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1871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下肢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包括支撑件、躺板、伸缩气缸、脚踏板、头枕及安全带组件,躺板枢接于支撑件上,躺板的中部设有供受检者乘坐的凹槽,伸缩气缸设置于支撑件与躺板之间,伸缩气缸的底部与支撑件枢接,伸缩气缸的伸缩端与躺板的背面枢接,伸缩气缸可驱动躺板相对支撑件转动调节,脚踏板固定于躺板的正面并位于躺板的下端,头枕固定于躺板的正面并位于躺板的上端,安全带组件设置于躺板的正面并用于固定受检者的身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下肢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可保证乘坐在躺板上的受检者做到超声检查要求体位,可提高受检者乘坐的舒适度,可保证受检者在检查过程中不受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肢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下肢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
技术介绍
下肢血管病变是临床多发病,超声检查为首选的辅助手段。超声检查下肢血管时,要求患者最好保持头高脚低位。实际工作中,现有的超声诊断床为一般平板床,无法活动,而下肢检查患者大多为老龄且行动不便的人员,活动较为困难,难以上下超声诊断床并难以平躺在超声诊断床上,并且不易做到超声要求体位。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受检者做到超声检查要求体位的下肢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受检者做到超声检查要求体位的下肢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下肢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包括支撑件、躺板、伸缩气缸、脚踏板、头枕及安全带组件,所述躺板枢接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躺板的中部设有供受检者乘坐的凹槽,所述伸缩气缸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躺板之间,所述伸缩气缸的底部与所述支撑件枢接,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端与所述躺板的背面枢接,所述伸缩气缸可驱动所述躺板相对所述支撑件转动调节,所述脚踏板固定于所述躺板的正面并位于所述躺板的下端,所述头枕固定于所述躺板的正面并位于所述躺板的上端,所述安全带组件设置于所述躺板的正面并用于固定所述受检者的身体。较佳地,所述安全带组件包括第一扣带及第二扣带,所述第一扣带的一端与所述躺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扣带的另一端设有公扣,所述第二扣带的一端与所述躺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扣带的另一端设有母扣,借由所述公扣与所述母扣卡合,以固定所述受检者的身体。较佳地,所述安全带组件位于所述凹槽与所述头枕之间。较佳地,所述安全带组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较佳地,还包括扶手,所述扶手连接于所述躺板的侧边。较佳地,所述扶手与所述躺板枢接。较佳地,两所述扶手呈对称地设置于所述躺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下肢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可通过所述伸缩气缸驱动所述躺板相对所述支撑件转动调节,一方面,通过调节所述躺板相对所述支撑件的角度,从而方便受检者乘坐躺板上,避免活动困难受检者上下检查床,另一方面,通过调节所述躺板相对所述支撑件的角度,以达到超声检查所需角度,从而保证乘坐在躺板上的受检者做到超声检查要求体位;还有,躺板上设有供受检者乘坐的凹槽,可提高受检者乘坐的舒适度,利用安全带组件保证受检者在检查过程中不受损失。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下肢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下肢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下肢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的扶手转动放下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的下肢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100包括支撑件1、躺板2、伸缩气缸3、脚踏板4、头枕5及安全带组件6。躺板2枢接于支撑件1上,躺板2的中部设有供受检者乘坐的凹槽21,伸缩气缸3设置于支撑件1与躺板2之间,伸缩气缸3的底部与支撑件1枢接,伸缩气缸3的伸缩端与躺板2的背面枢接,伸缩气缸3可驱动躺板2相对支撑件1转动调节;脚踏板4固定于躺板2的正面并位于躺板2的下端,头枕5固定于躺板2的正面并位于躺板2的上端,安全带组件6设置于躺板2的正面并用于固定受检者的身体。