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垃圾中转压缩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1693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垃圾中转压缩设备,包括进料斗、垃圾压缩装置、移动式滚轮、储料箱、驱动器、垃圾预处理装置、渗滤液全方位收集渠、渗滤液暂存箱和渗滤液排放口;进料斗下部与垃圾压缩装置连接;垃圾压缩装置与储料箱连接;移动式滚轮设置于储料箱的尾部,与储料箱底板相连;垃圾预处理装置设置在进料斗内,布置于进料斗的底部,与进料斗底部紧密贴合;渗滤液全方位收集渠设置于垃圾储料箱底部三面,贴着箱子内壁,渗滤液沿渗滤液收集渠汇入渗滤液暂存箱进行储存,通过打开渗滤液排放口进行外排;渗滤液暂存箱和渗滤液排放口位于垃圾储料箱底部,且渗滤液暂存箱顶部与垃圾储料箱底部最低点内壁同高,以便全方位无死角的收集污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式垃圾中转压缩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治理城区生活垃圾或临时展会、商业性活动等的垃圾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式、带预压装置的垃圾中转压缩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卫生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越来越美好的生活环境。城市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技术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大多通过垃圾桶或垃圾斗集中存放,然后通过垃圾运输车运走倾倒。以上垃圾处理方式远不能适应城市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需要,此种方式不但造成垃圾转运过程中对城市环境的二次污染,且转运次数多,运营成本极高,需派专人随时管理,自动化程度低,而且垃圾桶、一般性垃圾车密封性较差,容易造成垃圾渗滤液外露,尤其夏天,臭味无法遏制,还会造成大量的蚊、蝇、鼠类等病媒的滋生,且传统的垃圾桶、车收集模式,垃圾装填不密实,机械化程度过低,导致各收集点人工投入大、劳动强度大等。移动式垃圾压缩设备集“密闭、除臭、压缩、储存”于一体,实现了整洁、美观、安全、高效、环保,体现了当今环保新时尚、新理念,提高了城区、社区等场所的整体形象及美观,进而提高了社会的低碳增强环保意识和广大人民的环境保护理念,将市民们的小环境意识延伸到社会公共环境上来,必将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较好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的垃圾中转压缩设备,且为了降低该转运设备自身功耗、增加压缩频率。该移动式垃圾压缩设备配置进料斗预处理装置,进料斗底部设置一组与进料斗底板平行的垂直、竖向预压装置,由电机控制装置控制驱动器,驱动器带动预压装置动作,完成预压工作后预压装置复位贴着料斗底壁,随料斗抬起进料,进料斗进料翻转与垃圾压缩装置咬合时,开始下一个循环,且储料箱三面均设置联通的渗滤液全方位收集渠,通过排放口开关控制外排,最大程度降低储料箱的“湿”作业环境。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可移动式垃圾中转压缩设备,包括进料斗、垃圾压缩装置、移动式滚轮、储料箱、驱动器、垃圾预处理装置、渗滤液全方位收集渠、渗滤液暂存箱和渗滤液排放口;所述进料斗的下部与垃圾压缩装置连接;垃圾压缩装置与储料箱连接;所述移动式滚轮设置于储料箱的尾部,并与储料箱底板相连;所述垃圾预处理装置设置在进料斗内,且布置于进料斗的底部,与进料斗底部紧密贴合;所述渗滤液全方位收集渠设置于垃圾储料箱底部三面,贴着箱子内壁,渗滤液沿渗滤液收集渠汇入渗滤液暂存箱进行储存,并在规定地点通过打开渗滤液排放口进行外排;所述渗滤液暂存箱和渗滤液排放口分别位于垃圾储料箱底部,且渗滤液暂存箱顶部与垃圾储料箱底部最低点内壁同高,以便全方位无死角的收集污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1、设备结构紧凑,型式多样,可根据转运站日处理量灵活配置,不受场地限制,适用于城区垃圾收运、体育馆、展会等临时需要收运垃圾的区域。且可一机多箱或多机一车使用,配置车厢可卸式勾臂车,转运、倾倒较为方便、快捷。2.液压过程采用标准液压接口,配置两级液压,对进入该设备垃圾进行高频、多段液压;在垃圾进入进料斗,进料斗翻转与垃圾压缩装置咬合后通过预压装置,对进料斗垃圾进行压实,增加储料箱垃圾储量,减少储料箱液压循环次数,压缩循环时间短,大大节省功率消耗,垃圾处理效率高,提高垃圾压缩比及渗滤液收集量,有效提高垃圾热值,便于后续减量化处理,传统的压缩比1:2.5,本设备可达1:3.5,降低转运成本。3、储料箱体底部设置多方位的渗滤液收集及渗滤液排放暂存箱,可最大限度的实现污水全方位全过程的收集,并且箱体内外均增加耐腐蚀和密封设计,既保护了设备,避免储料箱以及设备被渗滤液腐蚀,又防止压缩设备在转运过程中的渗滤液遗撒、泄露,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4.