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空气与液态空气的联合储能发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态空气储能
,尤其涉及一种压缩空气与液态空气的联合储能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空气储能是一种新兴的大规模绿色储能技术。空气储能包括压缩空气储能和液态空气储能。其中,常规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储能密度低,占地面积大,但系统简单,响应较快。而液态空气储能电站的储能密度高,占地面积小,但系统复杂,响应较慢。同时,分别独立设立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和液态空气储能电站时,需要分别设置相应的设备设施,投资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空气与液态空气的联合储能发电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压缩空气与液态空气的联合储能发电系统,包括:一级空气压缩机组、压缩热存储利用装置、压缩空气存储单元、液态空气存储单元和膨胀发电单元。其中,所述一级空气压缩机组的出口与所述压缩热存储利用装置连接,以将压缩空气的热量存储至所述压缩热存储利用装置内。所述压缩热存储利用装置与所述压缩空气存储单元连接,以存储压缩空气。所述压缩热存储利用装置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空气与液态空气的联合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空气压缩机组(2)、压缩热存储利用装置(9)、压缩空气存储单元、液态空气存储单元和膨胀发电单元,/n其中,所述一级空气压缩机组(2)的出口与所述压缩热存储利用装置(9)连接,以将压缩空气的热量存储至所述压缩热存储利用装置(9)内,所述压缩热存储利用装置(9)与所述压缩空气存储单元连接,以存储压缩空气,所述压缩热存储利用装置(9)与所述液态空气存储单元连接,以存储液态空气,所述压缩空气存储单元和所述液态空气存储单元均与所述膨胀发电单元连接,以实现压缩空气与液态空气联合发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空气与液态空气的联合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空气压缩机组(2)、压缩热存储利用装置(9)、压缩空气存储单元、液态空气存储单元和膨胀发电单元,
其中,所述一级空气压缩机组(2)的出口与所述压缩热存储利用装置(9)连接,以将压缩空气的热量存储至所述压缩热存储利用装置(9)内,所述压缩热存储利用装置(9)与所述压缩空气存储单元连接,以存储压缩空气,所述压缩热存储利用装置(9)与所述液态空气存储单元连接,以存储液态空气,所述压缩空气存储单元和所述液态空气存储单元均与所述膨胀发电单元连接,以实现压缩空气与液态空气联合发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与液态空气的联合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空气存储单元包括压缩空气储能二级空气压缩机(4)和压缩空气储罐(14),所述压缩热存储利用装置(9)包括第一换热侧(H1)和第二换热侧(H2),
其中,所述一级空气压缩机组(2)的出口与所述压缩热存储利用装置(9)的第一换热侧(H1)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侧(H1)的出口处连接有压缩空气输送总管(26),所述压缩空气储能二级空气压缩机(4)的入口通过第一压缩空气支管(27)与所述压缩空气输送总管(26)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压缩空气支管(27)上安装有第一流量控制阀(8),所述压缩空气储能二级空气压缩机(4)的出口与所述压缩热存储利用装置(9)的第二换热侧(H2)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侧(H2)的出口与所述压缩空气储罐(14)的入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空气与液态空气的联合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空气存储单元包括预冷器(3)、分子筛纯化装置(5)、液态空气储能二级空气压缩机(6)、蓄冷器(10)、节流元件(11)、气液分离器(12)和液态空气储罐(13),所述压缩热存储利用装置(9)还包括第三换热侧(H3),所述预冷器(3)包括第四换热侧(H4),所述蓄冷器(10)包括第五换热侧(H5),
其中,所述预冷器(3)的第四换热侧(H4)的入口通过液态空气支管(28)与所述压缩空气输送总管(26)连接,所述液态空气支管(28)上安装有第二流量控制阀(7),所述预冷器(3)的第四换热侧(H4)的出口与所述分子筛纯化装置(5)的入口连接,所述分子筛纯化装置(5)的出口与所述液态空气储能二级空气压缩机(6)的入口连接,所述液态空气储能二级空气压缩机(6)的出口与所述压缩热存储利用装置(9)的第三换热侧(H3)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三换热侧(H3)的出口与所述蓄冷器(10)的第五换热侧(H5)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五换热侧(H5)的出口与所述节流元件(11)的入口连接,所述节流元件(11)的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12)的入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12)的液态空气出口与所述液态空气储罐(13)的入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空气与液态空气的联合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器(10)还包括第六换热侧(H6),所述预冷器(3)还包括第七换热侧(H7),
其中,所述液态空气储罐(13)的气相空气出口与所述蓄冷器(10)的第六换热侧(H6)的入口连接,所述第六换热侧(H6)的出口与所述预冷器(3)的第七换热侧(H7)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七换热侧(H7)的出口与所述液态空气储能二级空气压缩机(6)的入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空气与液态空气的联合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空气存储单元还包括低温泵(15),所述蓄冷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伟,郭璐娜,陈六彪,崔晨,郭嘉,王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