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式脑血管造影术后护腰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2026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移动式脑血管造影术后护腰垫,包括护腰垫和用于控制护腰垫往复移动的控制箱体,所述控制箱体内设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内设有扇形齿轮,所述扇形齿轮的上方设有与扇形齿轮啮合连接且可水平移动的第一传动齿条,所述扇形齿轮的下方设有与扇形齿轮啮合连接且可水平移动的第二传动齿条,所述控制箱体内对应于扇形齿轮的一侧设有与第一传动齿条啮合连接的第二传动齿轮,所述扇形齿轮的另一侧设有与第二传动齿条啮合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上设有与护腰垫的一段连接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上设有与护腰垫的另一段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省力省时,结构简单,同时操作简单方便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移动式脑血管造影术后护腰垫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移动式脑血管造影术后护腰垫,属于医疗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进行手术(如脑血管造影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卧床,患者的背和后腰会容易疲劳,腰背部肌肉也会产生疼痛,且长时间后,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目前,市场上也有不少护腰产品,诸如海绵腰枕、护腰垫等,以辅助支撑患者腰部,使得患者长时间卧床时更加的舒适。在使用护腰垫的过程中,通常还需要医护人员或看护人员控制护腰垫朝两端往复拉动,通过护腰垫的往复移动实现对患者的按摩效果,增加患者的舒适性,但是,在患者需要护腰垫移动按摩时,需要看护人员和医护人员持续的拉动护腰垫,这样对医护人员和看护人员的体力有着很大的消耗,而病人自己拉动的话,也有着一定的不便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式脑血管造影术后护腰垫,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人力控制护腰垫往复移动费力且耗时,同时病人自己操作不方便等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可移动式脑血管造影术后护腰垫,包括护腰垫和用于控制护腰垫往复移动的控制箱体,所述控制箱体内设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内设有扇形齿轮,所述扇形齿轮的上方设有与扇形齿轮啮合连接且可水平移动的第一传动齿条,所述扇形齿轮的下方设有与扇形齿轮啮合连接且可水平移动的第二传动齿条,所述控制箱体内对应于扇形齿轮的一侧设有与第一传动齿条啮合连接的第二传动齿轮,所述扇形齿轮的另一侧设有与第二传动齿条啮合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上设有与护腰垫的一段连接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上设有与护腰垫的另一段连接的第二连接件;上述扇形齿轮分别与第一传动齿条和第二传动齿条配合,可以通过扇形齿轮的转动,实现第一传动齿条和第二传动齿条持续的异向移动,从而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控制护腰垫实现自动式往复移动,避免人工操作的费力和耗时,且无需病人自己拉动护腰垫,病人可轻松的独立控制护腰垫的往复移动,减少了操作的不便性,提高了使用便利性。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动齿条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一限位滑块,所述工作腔的顶部设有用于供第一限位滑块移动的第一限位滑槽,所述第二传动齿条的下端面上设有第二限位滑块,所述工作腔的底部设有用于供第二限位滑块移动的第二限位滑槽;上述各个限位滑块和限位滑槽的设置,可以增加对第一传动齿条和第二传动齿条移动的限位,保证第一传动齿条和第二传动齿条可以沿指定方向移动,保证移动时的平稳性,从而加强工作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位滑槽内设有与第一限位滑块连接的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二限位滑槽内设有与第二限位滑块连接的第二复位弹簧;上述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的设置,使得移动后的第一传动齿条和第二传动齿条可以自动回到原位,从而可以通过扇形齿轮的再次驱动,实现往复式移动。作为优选,所述工作腔的内壁上设有用于驱动扇形齿轮旋转的驱动电机,所述扇形齿轮上的啮齿圈数小于二分之一圈;上述扇形齿轮的啮齿圈的设置,使得扇形齿轮在同一时间可以单独驱动第一传动齿条或第二传动齿条移动,而避免同时啮合第一传动齿条和第二传动齿条,保证第一传动齿条和第二传动齿条的移动持续性。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直径和第二传动齿轮的直径均小于扇形齿轮的直径;上述直径的设置,使得第一传动齿轮无法与第二传动齿条啮合,避免对第二传动齿条的移动形成干扰,且使得第二传动齿轮无法与第一传动齿条啮合,避免对第一传动齿条的移动形成干扰。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箱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工作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内设有与第一连接件配合的第一滑轮,所述第二开口内设有与第二连接件配合的第二滑轮;上述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的设置,以便于改变连接件的方向,且避免连接件与控制箱体直接接触而加剧损耗,使得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移动更加的顺畅。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上设有用于供第一连接件缠绕的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上设有用于供第二连接件缠绕的第二环形槽;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的设置,以便于收束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避免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裸露在外时,对患者或医护人员的行动造成阻碍干扰。