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1874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颈部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包括底座、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一旋钮、第二旋钮、中间固定件、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底座内设有容置空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枢接于底座上,第一从动齿轮套设于第一转轴上,第二从动齿轮套设于第二转轴上;第一旋钮具有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第二旋钮具有第二主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啮合;中间固定件与底座固定连接,中间固定件、第一调节件及第二调节件三者形成一弧形结构;第一支撑件固定连接于第一调节件与第一转轴之间,第二支撑件固定连接于第二调节件与第二转轴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颈部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颈部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
技术介绍
颈部血管超声是临床超声检查的常规检查项目。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颈部超声检查越来越普遍并更多的得到临床重视。超声检查不仅图像清晰、直观、检查简便,并且具有可重复及无损伤的优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受检者年老患者比重大,存在大量颈部活动受限,且颈部短粗肥胖不一,导致不同的受检者枕在在单一枕头进行超声检查时,存在头部姿态不稳定、后仰不充分等问题,造成超声图像显示不满意,影响医生的诊断。因此,有必要一种可将不同的受检者的头部及颈部的定位在正确姿态的颈部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因此,有必要一种可将不同的受检者的头部及颈部的定位在正确姿态的颈部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颈部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包括底座、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一旋钮、第二旋钮、中间固定件、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所述底座内设有一开口朝上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分别枢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一旋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旋钮具有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旋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旋钮具有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中间固定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可转动地插接于所述中间固定件的一侧,所述第二调节件可转动地插接于所述中间固定件的另一侧,所述中间固定件、所述第一调节件及所述第二调节件三者形成一弧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调节件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较佳地,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呈平行设置。较佳地,所述第一旋钮和所述第二旋钮布置于所述底座的同一侧。较佳地,所述颈部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还包括中间支撑件,所述中间支撑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中间固定件的底部,所述中间支撑件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容置空间并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底部。较佳地,所述中间支撑件有若干个,各所述中间支撑件呈间隔地布置。较佳地,所述中间固定件的一侧设有第一弧形槽,所述第一调节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弧形凸起,所述第一弧形凸起可转动地插接于所述第一弧形槽内。较佳地,所述中间固定件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二调节件的一端设有第二弧形凸起,所述第二弧形凸起可转动地插接于所述第二弧形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颈部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通过将第一调节件及第二调节件分别安装在中间固定件的两侧,从而形成用于定位受检者头部及颈部的弧形结构,当受检者的颈部短粗肥胖不一时,可通过操作第一旋钮及第二旋钮,从而驱动第一转轴连同第一调节件转动,以及驱动第二转轴连同第二调节件转动,从而调节弧形结构的大小,以适应不同受检者的颈部,从而将不同的受检者的头部及颈部的定位在正确姿态,保证了超声检查的重复性,又能保障受检者检查过程中的舒适感,提高受检者依从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颈部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颈部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中间固定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的颈部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100包括底座1、第一转轴21、第二转轴22、第一从动齿轮31、第二从动齿轮32、第一旋钮41、第二旋钮42、中间固定件51、第一调节件52、第二调节件53、第一支撑件61及第二支撑件62,底座1内设有一开口11朝上的容置空间12,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设置于容置空间12内,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22分别枢接于底座1上,第一从动齿轮31套设于第一转轴21上,第二从动齿轮32套设于第二转轴22上;第一旋钮41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1上,第一旋钮41具有位于容置空间12的第一主动齿轮411,第一主动齿轮411与第一从动齿轮31啮合,第二旋钮42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1上,第二旋钮42具有位于容置空间12的第二主动齿轮421,第二主动齿轮421与第二从动齿轮32啮合;中间固定件51与底座1固定连接,第一调节件52可转动地插接于中间固定件51的一侧,第二调节件53可转动地插接于中间固定件51的另一侧,中间固定件51、第一调节件52及第二调节件53三者形成一用于支撑定位受检者头部及颈部的弧形结构;第一支撑件61固定连接于第一调节件52与第一转轴21之间,第二支撑件62固定连接于第二调节件53与第二转轴22之间。其中,开口11用于供第一支撑件61及第二支撑件62在其内转动调节。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第一转轴21与第二转轴22呈平行设置,第一旋钮41和第二旋钮42布置于底座1的同一侧,以便于医护人员操作第一旋钮41和第二旋钮42。再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的颈部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100还包括中间支撑件63,中间支撑件6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中间固定件51的底部,中间支撑件63的另一端伸入容置空间12并固定于底座1的底部。具体地,中间支撑件63有若干个,各中间支撑件63呈间隔地布置。其中,中间支撑件63的数量可为一个、两个或三个等等。请参阅图2及图3,中间固定件51的一侧设有第一弧形槽511,第一调节件52的一端设有第一弧形凸起521,第一弧形凸起521可转动地插接于第一弧形槽511内。中间固定件51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弧形槽512,第二调节件53的一端设有第二弧形凸起531,第二弧形凸起531可转动地插接于第二弧形槽512内。通过驱使第一弧形凸起521沿第一弧形槽511转动调节,以及驱使第二弧形凸起531沿第二弧形槽512转动调节,从而调节第一调节件52相对中间固定件51的位置以及第二调节件53相对中间固定件51的位置,进而调节整个弧形结构的大小,以适应不同的受检者的头部及颈部。结合图1至图3,本技术的颈部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100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当受检者的颈部短粗肥胖不一时,可通过操作第一旋钮41及第二旋钮42转动,第一旋钮41通过第一主动齿轮411驱动第一从动齿轮31转动,第一从动齿轮31带动第一转轴2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支撑件61连同第一调节件52转动,使得第一弧形凸起521沿第一弧形槽511转动调节,从而调节第一调节件52相对中间固定件51的位置;第二旋钮42通过第二主动齿轮421驱动第二从动齿轮32转动,第二从动齿轮32带动第二转轴22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支撑件62连同第二调节件53转动,使得第二弧形凸起531沿第二弧形槽512转动调节,从而调节第二调节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颈部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一旋钮、第二旋钮、中间固定件、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所述底座内设有一开口朝上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分别枢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一旋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旋钮具有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旋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旋钮具有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中间固定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可转动地插接于所述中间固定件的一侧,所述第二调节件可转动地插接于所述中间固定件的另一侧,所述中间固定件、所述第一调节件及所述第二调节件三者形成一弧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调节件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部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一旋钮、第二旋钮、中间固定件、第一调节件、第二调节件、第一支撑件及第二支撑件,所述底座内设有一开口朝上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分别枢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一旋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旋钮具有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旋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旋钮具有位于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中间固定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可转动地插接于所述中间固定件的一侧,所述第二调节件可转动地插接于所述中间固定件的另一侧,所述中间固定件、所述第一调节件及所述第二调节件三者形成一弧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调节件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银广周菊杨仁东黄祯袁胜坤钟智波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东莞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