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安全带组件6位于凹槽21与头枕5之间,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安全带组件6也可设置在凹槽21与脚踏之间。具体地,安全带组件6包括第一扣带61及第二扣带62,第一扣带61的一端与躺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扣带61的另一端设有公扣611,第二扣带62的一端与躺板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第二扣带62的另一端设有母扣621,借由公扣611与母扣621卡合,以固定受检者的身体。在受检者乘坐在躺板2上后,通过公扣611与母扣621卡合,从而固定受检者的身体;在受检者检查完后,可将公扣611与母扣621拆离,使得受检者可离开躺板2。较佳地,安全带组件6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在本实施例中,安全带组件6的数量为两个,通过设置多个安全带组件6,充分保证乘坐在躺板2上的受检者的安全性,但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1及图3,本技术的下肢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100还包括扶手7,扶手7连接于躺板2的侧边。具体地,扶手7与躺板2枢接,两扶手7呈对称地设置于躺板2上。如图3所示,在受检者乘坐于躺板2之前,可先转动其中一个扶手7,使得该扶手7与躺板2平齐,从而便于受检者从该扶手7的一侧乘坐在躺板2上,同时,活动困难的受检者可利用该扶手7快速且安全地乘坐在躺板2上;如图1所示,在受检者乘坐在躺板2上后,可将扶手7转动复位,位于受检者两侧的扶手7可对其起限位作用,进一步保证受检者的安全性。结合图1至图3,本技术的下肢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100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当受检者需要检查时,先转动其中一个扶手7,使得该扶手7与躺板2平齐,受检者从该扶手7的一侧乘坐在躺板2上,受检者下肢伸直,双脚放在脚踏板4上;将扶手7转动复位,将安全带组件6的公扣611与母扣621卡合,从而固定受检者的身体,利用伸缩气缸3驱动躺板2相对支撑件1转动调节至所需角度,保证头高脚底,充分暴露下肢后,即可对受检者的下肢进行超声检查。检查完后,将公扣611与母扣621拆离,转动其中一个扶手7,使得该扶手7与躺板2平齐,受检者从该扶手7的一侧离开躺板2。综上,本技术的下肢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100可通过伸缩气缸3驱动躺板2相对支撑件1转动调节,一方面,通过调节躺板2相对支撑件1的角度,从而方便受检者乘坐躺板2上,避免活动困难受检者上下检查床,另一方面,通过调节躺板2相对支撑件1的角度,以达到超声检查所需角度,从而保证乘坐在躺板2上的受检者做到超声检查要求体位;还有,躺板2上设有供受检者乘坐的凹槽21,可提高受检者乘坐的舒适度,利用安全带组件6保证受检者在检查过程中不受损失。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肢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件、躺板、伸缩气缸、脚踏板、头枕及安全带组件,所述躺板枢接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躺板的中部设有供受检者乘坐的凹槽,所述伸缩气缸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躺板之间,所述伸缩气缸的底部与所述支撑件枢接,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端与所述躺板的背面枢接,所述伸缩气缸可驱动所述躺板相对所述支撑件转动调节,所述脚踏板固定于所述躺板的正面并位于所述躺板的下端,所述头枕固定于所述躺板的正面并位于所述躺板的上端,所述安全带组件设置于所述躺板的正面并用于固定所述受检者的身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件、躺板、伸缩气缸、脚踏板、头枕及安全带组件,所述躺板枢接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躺板的中部设有供受检者乘坐的凹槽,所述伸缩气缸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躺板之间,所述伸缩气缸的底部与所述支撑件枢接,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端与所述躺板的背面枢接,所述伸缩气缸可驱动所述躺板相对所述支撑件转动调节,所述脚踏板固定于所述躺板的正面并位于所述躺板的下端,所述头枕固定于所述躺板的正面并位于所述躺板的上端,所述安全带组件设置于所述躺板的正面并用于固定所述受检者的身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血管超声诊断协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组件包括第一扣带及第二扣带,所述第一扣带的一端与所述躺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扣带的另一端设有公扣,所述第二扣带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银广周菊杨仁东黄祯袁胜坤钟智波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东莞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