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平衡结构的救护车车载制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2005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平衡结构的救护车车载制氧机,涉及救护车内部搭载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制氧机主体,制氧机主体的一侧固定有导出插口,制氧机主体的内部插接有分子筛,制氧机主体的四端均固定连接有防颠簸定位支撑架,防颠簸定位支撑架包括底垫、分力传导盘、缓冲输出块、第一弹簧、推导受力杆、第一内装配壳、第二弹簧、二重缓冲板、主导推杆、第二内装配壳、第三弹簧、支撑配装板、分力活塞推杆、第三内装配壳和第四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防颠簸定位支撑架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便于形成对制氧机的多向辅助受力支撑,避免救护车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颠簸冲击对制氧机造成冲击破坏,并提高其放置稳定性,避免滑动掉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平衡结构的救护车车载制氧机
本技术属于救护车内部搭载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平衡结构的救护车车载制氧机。
技术介绍
制氧机是制取氧气的一类机器,它的原理是利用空气分离技术,首先将空气以高密度压缩再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冷凝点的不同使之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气液分离,再进一步精馏而得,为了便于在救护车上对患者进行应急处理,往往也会在救护车上搭载制氧机,但是现有装置由于底部多为滚轮设计,容易滑动,且缺乏相对应的颠簸缓冲结构,导致救护车行进过程中的颠簸容易传导至机器上,形成冲击破损,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平衡结构的救护车车载制氧机,以解决了现有的问题:现有装置由于底部多为滚轮设计,容易滑动,且缺乏相对应的颠簸缓冲结构,导致救护车行进过程中的颠簸容易传导至机器上。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带有平衡结构的救护车车载制氧机,包括制氧机主体,所述制氧机主体的一侧固定有导出插口,所述制氧机主体的内部插接有分子筛,所述制氧机主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平衡结构的救护车车载制氧机,包括制氧机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机主体(1)的一侧固定有导出插口(2),所述制氧机主体(1)的内部插接有分子筛(3),所述制氧机主体(1)的四端均固定连接有防颠簸定位支撑架(4),所述防颠簸定位支撑架(4)包括底垫(5)、分力传导盘(6)、缓冲输出块(7)、第一弹簧(8)、推导受力杆(9)、第一内装配壳(10)、第二弹簧(11)、二重缓冲板(12)、主导推杆(13)、第二内装配壳(14)、第三弹簧(15)、支撑配装板(16)、分力活塞推杆(17)、第三内装配壳(18)和第四弹簧(19),所述底垫(5)的顶端与分力传导盘(6)固定连接,所述分力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平衡结构的救护车车载制氧机,包括制氧机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机主体(1)的一侧固定有导出插口(2),所述制氧机主体(1)的内部插接有分子筛(3),所述制氧机主体(1)的四端均固定连接有防颠簸定位支撑架(4),所述防颠簸定位支撑架(4)包括底垫(5)、分力传导盘(6)、缓冲输出块(7)、第一弹簧(8)、推导受力杆(9)、第一内装配壳(10)、第二弹簧(11)、二重缓冲板(12)、主导推杆(13)、第二内装配壳(14)、第三弹簧(15)、支撑配装板(16)、分力活塞推杆(17)、第三内装配壳(18)和第四弹簧(19),所述底垫(5)的顶端与分力传导盘(6)固定连接,所述分力传导盘(6)的顶端与推导受力杆(9)焊接连接,所述推导受力杆(9)的顶端与第二弹簧(11)均位于第一内装配壳(10)的内部,所述第一内装配壳(10)顶端的四端与分力传导盘(6)的四端均与缓冲输出块(7)焊接连接,所述缓冲输出块(7)与缓冲输出块(7)之间通过第一弹簧(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内装配壳(10)的顶端与二重缓冲板(12)焊接连接,所述二重缓冲板(12)的顶端与主导推杆(13)焊接连接,且所述二重缓冲板(12)上表面的四端还与分力活塞推杆(17)焊接连接,所述主导推杆(13)的顶端与第三弹簧(15)均位于第二内装配壳(14)的内部,所述第二内装配壳(14)的顶端与支撑配装板(16)焊接连接,所述支撑配装板(16)的底端的四个端角均与第三内装配壳(18)焊接连接,所述第四弹簧(19)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克明韩继忠王力辉
申请(专利权)人:柯华健康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