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临床用物理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1983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科临床用物理降温装置,包括壳体、水袋和PT500温度传感器,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带,第一固定带与壳体通过设有的螺杆连接,第一固定带的底部一端设有第一公魔术贴,第一公魔术贴的一侧设有第二公魔术贴,第一公魔术贴和第二公魔术贴与第一固定带固定连接,壳体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带,第二固定带通过设有的螺杆与壳体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带的顶部设有母魔术贴,母魔术贴固定于第二固定带的顶部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的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将装置固定于患者需要降温的部位,通过设有的第一公魔术贴、第二公魔术贴和母魔术贴实现装置的固定,使得装置达到稳定工作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科临床用物理降温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儿科临床用物理降温
,具体为一种儿科临床用物理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儿科是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凡涉及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健康与卫生问题都属于儿科范围。其医治的对象处于生长发育期。儿科学的任务是不断探索儿科医学理论,在实践的基础降低发病率、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水平。世界各国的儿科范围年龄各有不同,在中国从出生断脐到14周岁末为儿科范围。由于儿童的抵抗力较差,容易出现身体发热或发烧的情况,一般的患儿家长采取的降温措施为药物治疗或物理降温,药物治疗为给患儿服用退烧药,但是由于儿童身体处于发育阶段,食用退烧药可能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危;物理降温大多为冰敷、擦拭酒精以及用水擦拭等,冰敷和擦拭酒精都会对患儿的皮肤产生刺激,而用水擦拭后若不及时保暖易使儿童着凉,进而加重病情,且现有的物理降温装置大多造价成本较高,不便于患者随时携带,增加患者治疗成本,并且物理降温的适用范围较小,不能根据患者不同部位的降温需求进行降温治疗,而且儿科治疗过程中,面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科临床用物理降温装置,包括壳体(1)、水袋(12)和PT500温度传感器(1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带(2),所述第一固定带(2)与壳体(1)通过设有的螺杆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带(2)的底部一端设有第一公魔术贴(3),所述第一公魔术贴(3)的一侧设有第二公魔术贴(4),所述第一公魔术贴(3)和第二公魔术贴(4)与第一固定带(2)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带(5),所述第二固定带(5)通过设有的螺杆与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带(5)的顶部设有母魔术贴(6),所述母魔术贴(6)固定于第二固定带(5)的顶部一端,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有US...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科临床用物理降温装置,包括壳体(1)、水袋(12)和PT500温度传感器(1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有第一固定带(2),所述第一固定带(2)与壳体(1)通过设有的螺杆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带(2)的底部一端设有第一公魔术贴(3),所述第一公魔术贴(3)的一侧设有第二公魔术贴(4),所述第一公魔术贴(3)和第二公魔术贴(4)与第一固定带(2)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固定带(5),所述第二固定带(5)通过设有的螺杆与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带(5)的顶部设有母魔术贴(6),所述母魔术贴(6)固定于第二固定带(5)的顶部一端,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有USB充电口(7),所述USB充电口(7)镶嵌于壳体(1)的内部,所述壳体(1)的一侧还设有开关键(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临床用物理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温度显示屏(9),所述温度显示屏(9)镶嵌于壳体(1)的顶部,所述温度显示屏(9)的一侧设有体温显示屏(10),所述体温显示屏(10)镶嵌于壳体(1)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儿科临床用物理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体温显示屏(10)的一侧设有定时器显示屏(11),所述定时器显示屏(11)镶嵌于壳体(1)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张周维李明君颜福珍王中毅周静雯吴娅
申请(专利权)人:德阳市罗江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