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进有专利>正文

一种坚果花生破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1793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坚果花生破壳器,由外壳、第一压臂、第二压臂以及弯片弹簧拼装而成,外壳前部设有斜槽,后部设有直槽,第一压臂与第二压臂前端两侧均设有凸起,弯片弹簧放置于外壳内,第二压臂压在弯片弹簧上并且其凸起卡在外壳的直槽内,第一压臂压在第二压臂上并且其凸起卡在外壳的斜槽内,第一、二压臂与外壳及弯片弹簧形成漏斗型坚果室;弯片弹簧为R形,由直臂、圆弧部分与斜臂组成,斜臂上设有抛物线形凸起,第二压臂内壁上设有防滑凹槽,所述外壳后端顶部设有圆弧形倒角。不仅适用于花生种子剥壳,而且大小坚果通用,操作舒适、省力,果壳不会飞溅、果肉不易破碎;而且固定坚果花生稳固,不容易打滑,避免搁伤手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坚果花生破壳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坚果花生破壳器。
技术介绍
坚果又称壳果,多为植物种子的子叶或胚乳,果皮坚硬,内含1粒或者多粒种子。坚果是植物的精华部分,松子、榛子、花生,核桃、杏仁等坚果营养全面、丰富,常食对心脏病、癌症、血管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还可以名目健脑、调节血脂、延缓肌体衰老并且美容养颜。现有的坚果破壳器多为钳状,在对坚果夹紧去壳的过程中,坚果大多裸露在外边,容易出现坚果掉落在地或坚果外壳破碎时到处崩落等情况,使用时不卫生,收拾起来也不方便,还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使用者需要一定的力气才能使果壳裂开,会造成手部疼痛,若用力过大还会造成果肉的破碎;另外适用性小,一般的破壳器只适用于一种坚果,例如适用于榛子、核桃的破壳器一般不适用于松子。CN206166758U公开了“一种坚果花生破壳器”整体结构为拼装式,无铆接,便于生产,还可开发使用者智力;设有外壳,能够阻挡破碎的坚果壳向外飞溅;采用两个杠杆组合而成的复合杠杆结构,操作省力;力矩可控,果壳破碎后,果肉不易破碎;漏斗型外壳,大小干果通用;第一、二压臂的圆弧形凸起增强了破壳器的强度与刚性,结实耐用;依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符合手的基本结构和运动特征,使用舒适;制作简单,成本低。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如下不足:1、弯片弹簧斜臂处固定坚果花生不稳固,2、第二压臂处固定坚果花生容易打滑,3、外壳后端顶部没有进行圆弧形倒角处理,使用时容易搁伤手部。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坚果花生破壳器,不仅适用于花生种子剥壳,而且大小坚果通用,操作舒适、省力,果壳不会飞溅、果肉不易破碎;而且固定坚果花生稳固,不容易打滑,避免搁伤手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坚果花生破壳器,由外壳、第一压臂、第二压臂以及弯片弹簧拼装而成,外壳前部设有斜槽,后部设有直槽,第一压臂与第二压臂前端两侧均设有凸起,弯片弹簧放置于外壳内,第二压臂压在弯片弹簧上并且其凸起卡在外壳的直槽内,第一压臂压在第二压臂上并且其凸起卡在外壳的斜槽内,第一、二压臂与外壳及弯片弹簧形成漏斗型坚果室,外壳侧面为U形,前部高,后部低,前端为铲状,第一压臂为弯曲臂,前部和中部均设有弯曲;所述弯片弹簧为R形,由直臂、圆弧部分与斜臂组成,斜臂上设有抛物线形凸起,所述第二压臂内壁上设有防滑凹槽,所述外壳后端顶部设有圆弧形倒角。所述防滑凹槽为三角形。所述弯片弹簧的直臂端部设有圆角。所述第一压臂与第二压臂中部设有相应的抛物线形凸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整体结构为拼装式,无铆接,便于生产,还可开发使用者智力;设有外壳,能够阻挡破碎的坚果壳向外飞溅;采用两个杠杆组合而成的复合杠杆结构,操作省力;力矩可控,果壳破碎后,果肉不易破碎;漏斗型外壳,大小干果通用;第一、二压臂的圆弧形凸起增强了破壳器的强度与刚性,结实耐用;依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符合手的基本结构和运动特征,使用舒适;制作简单,成本低。本技术在CN206166758U“一种坚果花生破壳器”的基础上进行了原创升级,斜臂上设有抛物线形凸起,固定坚果花生稳固;第二压臂内壁上设有防滑凹槽,坚果花生不容易打滑,外壳后端顶部设有圆弧形倒角,操作安全,避免搁伤手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弯片弹簧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压臂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抛物线凸起形状示意图。