑动导轨上,以便于抽出或插入紫外线灯,方便更换紫外线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除尘塔内部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冷凝塔内部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的UV光解室内部结构正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UV光解室内部结构侧视图。其中,1为废气进气管,11为第一增压离心风机,2为除尘塔,21为粉尘隔板,22为过滤袋,23为粉尘收集料斗,231为粉尘排料口,24为反冲管道,241为反冲风机,3为冷凝塔,31为换热管道,311为第一集水槽,321为进水口,322为出水口,33为U型管道,331为第二集水槽,34为排水管,4为过滤塔,41为活性炭层,5为UV光解室,51为第一腔室,52为光照室,521为上隔板,522为下隔板,53为第二腔室,54为紫外线灯,55为透明隔板,56为滑动导轨,6为烟囱,61为第二增压离心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1至附图5所示,一种废气处理净化系统,包括废气进气管1、除尘塔2、冷凝塔3、过滤塔4、UV光解室5与烟囱6,废气进气管1上设置有第一增压离心风机11,废气进气管1连接除尘塔2的进气口,除尘塔2、冷凝塔3、过滤塔4、UV光解室5与烟囱6依次连接;其中冷凝塔3内设置有螺旋上升的换热管道31以供废气通过,换热管道31的进气端设置有第一集水槽311,第一集水槽311连接有排水管34,换热管道31的出气端连接有U型管道33,U型管道33底端设置有第二集水槽,第二集水槽连接有排水管34,同时冷凝塔3底侧开有进水口321用于向冷凝塔3导入冷凝介质以浸没换热管道31,且冷凝塔3顶侧开有出水口322用于排走冷凝塔3的冷凝介质;过滤塔4内由下至上等间隔设置有多层活性炭层41。UV光解室5内设置有两上下间隔排布的透明隔板55以将UV光解室5由上至下分隔为第一腔室51、光照室52与第二腔室53,光照室52首端连通过滤塔4,且光照室52尾端连通烟囱6,同时光照室52内部设置有多块沿输气方向排列的上隔板521与下隔板522,上隔板521与下隔板522交错排列以形成光照通道,且多块上隔板521与下隔板522在竖向平面上的投影存在部分重叠,第一腔室51与第二腔室53内设置有多条紫外线灯54用于上下共同照射光照通道;UV光解室5与烟囱6之间设置有第二增压离心风机61;其中,透明隔板55的材质为玻璃或亚克力,第一腔室51与第二腔室53内均设置有滑动导轨56,紫外线灯54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导轨56上。除尘塔2内部设置有多个粉尘隔板21与多个过滤袋22,多个粉尘隔板21与多个过滤袋22位于除尘塔2的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除尘塔2底部设置有粉尘收集料斗23,粉尘收集料斗23底部开有粉尘排料口231,粉尘收集料斗23设置于过滤袋22下方,同时除尘塔2顶部设置有反冲管道24,反冲管道24上设置有反冲风机241。其中,冷凝介质可为水;紫外线灯54需要拆卸更换时,只需将待更换的紫外线灯54抽出,而不会影响光照室52内的正常处理工作。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废气处理过程为:首先启动第一增压离心风机11,以抽吸废气至废气进气管1中,并将废气输送至除尘塔2内,废气从除尘塔2的进气口内并在除尘塔2内上升,其中废气会通过过滤袋22,而过滤袋22会将废气中的粉尘分离,使粉尘滞留于过滤袋22上,当粉尘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会自动掉落至粉尘收集料斗23中,废气从除尘塔2的完成除尘后,从除尘塔2的出气口排出并输送至冷凝塔3的换热管道31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气处理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气进气管(1)、除尘塔(2)、冷凝塔(3)、过滤塔(4)、UV光解室(5)与烟囱(6),所述废气进气管(1)连接所述除尘塔(2)的进气口,所述除尘塔(2)、冷凝塔(3)、过滤塔(4)、UV光解室(5)与烟囱(6)依次连接;其中所述冷凝塔(3)内设置有螺旋上升的换热管道(31)以供废气通过,所述换热管道(31)的进气端设置有第一集水槽(311),所述第一集水槽(311)连接有排水管(34),所述换热管道(31)的出气端连接有U型管道(33),所述U型管道(33)底端设置有第二集水槽,所述第二集水槽连接有排水管(34),同时所述冷凝塔(3)底侧开有进水口(321)用于向冷凝塔(3)导入冷凝介质以浸没换热管道(31),且所述冷凝塔(3)顶侧开有出水口(322)用于排走冷凝塔(3)的冷凝介质;/n所述UV光解室(5)内设置有两上下间隔排布的透明隔板(55)以将UV光解室(5)由上至下分隔为第一腔室(51)、光照室(52)与第二腔室(53),所述光照室(52)首端连通所述过滤塔(4),且所述光照室(52)尾端连通所述烟囱(6),同时所述光照室(52)内部设置有多块沿输气方向排列的上隔板(521)与下隔板(522),所述上隔板(521)与下隔板(522)交错排列以形成光照通道,且多块所述上隔板(521)与下隔板(522)在竖向平面上的投影存在部分重叠,所述第一腔室(51)与第二腔室(53)内设置有多条紫外线灯(54)用于上下共同照射所述光照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气处理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气进气管(1)、除尘塔(2)、冷凝塔(3)、过滤塔(4)、UV光解室(5)与烟囱(6),所述废气进气管(1)连接所述除尘塔(2)的进气口,所述除尘塔(2)、冷凝塔(3)、过滤塔(4)、UV光解室(5)与烟囱(6)依次连接;其中所述冷凝塔(3)内设置有螺旋上升的换热管道(31)以供废气通过,所述换热管道(31)的进气端设置有第一集水槽(311),所述第一集水槽(311)连接有排水管(34),所述换热管道(31)的出气端连接有U型管道(33),所述U型管道(33)底端设置有第二集水槽,所述第二集水槽连接有排水管(34),同时所述冷凝塔(3)底侧开有进水口(321)用于向冷凝塔(3)导入冷凝介质以浸没换热管道(31),且所述冷凝塔(3)顶侧开有出水口(322)用于排走冷凝塔(3)的冷凝介质;
所述UV光解室(5)内设置有两上下间隔排布的透明隔板(55)以将UV光解室(5)由上至下分隔为第一腔室(51)、光照室(52)与第二腔室(53),所述光照室(52)首端连通所述过滤塔(4),且所述光照室(52)尾端连通所述烟囱(6),同时所述光照室(52)内部设置有多块沿输气方向排列的上隔板(521)与下隔板(522),所述上隔板(521)与下隔板(522)交错排列以形成光照通道,且多块所述上隔板(521)与下隔板(522)在竖向平面上的投影存在部分重叠,所述第一腔室(51)与第二腔室(53)内设置有多条紫外线灯(54)用于上下共同照射所述光照通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国清,梁樱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优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