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缩唇呼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2286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缩唇呼吸装置,其包括面罩主体,面罩主体内侧设有第一围板和截面呈V形的第二围板,第一围板位于第二围板内,第一围板将第二围板分割成互不连通的吸气区域和呼气区域,吸气区域内的面罩主体开设有吸气孔,面罩主体外侧设有与吸气孔连通的进气管,呼气区域内设有贯穿面罩主体的呼出连接管,连接管位于呼气区域内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口含部,且呼出连接管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吹气管,面罩主体外侧可拆卸连接有控制装置、电池装置和提示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缩唇呼吸训练装置不能监测呼气和吸气时间比,不能准确掌握缩唇呼吸锻炼要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缩唇呼吸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缩唇呼吸装置。
技术介绍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COPD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缩唇呼吸训练能有效延缓呼出气体的流速,增加呼吸气道内的压力,避免外周小气道过早出现塌陷和闭合的现象,有利于将肺泡内气体尽量排出体外,从而提高肺及胸廓的顺应性,增加吸气肌肌力,降低肺通气阻力,提高肺通气的动力。缩唇呼吸是指患者用鼻子缓慢吸气,呼气时嘴唇施加压力收缩使气体缓慢呼出,类似于吹口哨,以(1)距离口唇15~20cm处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却不会熄灭为适宜,且(2)吸气和呼气时间比为1:2~1:3。目前现有的缩唇呼吸训练装置主要是针对(1)要点设计的,不能完整包含缩唇呼吸的要点。并没有设置监测呼气和吸气时间比的装置,不能准确掌握缩唇呼吸功能锻炼。COPD患者多数为老年人,疾病确诊早期,无法准确掌握缩唇呼吸功能锻炼的要点,且主观无法感知自身缩唇呼吸锻炼的有效性,故此,目前缺乏一种基于缩唇呼吸要点的缩唇呼吸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缩唇呼吸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缩唇呼吸训练装置不能监测呼气和吸气时间比,不能准确掌握缩唇呼吸锻炼要点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缩唇呼吸装置,其包括面罩主体,面罩主体上设有固定带,面罩主体与用户脸部接触的端面上设有第一缓冲层,面罩主体内侧设有第一围板和截面呈V形的第二围板,第一围板位于第二围板内,第一围板将第二围板分割成互不连通的吸气区域和呼气区域,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与用户脸部接触的端面上均设有第二缓冲层;吸气区域内的面罩主体开设有吸气孔,面罩主体外侧设有与吸气孔连通的进气管,进气管内依次设有第一流速传感器和第一单向阀,且第一流速传感器位于面罩主体和第一单向阀之间;呼气区域内设有贯穿面罩主体的呼出连接管,连接管位于呼气区域内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口含部,且呼出连接管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吹气管,吹气管内依次设有气体压力传感器、第二流速传感器和第二单向阀,且气体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流速传感器位于呼出连接管和第二单向阀之间;面罩主体外侧可拆卸连接有控制装置、电池装置和提示装置,气体压力传感器、第一流速传感器、第二流速传感器、电池装置和提示装置均与控制装置连接。进一步地,第一围板的截面呈弧形状,且第一围板的开口与第二围板的开口朝向相同。进一步地,口含部的外形为哑铃形或圆柱体结构。进一步地,提示装置包括语音播放器和提示灯。进一步地,第二缓冲层和第一缓冲层的材料均为海绵。进一步地,固定带为弹性固定带。进一步地,面罩主体设有与进气管螺纹连接的连接支管。进一步地,口含部和吹气管均与呼出连接管螺纹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固定带将面罩主体牢牢戴在脸上,通过第一缓冲层,不仅使面罩主体与使用者之间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而且可避免因长时间佩戴面罩主体后脸部出现压痕。通过第二缓冲层,确保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与使用者之间的密封性得到保证,且使用者的皮肤不出现压痕。通过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避免吸气和呼气动作时气路与预定管路不同。通过第一流速传感器实时检测吸气时的气体流速,通过第二流速传感器实时检测呼气时的气体流速,在呼气和吸气的过程中,控制装置记录气体流速变化的时间段,以此得出呼气和吸气动作的时间,并判断呼吸和吸气的时间比是否为预定时间比。通过气体压力传感器检测呼气过程中气体的实时压力值,控制装置以此得出判断压力值,判断压力值是否位于预定范围内,得出呼出的气体能否将蜡烛火焰吹偏移而不熄灭的要求。使用时,口含部含在使用者的嘴中,通过第二围板,吸入的气体可全部进入鼻子,由于第一围板压住上嘴唇,避免嘴部无意间吸气;呼气时通过口含部使呼出的气体全部从吹气管流出,从而确保吸气和呼气的气体量尽量相等。该装置整体结构简单,便于使用,尤其适合早期确诊COPD患者,包括其出院后,家庭缩唇呼吸锻炼时配合使用。使患者迅速掌握缩唇呼吸要点,提高病人锻炼积极性及自我肯定,引导患者缩唇呼吸锻炼习惯养成。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缩唇呼吸装置的正视图。图2为一种缩唇呼吸装置的剖视图。其中,1、面罩主体;2、第一缓冲层;3、第一围板;4、第二围板;5、第二缓冲层;6、进气管;7、呼出连接管;8、口含部;9、吹气管;10、固定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