智能操控与控制系统采用PLC控制,可实现箱体自动换位,锁紧及自动压缩循环,具有满载警示、急停、强退和安全警示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移动式垃圾中转压缩设备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移动式垃圾中转压缩设备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为移动式垃圾中转压缩设备立体结构,包括进料斗1、垃圾压缩装置2、移动式滚轮3、储料箱4、驱动器5、垃圾预处理装置6、渗滤液全方位收集渠7、渗滤液暂存箱8和渗滤液排放口9;所述进料斗1的下部与垃圾压缩装置2连接;垃圾压缩装置2与储料箱4连接;所述移动式滚轮3设置于储料箱4的尾部,并与储料箱底板相连;所述垃圾预处理装置6设置在进料斗1内,且布置于进料斗1的底部,与进料斗底部紧密贴合,既不会减小进料斗垃圾储存量,也可在垃圾料斗翻转时启动将料斗内垃圾全部倾倒在垃圾处理容器中;所述渗滤液全方位收集渠7设置于垃圾储料箱4底部三面,贴着箱子内壁,渗滤液沿渗滤液收集渠汇入渗滤液暂存箱8进行储存,并在规定地点通过打开渗滤液排放口12进行外排;所述渗滤液暂存箱8和渗滤液排放口9分别位于垃圾储料箱4底部,且渗滤液暂存箱8顶部与垃圾储料箱4底部最低点内壁同高,以便全方位无死角的收集污水。所述垃圾预处理装置6包括驱动器5和电机控制装置10;所述驱动器5和电机控制装置10连接,并由电机控制装置10控制驱动器5驱动垃圾预处理装置6。所述驱动器5紧贴进料斗1内部固定,为预压装置提供动力。所述进料斗1打开向下翻转之前,垃圾处理装置6自动复位固定位置,即恢复到紧密贴合至进料斗底板的位置;所述进料斗1进料完成翻转与垃圾压缩装置咬合之后,启动驱动器5驱动垃圾处理装置6向下运动,预压垃圾。上述实施例的实施过程为:乡镇垃圾由进料斗1给入,依靠电机控制装置10控制预处理装置驱动器5,通过驱动器带动垃圾处理装置6垂直上、下预压缩,挤压循环时间5-7s,挤压结束后垃圾处理装置6进行复位,料斗180°向下翻转后再次进行上料,依次循环,在垃圾进入储料箱4之前把不同规则的垃圾均匀到一定均匀程度的垃圾,保证垃圾有一定的均匀性,减小垃圾在储料箱4压缩之前垃圾的空隙率。通过垃圾进料仓垃圾处理装置6压缩产生的渗滤液散流至储料箱4,通过储料箱底部三面的渗滤液全方位收集渠7导入渗滤液暂存箱8进行储存,定期或装满后通过渗滤液排放口9的开关控制其排入渗滤液处理点,移动式垃圾处理装置储料箱4底部设置的移动式滚轮3可进行短距离的人工操作移动,减少了机械车辆使用过程中的成本投入,也可对该设备进行一定范围内的位置纠正。上述实施例可以有效满足移动式垃圾中转站正常的压缩、转运功能外,还具有垃圾的预处理功能,避免垃圾在进入储料箱时出现进料不畅,堵塞、搭桥现象,可以有效提高压缩车的压缩效率,降低运营转运成本。虽然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本专利技术所属
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式垃圾中转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进料斗(1)、垃圾压缩装置(2)、移动式滚轮(3)、储料箱(4)、驱动器(5)、垃圾预处理装置(6)、渗滤液全方位收集渠(7)、渗滤液暂存箱(8)和渗滤液排放口(9);/n所述进料斗(1)的下部与垃圾压缩装置(2)连接;垃圾压缩装置(2)与储料箱(4)连接;/n所述移动式滚轮(3)设置于储料箱(4)的尾部,并与储料箱底板相连;/n所述垃圾预处理装置(6)设置在进料斗(1)内,且布置于进料斗(1)的底部,与进料斗底部紧密贴合;/n所述渗滤液全方位收集渠(7)设置于垃圾储料箱(4)底部三面,贴着箱子内壁,渗滤液沿渗滤液收集渠汇入渗滤液暂存箱(8)进行储存,并在规定地点通过打开渗滤液排放口(12)进行外排;/n所述渗滤液暂存箱(8)和渗滤液排放口(9)分别位于垃圾储料箱(4)底部,且渗滤液暂存箱(8)顶部与垃圾储料箱(4)底部最低点内壁同高,以便全方位无死角的收集污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式垃圾中转压缩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进料斗(1)、垃圾压缩装置(2)、移动式滚轮(3)、储料箱(4)、驱动器(5)、垃圾预处理装置(6)、渗滤液全方位收集渠(7)、渗滤液暂存箱(8)和渗滤液排放口(9);
所述进料斗(1)的下部与垃圾压缩装置(2)连接;垃圾压缩装置(2)与储料箱(4)连接;
所述移动式滚轮(3)设置于储料箱(4)的尾部,并与储料箱底板相连;
所述垃圾预处理装置(6)设置在进料斗(1)内,且布置于进料斗(1)的底部,与进料斗底部紧密贴合;
所述渗滤液全方位收集渠(7)设置于垃圾储料箱(4)底部三面,贴着箱子内壁,渗滤液沿渗滤液收集渠汇入渗滤液暂存箱(8)进行储存,并在规定地点通过打开渗滤液排放口(12)进行外排;
所述渗滤液暂存箱(8)和渗滤液排放口(9)分别位于垃圾储料箱(4)底部,且渗滤液暂存箱(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孟荣辉刘承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基亚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