图中:1-外壳2-第一压臂3-第二压臂4-弯片弹簧5-斜槽6-直槽7-凸起8-坚果室9-外壳前部10-外壳后部11-抛物线形凸起12-前部弯曲13-中部弯曲14-按压部分15-铲状前端16-圆弧部分17-圆弧形倒角18-直臂19-斜臂20-圆角21-防滑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坚果花生破壳器,由外壳1、第一压臂2、第二压臂3以及弯片弹簧4拼装而成,上述部件均采用金属薄板制作,通过模具压制成型。如图1-5所示,外壳前部9设有斜槽5,外壳后部10设有直槽6,第一压臂2与第二压臂3前端两侧均设有凸起7。弯片弹簧4放置于外壳1内,圆弧部分16位于外壳后部10,第二压臂3压在弯片弹簧4上并且其凸起7卡在外壳1的直槽6内,第一压臂2压在第二压臂3上并且其凸起7卡在外壳1的斜槽5内。第一压臂2与第二压臂3以及外壳1形成一级杠杆,第二压臂3与弯片弹簧4以及外壳1形成二级杠杆,两个杠杆组合而成的复合杠杆结构,操作起来比较省力,而且弯片弹簧4还还会抵消部分第一压臂2对手的反作用力,操作比较舒适。整体结构为拼装式,无铆接,便于生产,还可开发使用者智力。外壳1侧面为U形,外壳前部9高,外壳后部10低,前端为铲状,外壳1与其他部件形成漏斗型坚果室8。外壳1后端顶部设有圆弧形倒角17,操作安全,不容易搁伤手部。第一压臂2与第二压臂3中部均设有抛物线形凸起11,抛物线形凸起11形状如图5所示,并且第一压臂2抛物线形凸起11的内径等于第二压臂3抛物线形凸起11的外径,使第一压臂2与第二压臂3紧密配合,增大了第一压臂2与第二压臂3之间的摩擦力,增强了破壳器的强度与刚性。第一压臂2为弯曲臂,前部和中部均设有弯曲,前部弯曲12形成支点,中部弯曲13使第一压臂2按压部分14弯曲的弧度符合手部形状。如图3所示,弯片弹簧4为R形,由圆弧部分16、直臂18与斜臂19组成,斜臂19中部设有抛物线形凸起11,直臂18端部设有圆角20。斜臂19上设有与第一压臂2、第二压臂3相应的抛物线形凸起11,固定坚果花生稳固。直臂18端部设有圆角20,可避免搁伤手部。如图4所示,第二压臂3内壁上设有多个防滑凹槽21,防滑凹槽21为三角形,防滑凹槽21能增大内壁的摩擦力,起到防滑的作用。使用时手握破壳器,铲状前端15向上,把坚果放入坚果室8内,坚果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运动停止时,即坚果接触到被挤压点,拇指放在第一压臂2的按压部分14,向下施加压力,果壳即被压碎。由于力矩可控,果肉不易碎;由于有外壳1的阻挡,破碎的果壳不会四处飞溅。本技术的外形与手比例适合,而且使手处于正中的状态操纵,整个操作过程比较舒适。采用两个杠杆组合而成的复合杠杆结构,操作省力。坚果室8为漏斗型,所以大小坚果通用。本技术整体结构为拼装式,无铆接,便于生产,还可开发使用者智力;设有外壳1,能够阻挡破碎的坚果壳向外飞溅;采用两个杠杆组合而成的复合杠杆结构,操作省力;力矩可控,果壳破碎后,果肉不易破碎;漏斗型外壳,大小干果通用;第一、二压臂的抛物线形凸起11增强了破壳器的强度与刚性,结实耐用;依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符合手的基本结构和运动特征,使用舒适;制作简单,成本低。本技术弯片弹簧4斜臂19上设有抛物线形凸起,固定坚果花生稳固;第二压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坚果花生破壳器,由外壳、第一压臂、第二压臂以及弯片弹簧拼装而成,外壳前部设有斜槽,后部设有直槽,第一压臂与第二压臂前端两侧均设有凸起,弯片弹簧放置于外壳内,第二压臂压在弯片弹簧上并且其凸起卡在外壳的直槽内,第一压臂压在第二压臂上并且其凸起卡在外壳的斜槽内,第一、二压臂与外壳及弯片弹簧形成漏斗型坚果室,外壳侧面为U形,前部高,后部低,前端为铲状,第一压臂为弯曲臂,前部和中部均设有弯曲;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片弹簧为R形,由直臂、圆弧部分与斜臂组成,斜臂上设有抛物线形凸起,所述第二压臂内壁上设有防滑凹槽,所述外壳后端顶部设有圆弧形倒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坚果花生破壳器,由外壳、第一压臂、第二压臂以及弯片弹簧拼装而成,外壳前部设有斜槽,后部设有直槽,第一压臂与第二压臂前端两侧均设有凸起,弯片弹簧放置于外壳内,第二压臂压在弯片弹簧上并且其凸起卡在外壳的直槽内,第一压臂压在第二压臂上并且其凸起卡在外壳的斜槽内,第一、二压臂与外壳及弯片弹簧形成漏斗型坚果室,外壳侧面为U形,前部高,后部低,前端为铲状,第一压臂为弯曲臂,前部和中部均设有弯曲;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片弹簧为R形,由直臂、圆弧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进有
申请(专利权)人:刘进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