作为优选,所述护腰垫的倚靠面上设有多个按摩凸点,所述护腰垫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端部和第二连接件的端部分别设有与连接环连接的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上述按摩凸点的设置,起到对患者腰部的按压作用,增加患者的舒适性,而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的设置,方便对护腰垫拆卸安装,以便于在不使用护腰垫时,将护腰垫收起,减少空间占用,且可以方便对护腰垫清洗,同时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可以对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进行阻挡,避免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收缩至控制箱体内,而导致无法使用。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箱体的顶部设有磁性件;上述磁性件的设置,以便于将控制箱体固定在病床的下方,避免控制箱体晃动,且可以随着病床的移动而移动,无需根据需要而经常拆卸安装设备,提高了使用方便性。因此,本技术具有省力省时,结构简单,同时操作简单方便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图1的结构剖视图;图3是图1的一个视角的结构剖视图;图4是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如图1-4所示,一种可移动式脑血管造影术后护腰垫,包括护腰垫1和用于控制护腰垫1往复移动的控制箱体2,控制箱体2内设有工作腔21,工作腔21内设有扇形齿轮22,扇形齿轮22的上方设有与扇形齿轮22啮合连接且可水平移动的第一传动齿条23,扇形齿轮22的下方设有与扇形齿轮22啮合连接且可水平移动的第二传动齿条24,控制箱体2内对应于扇形齿轮22的一侧设有与第一传动齿条23啮合连接的第二传动齿轮26,扇形齿轮22的另一侧设有与第二传动齿条24啮合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25,第一传动齿轮25上设有与护腰垫1的一段连接的第一连接件251,第二传动齿轮26上设有与护腰垫1的另一段连接的第二连接件261,上述扇形齿轮分别与第一传动齿条和第二传动齿条配合,可以通过扇形齿轮的转动,实现第一传动齿条和第二传动齿条持续的异向移动,从而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控制护腰垫实现自动式往复移动,避免人工操作的费力和耗时,且无需病人自己拉动护腰垫,病人可轻松的独立控制护腰垫的往复移动,减少了操作的不便性,提高了使用便利性。护腰垫1的倚靠面上设有多个按摩凸点11,护腰垫1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环12,第一连接件251的端部和第二连接件261的端部分别设有与连接环12连接的第一连接扣253和第二连接扣263,上述按摩凸点的设置,起到对患者腰部的按压作用,增加患者的舒适性,而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的设置,方便对护腰垫拆卸安装,以便于在不使用护腰垫时,将护腰垫收起,减少空间占用,且可以方便对护腰垫清洗,同时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可以对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进行阻挡,避免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式脑血管造影术后护腰垫,其特征在于:包括护腰垫(1)和用于控制护腰垫(1)往复移动的控制箱体(2),所述控制箱体(2)内设有工作腔(21),所述工作腔(21)内设有扇形齿轮(22),所述扇形齿轮(22)的上方设有与扇形齿轮(22)啮合连接且可水平移动的第一传动齿条(23),所述扇形齿轮(22)的下方设有与扇形齿轮(22)啮合连接且可水平移动的第二传动齿条(24),所述控制箱体(2)内对应于扇形齿轮(22)的一侧设有与第一传动齿条(23)啮合连接的第二传动齿轮(26),所述扇形齿轮(22)的另一侧设有与第二传动齿条(24)啮合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25),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5)上设有与护腰垫(1)的一段连接的第一连接件(251),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6)上设有与护腰垫(1)的另一段连接的第二连接件(26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式脑血管造影术后护腰垫,其特征在于:包括护腰垫(1)和用于控制护腰垫(1)往复移动的控制箱体(2),所述控制箱体(2)内设有工作腔(21),所述工作腔(21)内设有扇形齿轮(22),所述扇形齿轮(22)的上方设有与扇形齿轮(22)啮合连接且可水平移动的第一传动齿条(23),所述扇形齿轮(22)的下方设有与扇形齿轮(22)啮合连接且可水平移动的第二传动齿条(24),所述控制箱体(2)内对应于扇形齿轮(22)的一侧设有与第一传动齿条(23)啮合连接的第二传动齿轮(26),所述扇形齿轮(22)的另一侧设有与第二传动齿条(24)啮合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25),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5)上设有与护腰垫(1)的一段连接的第一连接件(251),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6)上设有与护腰垫(1)的另一段连接的第二连接件(2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脑血管造影术后护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齿条(23)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一限位滑块(231),所述工作腔(21)的顶部设有用于供第一限位滑块(231)移动的第一限位滑槽(211),所述第二传动齿条(24)的下端面上设有第二限位滑块(241),所述工作腔(21)的底部设有用于供第二限位滑块(241)移动的第二限位滑槽(2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式脑血管造影术后护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滑槽(211)内设有与第一限位滑块(231)连接的第一复位弹簧(213),所述第二限位滑槽(212)内设有与第二限位滑块(241)连接的第二复位弹簧(214)。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改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中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东方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