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舱通风降温装置及方法、风力发电机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2227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机舱通风降温装置及方法、风力发电机组,该装置包括引风通道和入流压缩通道;引风通道的进风口至出风口形成第一弯管,引风通道设置在风电机组机舱安装叶轮一端顶部的入孔盖板处,引风通道的进风口朝向自由来流方向,所述引风通道的出风口伸入风电机组机舱内部;入流压缩通道的入口端至出口端形成第二弯管,入流压缩通道的入口端与引风通道的出风口连接;入流压缩通道的出口端上设置有通风扇;所述风电机组机舱另一端底部设置有出风孔;在通风扇的作用下气流从引风通道和入流压缩通道进入后流经风电机组机舱内的发热设备表面后从所述出风孔流出。该机舱通风降温装置可提高风力机舱内空气在高温环境下的对流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舱通风降温装置及方法、风力发电机组
本专利技术属于风力发电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戈壁地区风电机组的机舱通风降温装置及方法、风力发电机组。
技术介绍
风力机机舱作为风力发电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容纳并保护风电机组的主轴、齿轮箱、发电机等传动系统及其他电气设备的舱体,使风力发电机组能在恶劣的气象环境中正常工作,防止内部设备和巡检人员(工作时)受到风、雨、雪、盐雾、紫外辐射等外部环境因素的侵害。风电机组机舱在设计研发时,考虑到整机气动性能、塔筒承载等方面因素,其内部的空间尺寸通常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齿轮箱、发电机、控制柜、偏航电机等多个高温热源设备及零部件布置于机舱的相对狭小的空间内,使得风电机组在运行时,机舱内部出现局部区域温度升高的现象,为了使风电机组维持一个稳定的工作温度,通常配备了以机舱内空气以及循环冷却液为介质的热交换与冷却系统。虽然齿轮箱、发电机等设备都有相配套的冷却系统,但仍有部分热量不可避免地通过部件表面传递到机舱的空气中。尤其对于安装在西北戈壁地带的风电机组,在夏秋季运行期中,太阳的高温直射、相对较长的日照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舱通风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风通道(1)和入流压缩通道(3);/n所述引风通道(1)的进风口至出风口形成第一弯管,引风通道(1)设置在风电机组机舱(7)安装叶轮(10)一端顶部的入孔盖板处,所述引风通道(1)的进风口朝向自由来流方向,所述引风通道(1)的出风口伸入风电机组机舱(7)内部;/n所述入流压缩通道(3)的入口端至出口端形成第二弯管,入流压缩通道(3)的入口端与引风通道(1)的出风口连接,入流压缩通道(3)的出口端沿风电机组机舱(7)轴向设置;入流压缩通道(3)的出口端上设置有通风扇(4);/n所述风电机组机舱(7)另一端底部设置有出风孔;在通风扇(4)的作用下气流从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舱通风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风通道(1)和入流压缩通道(3);
所述引风通道(1)的进风口至出风口形成第一弯管,引风通道(1)设置在风电机组机舱(7)安装叶轮(10)一端顶部的入孔盖板处,所述引风通道(1)的进风口朝向自由来流方向,所述引风通道(1)的出风口伸入风电机组机舱(7)内部;
所述入流压缩通道(3)的入口端至出口端形成第二弯管,入流压缩通道(3)的入口端与引风通道(1)的出风口连接,入流压缩通道(3)的出口端沿风电机组机舱(7)轴向设置;入流压缩通道(3)的出口端上设置有通风扇(4);
所述风电机组机舱(7)另一端底部设置有出风孔;在通风扇(4)的作用下气流从引风通道(1)和入流压缩通道(3)进入后流经风电机组机舱(7)内的发热设备(11)表面后从所述出风孔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舱通风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管为矩形截面口径的九十度圆角弯管,且沿入流动方向呈渐缩截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舱通风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通道(1)的进风口内固定安装有滤网(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舱通风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管为矩形截面口径的九十度圆角弯管,其出口端截面积小于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毅陈生顺徐君诏占生辉朱德辉王武林杨爱龙莫重鹏李铭志王新赵勇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新疆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华能哈密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