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内科用康复训练装置
本技术属于康复训练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内科用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偏瘫患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半身肢体不遂无力加重,偏身出现麻木或者另一侧肢体出现麻木无力,讲话不清楚或口吃,喝水呛咳,吞咽困难,走路不稳,出现眩晕剧烈头痛呕吐等,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各方面的困扰,但是如果偏瘫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治疗,还是很有可能逐渐的恢复、达到生活自理,减少伤痛,及给家庭带来的压力;而对于偏瘫患者的训练主要包括手臂上肢训练、腿部下肢训练和上肢、下肢结合的行走训练,在患者进行康复性训练时,只有遵照医嘱有规律的对上肢、下肢以及上下肢同时训练,才能起到很好的恢复作用;而目前市场上的康复训练装置结构简单,仅能对于患者的上肢或者下肢进行训练,满足的训练科目有限,而不能很好的对于患者的整体进行训练,存在结构、功能单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用康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内科用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龙门架(1)、上肢训练机构(2)、支撑机构(3)、坐卧帮扶机构(4)、踏板机构(5)和下肢训练机构(8);所述龙门架(1)包括侧板(11)、底板(12)和扶手(13),底板(12)为U形结构,侧板(11)设置在底板(12)的后端,扶手(13)活动安装在侧板(11)与底板(12)之间;所述上肢训练机构(2)、支撑机构(3)和踏板机构(5)均设置在侧板(11)上,其中支撑机构(3)设置在踏板机构(5)的上侧;所述坐卧帮扶机构(4)设置在底板(12)的两侧边上,起坐卧帮扶作用;所述下肢训练机构(8)活动安装在底板(12)U形结构的两侧边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科用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龙门架(1)、上肢训练机构(2)、支撑机构(3)、坐卧帮扶机构(4)、踏板机构(5)和下肢训练机构(8);所述龙门架(1)包括侧板(11)、底板(12)和扶手(13),底板(12)为U形结构,侧板(11)设置在底板(12)的后端,扶手(13)活动安装在侧板(11)与底板(12)之间;所述上肢训练机构(2)、支撑机构(3)和踏板机构(5)均设置在侧板(11)上,其中支撑机构(3)设置在踏板机构(5)的上侧;所述坐卧帮扶机构(4)设置在底板(12)的两侧边上,起坐卧帮扶作用;所述下肢训练机构(8)活动安装在底板(12)U形结构的两侧边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板(1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卡合槽(111),上肢训练机构(2)设置在第一卡合槽(111)内,包括重量块(21)、定滑轮(22)、插销杆(23)、拉绳(24)和滑杆(25),滑杆(25)设置在第一卡合槽(111)内,重量块(21)依次套设在滑杆(25)上,且在重量块(21)上设置有销接孔(211),销接孔(211)与插销杆(23)配合使用,插销杆(23)的另一端与拉绳(24)的一端连接,拉绳(24)穿过定滑轮(22),且在拉绳(24)的另一端设置有拉环(2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板(11)上设置有第二卡合槽(112),支撑机构(3)和踏板机构(5)从上往下依次设置在第二卡合槽(112)内,所述支撑机构(3)为活动坐垫(31),活动坐垫(31)两端的卡合凸起(312)活动卡合在第二卡合槽(112)侧边上的卡合槽内,卡合槽包括活动部(113)和卡接部(114),卡接部(114)内设置有若干卡合挡板(115)对卡合凸起(312)进行卡合和限位,且在活动坐垫(31)的下端设置有顶板(311)与第二卡合槽(112)的背侧面配合使用;所述的踏板机构(5)为脚踏板(51),脚踏板(51)通过两端凸起安装在第二卡合槽(112)内。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