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但应该清楚,本技术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技术构思的专利技术创造均在保护之列。如图1~图2所示,本方案提供了一种缩唇呼吸装置,其包括面罩主体1,面罩主体1上设有固定带10,面罩主体1与用户脸部接触的端面上设有第一缓冲层2,面罩主体1内侧设有第一围板3和截面呈V形的第二围板4,第一围板3位于第二围板4内,第一围板3将第二围板4分割成互不连通的吸气区域和呼气区域,第一围板3和第二围板4与用户脸部接触的端面上均设有第二缓冲层5。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使用者的脸部皮肤出现压痕,第二缓冲层5和第一缓冲层2的材料均为海绵,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性。固定带10为弹性固定带,使用者的头部具有一定的舒适性。为了更好的与使用者的上嘴唇背面配合,第一围板3的截面呈弧形状,且第一围板3的开口与第二围板4的开口朝向相同。吸气区域内的面罩主体1开设有吸气孔,面罩主体1外侧设有与吸气孔连通的进气管6,进气管6内依次设有第一流速传感器和第一单向阀,且第一流速传感器位于面罩主体1和第一单向阀之间。如图2所示,呼气区域内设有贯穿面罩主体1的呼出连接管7,连接管7位于呼气区域内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截面呈哑铃形的口含部8,且呼出连接管7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吹气管9,吹气管9内依次设有压力传感器、第二流速传感器和第二单向阀,且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流速传感器位于呼出连接管7和第二单向阀之间。使用时,使用者可通过哑铃形的结构大致感知到口含部8嵌入最终的长度,以避免口含部8伸入嘴中的长度过长,导致呼气不顺。本实施例中,面罩主体1设有与进气管6螺纹连接的连接支管,口含部8和吹气管9均与呼出连接管7螺纹连接。目的是方便进气管6与面罩主体1分离和组装,以便于清洗面罩主体1。面罩主体1外侧可拆卸连接有控制装置、电池装置和提示装置,第一流速传感器、第二流速传感器、电池装置和提示装置均与控制装置连接。面罩主体1与控制装置、电池装置和提示装置可拆卸连接,目的是便于清洗面罩主体1。提示装置包括语音播放器(小型喇叭)和提示灯,通过语音播放器播放呼气和吸气的时间比,并通过提示灯指示,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缩唇呼吸装置,包括面罩主体(1),所述面罩主体(1)上设有固定带(10),所述面罩主体(1)与用户脸部接触的端面上设有第一缓冲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主体(1)内侧设有第一围板(3)和截面呈V形的第二围板(4),所述第一围板(3)位于第二围板(4)内,所述第一围板(3)将第二围板(4)分割成互不连通的吸气区域和呼气区域,所述第一围板(3)和第二围板(4)与用户脸部接触的端面上均设有第二缓冲层(5);/n所述吸气区域内的面罩主体(1)开设有吸气孔,所述面罩主体(1)外侧设有与所述吸气孔连通的进气管(6),所述进气管(6)内依次设有第一流速传感器和第一单向阀,且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位于面罩主体(1)和第一单向阀之间;/n所述呼气区域内设有贯穿面罩主体(1)的呼出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位于呼气区域内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口含部(8),且所述呼出连接管(7)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吹气管(9),所述吹气管(9)内依次设有气体压力传感器、第二流速传感器和第二单向阀,且所述气体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流速传感器位于呼出连接管(7)和第二单向阀之间;/n所述面罩主体(1)外侧可拆卸连接有控制装置、电池装置和提示装置,所述气体压力传感器、第一流速传感器、第二流速传感器、电池装置和提示装置均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缩唇呼吸装置,包括面罩主体(1),所述面罩主体(1)上设有固定带(10),所述面罩主体(1)与用户脸部接触的端面上设有第一缓冲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主体(1)内侧设有第一围板(3)和截面呈V形的第二围板(4),所述第一围板(3)位于第二围板(4)内,所述第一围板(3)将第二围板(4)分割成互不连通的吸气区域和呼气区域,所述第一围板(3)和第二围板(4)与用户脸部接触的端面上均设有第二缓冲层(5);
所述吸气区域内的面罩主体(1)开设有吸气孔,所述面罩主体(1)外侧设有与所述吸气孔连通的进气管(6),所述进气管(6)内依次设有第一流速传感器和第一单向阀,且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位于面罩主体(1)和第一单向阀之间;
所述呼气区域内设有贯穿面罩主体(1)的呼出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位于呼气区域内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口含部(8),且所述呼出连接管(7)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吹气管(9),所述吹气管(9)内依次设有气体压力传感器、第二流速传感器和第二单向阀,且所述气体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流速传感器位于呼出连接管(7)和第二单向阀之间;
所述面罩主体(1)外侧可拆卸连接有控制装置、电池装置和提示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星欣李立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