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除湿型智能水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2388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除湿型智能水表,属于智能水表技术领域,通过在水表本体与仪表盘相衔接处设置凝露罩,凝露罩用于对温热水汽进行收集以及冷凝,冷凝后的水滴沿着凝露罩内壁通过引流孔导入至吸潮囊处,吸潮囊内层叠设置的吸附棉对水滴进行吸附,且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多个外水解自热杆、内水解自热杆与被浸湿的吸附棉接触后,前后发生自主生热,利用外水解自热杆、内水解自热杆产生的热量来对吸附棉以及凝露罩进行干燥,以有效除去凝露罩处所形成的水滴,此外,在内水解自热杆处设置热胀警示球,当内水解自热杆自主生热后,热胀警示球发生胀裂反应,得以实现警示,提醒技术人员对吸潮囊进行更换,以便于实现该智能水表长久性的防水除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除湿型智能水表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水表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水除湿型智能水表。
技术介绍
智能水表是一种利用现代微电子技术、现代传感技术、智能IC卡技术对用水量进行计量并进行用水数据传递及结算交易的新型水表,传统水表一般只具有流量采集和机械指针显示用水量的功能相比。原有的智能水表在使用,都是安装在供水管上,通过检测水流量,来进行计量。当水表表体与表盘处连接密封性欠佳时,会在空气温度较热且潮湿的情况下,水表内的水分会聚集在水表处形成水滴,导致水表内部容易受潮,且受热后的水蒸气凝结于表盘内,严重时还会损坏电子元器件,需要更换水表,造成经济损失。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水除湿型智能水表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除湿型智能水表,通过在水表本体与仪表盘相衔接处设置凝露罩,凝露罩用于对温热水汽进行收集以及冷凝,冷凝后的水滴沿着凝露罩内壁通过引流孔导入至吸潮囊处,吸潮囊内层叠设置的吸附棉对水滴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除湿型智能水表,包括相互连接的水表本体(1)和仪表盘(2),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盘(2)内部嵌设有凝露罩(3),所述凝露罩(3)底部开口与水表本体(1)内部相连通,所述凝露罩(3)位于仪表盘(2)内的底端壁上嵌设有吸潮囊(4),所述凝露罩(3)与吸潮囊(4)顶端部相对应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引流孔(301),所述吸潮囊(4)包括内外层叠设置的内隔层(403)、外隔层(402)以及密封层(401),所述密封层(401)上开设有多个与引流孔(301)位置对应的吸附孔(4011),所述内隔层(403)、外隔层(402)以及密封层(401)两两之间均填充有吸附棉(404),所述密封层(40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除湿型智能水表,包括相互连接的水表本体(1)和仪表盘(2),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盘(2)内部嵌设有凝露罩(3),所述凝露罩(3)底部开口与水表本体(1)内部相连通,所述凝露罩(3)位于仪表盘(2)内的底端壁上嵌设有吸潮囊(4),所述凝露罩(3)与吸潮囊(4)顶端部相对应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引流孔(301),所述吸潮囊(4)包括内外层叠设置的内隔层(403)、外隔层(402)以及密封层(401),所述密封层(401)上开设有多个与引流孔(301)位置对应的吸附孔(4011),所述内隔层(403)、外隔层(402)以及密封层(401)两两之间均填充有吸附棉(404),所述密封层(401)内顶端两侧均衔接有多个外水解自热杆(7),所述外隔层(402)上下相对内壁均衔接有多个内水解自热杆(8),多个所述外水解自热杆(7)以及内水解自热杆(8)均延伸至内隔层(403)内侧,上下设置的两个所述内水解自热杆(8)上连接有热胀警示球(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除湿型智能水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凝露罩(3)的剖面为类似Ω型结构,所述吸潮囊(4)为圆环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除湿型智能水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凝露罩(3)与水表本体(1)内部相连通一端的侧壁上贴附有内吸潮垫(5),所述凝露罩(3)位于仪表盘(2)内部的外壁上贴附有外吸潮垫(6),所述外吸潮垫(6)的底端位于吸潮囊(4)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除湿型智能水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水解自热杆(7)与密封层(401)相连接一端以及内水解自热杆(8)与外隔层(402)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斌刘淑杰
申请(专利权)人:淮北悯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