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式吸痰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2159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控式吸痰管。所述可控式吸痰管包括外壳;负压控制装置连接口,所述负压控制装置连接口开设在所述外壳的顶端;插管口,所述插管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底侧;所述控制口开设在所述外壳的底侧,所述控制口位于所述插管口的一侧;出液通道,所述出液通道开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出液通道与所述负压控制装置连接口相连通;所述进液通道开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插管口相连通,所述出液通道与所述进液通道相连通;负压通道,所述负压通道开设在所述外壳上,所述负压通道与所述控制口相连通,所述负压通道与所述进液通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可控式吸痰管具有使用方便、便于操控、避免污染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控式吸痰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可控式吸痰管。
技术介绍
可控式吸痰管是医院抢救和护理患者过程中使用的医疗器械。由接头和抽吸管两部分组成。接头也可以被称为负压控制装置,一端连接抽吸管,抽吸管可以直接放入患者的呼吸道,也可通过气管插管或口咽通气道放入患者呼吸道。接头的另一端和负压引流系统相连接。当打开负压开关,就开始了负压吸引,将患者呼吸道中的痰液等分泌物吸引到体外,从而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避免感染,挽救患者的生命。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吸痰管有多种式样,如E三通式、欧式和T型等。这些型号是针对接头而言,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操作者手持着接头,当把吸痰管的抽吸管部分送入呼吸道中后,开始吸痰的时候,需要将拇指按住接头侧方或上方的开口部分,这样负压形成,才能将痰液或分泌物吸出。如果遇到痰液等分泌物粘稠时,还需要将拇指松开,再按压,这样重复数个动作,才可以将痰液松动,吸出体外。满足临床需要又不对患者身体器官及功能造成损害,同时能保护医护人员不被污染才被视为好的医疗器械。特别是国家针对吸痰管在松开拇指控制负压装置时要求残存负压不能大于0.33kPa。现有的可控式吸痰管,各有其缺陷部分,如欧式可控式吸痰管和T型可控式吸痰管残存负压可以达到国家的标准,但痰液可能会沾污在操作者着手上,对医护人员造成污染。E三通式可控式吸痰管,痰液不会被沾污在操作者手上,但由于设计上的不足,残存负压超标,有可能对患者的呼吸道粘膜造成出血或损伤等。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可控式吸痰管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便于操控、避免污染的可控式吸痰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可控式吸痰管包括:外壳;负压控制装置连接口,所述负压控制装置连接口开设在所述外壳的顶端;插管口,所述插管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底侧;控制口,所述控制口开设在所述外壳的底侧,所述控制口位于所述插管口的一侧;出液通道,所述出液通道开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出液通道与所述负压控制装置连接口相连通;进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开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插管口相连通,所述出液通道与所述进液通道相连通;负压通道,所述负压通道开设在所述外壳上,所述负压通道与所述控制口相连通,所述负压通道与所述进液通道相连通;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负压通道之间。优选的,所述负压控制装置连接口连接负压引流系统,所述插管口连接抽吸管,所述控制口使用时需进行密封。优选的,所述外壳上安装有控制口密封装置,所述控制口密封装置用于密封所述控制口。优选的,所述控制口密封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上转动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用于密封所述控制口,所述转杆的另一侧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密封板靠近所述控制口的一侧安装有橡胶密封垫,所述橡胶密封垫与所述控制口密封连接。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可控式吸痰管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控式吸痰管,增加接头的外部尺寸,使用者可以将接头全部握在手心中,会感觉更舒适;拇指按压控制口的接触面积增加,便于操控负压装置;减小内部隔板尺寸,扩大负压释放腔,使得残余负压迅速降低;通过增加外部尺寸和扩大负压腔的同时也使得痰液不能被吸附到手指上,造成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可控式吸痰管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可控式吸痰管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外壳,2、负压控制装置连接口,3、插管口,4、控制口,5、出液通道,6、进液通道,7、负压通道,8、隔板,9、固定座,10、转杆,11、密封板,12、橡胶密封垫,13、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第一实施例:请结合参阅图1-图2,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可控式吸痰管,包括:外壳1;负压控制装置连接口2,所述负压控制装置连接口2开设在所述外壳1的顶端;插管口3,所述插管口3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底侧;控制口4,所述控制口4开设在所述外壳1的底侧,所述控制口4位于所述插管口3的一侧;出液通道5,所述出液通道5开设在所述外壳1内,所述出液通道5与所述负压控制装置连接口2相连通;进液通道6,所述进液通道6开设在所述外壳1内,所述进液通道6与所述插管口3相连通,所述出液通道5与所述进液通道6相连通;负压通道7,所述负压通道7开设在所述外壳1上,所述负压通道7与所述控制口4相连通,所述负压通道7与所述进液通道6相连通;隔板8,所述隔板8设置在所述进液通道6和所述负压通道7之间。所述负压控制装置连接口2连接负压引流系统,所述插管口3连接抽吸管,所述控制口4使用时需进行密封。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可控式吸痰管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控式吸痰管,增加接头的外部尺寸,使用者可以将接头全部握在手心中,会感觉更舒适;拇指按压控制口的接触面积增加,便于操控负压装置;减小内部隔板尺寸,扩大负压释放腔,使得残余负压迅速降低;通过增加外部尺寸和扩大负压腔的同时也使得痰液不能被吸附到手指上,造成污染。第二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控式吸痰管,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可控式吸痰管。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的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3,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外壳1上安装有控制口密封装置,所述控制口密封装置用于密封所述控制口4。所述控制口密封装置包括固定座9,所述固定座9与所述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9上转动安装有转杆10,所述转杆10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密封板11,所述密封板11用于密封所述控制口4,所述转杆10的另一侧连接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的一端与所述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板11靠近所述控制口4的一侧安装有橡胶密封垫12,所述橡胶密封垫12与所述控制口4密封连接。当需要对控制口进行密封式,用拇指将密封板11向下按压,密封板11带动转杆10转动,转杆10拉伸弹簧13,此时密封板11将控制口4进行密封,防止痰液被吸附到手指上,造成污染,当不需要密封时,松开密封板11,在弹簧13的作用下密封板11翘起。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式吸痰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n负压控制装置连接口,所述负压控制装置连接口开设在所述外壳的顶端;/n插管口,所述插管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底侧;/n控制口,所述控制口开设在所述外壳的底侧,所述控制口位于所述插管口的一侧;/n出液通道,所述出液通道开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出液通道与所述负压控制装置连接口相连通;/n进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开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插管口相连通,所述出液通道与所述进液通道相连通;/n负压通道,所述负压通道开设在所述外壳上,所述负压通道与所述控制口相连通,所述负压通道与所述进液通道相连通;/n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负压通道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式吸痰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负压控制装置连接口,所述负压控制装置连接口开设在所述外壳的顶端;
插管口,所述插管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底侧;
控制口,所述控制口开设在所述外壳的底侧,所述控制口位于所述插管口的一侧;
出液通道,所述出液通道开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出液通道与所述负压控制装置连接口相连通;
进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开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插管口相连通,所述出液通道与所述进液通道相连通;
负压通道,所述负压通道开设在所述外壳上,所述负压通道与所述控制口相连通,所述负压通道与所述进液通道相连通;
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负压通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式吸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胡镧
申请(专利权)人:宝鸡市德尔医疗器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