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及化学氧呼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2250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囊和化学氧呼吸器,其中,气囊包括有本体和弹性元件,弹性元件设置在本体的内部,本体被挤压成团后,弹性元件也随之压缩,当作用于本体的外部压力被撤销,弹性元件将伸长至恢复原状,本体被弹性元件撑开,无需用户主动进行呼气操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氧烛,弹性元件无需高温触发,安全性更高;再者,设置弹性元件的长度不大于本体的直径,能够避免恢复原状的弹性元件对本体的鼓起或者缩小造成阻碍,确保使用带有该气囊的化学氧呼吸器的用户得以正常呼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囊及化学氧呼吸器
本技术涉及紧急逃生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囊及化学氧呼吸器。
技术介绍
化学氧呼吸器是紧急逃生领域的一般用品,需要真空密封保存,与外界环境隔绝,避免其中的制氧制剂反应失效。而在进行真空密封后,化学氧呼吸器的气囊会被挤压成团,使用时需要对气囊进行充气使其膨胀至正常状态才利于正常使用。如果使用前气囊不充气或充气不足,用户立即佩戴并吸气,会出现吸真空现象,影响化学氧呼吸器的正常使用,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目前市场上,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常用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使用前,用户先主动向化学氧呼吸器呼入气体,待气囊鼓起后再佩戴使用;第二种是,在气囊的内部增加氧烛(NaClO3)作为启动装置,将化学氧呼吸器从真空环境取出后,氧烛触发后会立即发生反应(2NaClO3═2NaCl+3O2↑),进而释放出氧气,充满气囊。然而,第一种方法虽然无需增加额外的装置,但是在紧急情况下,用户可能会由于过度紧张,而无法按步骤操作,从而导致化学氧呼吸器难以正常使用;第二个方法的成本过高,且氧烛需要高温触发,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撑开且安全性高的气囊及化学氧呼吸器。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囊,包括本体;以及至少一个弹性元件,其中,各所述弹性元件均配置在所述本体的内部,且各所述弹性元件的长度不大于所述本体的直径。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各所述弹性元件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并列分布。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本体的内壁设置供各所述弹性元件的端部搭靠的定位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结构为凸起,所述凸起呈条状并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弹性元件的端部搭在所述凸起之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各所述凸起与所述本体一体成型。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各所述定位结构分别为供各所述弹性元件的端部伸入的定位槽,各所述定位槽的两端均形成开口。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槽的横截面面积不小于所述弹性元件的端部的横截面面积。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化学氧呼吸器,包括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气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气囊和化学氧呼吸器,其中,气囊包括有本体和弹性元件,其中弹性元件设置在本体的内部,本体被挤压成团后,弹性元件也随之压缩,当作用于本体的外部压力被撤销,弹性元件将伸长至恢复原状,本体被弹性元件撑开,无需用户主动进行呼气操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氧烛,弹性元件无需高温触发,安全性更高;再者,设置弹性元件的长度不大于本体的直径,能够避免恢复原状的弹性元件对本体的鼓起或者缩小造成阻碍,确保使用带有该气囊的化学氧呼吸器的用户得以正常呼吸。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地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气囊被撑开的剖切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气囊压缩后的剖切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化学氧呼吸器的部分剖切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被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气囊,包括本体1以及至少一个弹性元件2,各弹性元件2均配置在本体1的内部,且各弹性元件2的长度不大于本体1的直径。可以理解的是,当本体1的形状为立方体或者类立方体时,上述的本体1的直径为立方体或者类立方体的宽,当本体1的形状呈椭球形时,本体1的直径应为椭球的短轴。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气囊,其包括有本体1和弹性元件2,其中弹性元件2设置在本体1的内部,本体1被挤压成团后,弹性元件2也随之压缩,当作用于本体1的外部压力被撤销,弹性元件2将伸长至恢复原状,本体1被弹性元件2撑开,无需用户主动进行呼气操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氧烛,弹性元件2无需高温触发,安全性更高;再者,设置弹性元件2的长度不大于本体1的直径,能够避免恢复原状的弹性元件2对本体1的鼓起或者缩小造成阻碍,确保使用带有该气囊的化学氧呼吸器的用户得以正常呼吸。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参照图1和图2,弹性元件2为弹簧,且设置于本体1内的弹簧的数量为两个,各弹性元件2沿本体1的长度方向并列分布。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确定挤压本体1时弹性元件2在本体1的内部所处的位置,本体1的内壁设置了定位结构以供各弹性元件2的端部搭靠,需要说明的是,弹性元件2的端部与定位结构不存在相互固定,弹性元件2可在定位结构上实现移动。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各定位结构设置为条状的凸起,且各凸起沿本体1的长度延伸,从而当本体1受挤压时,弹簧的端部可分别搭在各凸起之上;实际制作中,各凸起与本体1可一体成型,如此能够减少在本体1上固定凸起的操作工序。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各定位结构分别为供各弹簧的端部伸入的定位槽,为了方便本体1撑开后,弹簧从定位槽上掉落,各定位槽的两端均形成开口;可以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中,定位槽的横截面面积不小于弹簧的端部的横截面面积,以此避免定位槽与弹簧之间形成过盈配合,确保弹簧的端部在定位槽内能够自由活动。如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化学氧呼吸器,其包括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气囊、与气囊相连的两个药罐3、连接两个药罐3的呼吸管4及安装在呼吸管4上的咬嘴5。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化学氧呼吸器,通过配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气囊,脱离真空环境后即可自动实现气囊内充盈一定量的气体,确保用户使用时不会出现吸真空的状况,安全可靠。当然,本技术的设计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各实施例不同特征的组合,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n本体;以及/n至少一个弹性元件,各所述弹性元件均配置在所述本体的内部,各所述弹性元件的长度不大于所述本体的直径,各所述弹性元件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并列分布;/n所述本体的内壁设置供各所述弹性元件的端部搭靠的定位结构;/n所述定位结构为凸起,所述凸起呈条状并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弹性元件的端部搭在所述凸起之上;或各所述定位结构分别为供各所述弹性元件的端部伸入的定位槽,各所述定位槽的两端均形成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以及
至少一个弹性元件,各所述弹性元件均配置在所述本体的内部,各所述弹性元件的长度不大于所述本体的直径,各所述弹性元件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并列分布;
所述本体的内壁设置供各所述弹性元件的端部搭靠的定位结构;
所述定位结构为凸起,所述凸起呈条状并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弹性元件的端部搭在所述凸起之上;或各所述定位结构分别为供各所述弹性元件的端部伸入的定位槽,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风梁有琼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益善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