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床用折叠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1684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床用折叠支架,包括支撑横杆、滑动槽、支柱和第三支撑杆,所述支撑横杆内侧顶部的一端设置有滑动槽,滑动槽的内侧等间距设置有圆孔,且滑动槽外侧的顶端等间距设置有连接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二支撑杆内侧直径大于第一支撑杆内侧的直径,第二支撑杆滑动套接在第一支撑杆的外侧,第二限位孔和第一限位孔的内侧皆贯穿设置有第三限位杆,该装置在使用的时候,第二支撑杆套在第一支撑杆的外侧将第二限位孔和第一限位孔对齐,在插入第三限位杆,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位置进行限定,在利用第一支撑杆的底端在滑动槽的内部滑动,实现第三支撑杆倾斜角度的调整,完成婴儿床倾斜角度的调整,增强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儿床用折叠支架
本技术涉及折叠支架
,具体为一种婴儿床用折叠支架。
技术介绍
婴儿床是指给婴幼儿使用的床,婴儿床款式多种多样,功能和价格也是相差也很大,选择时要注意安全和实用相结合的原则,婴儿床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父母应给予重视,及时排除隐患,婴儿床下的支撑杆可以调整婴儿床的高度,但是不使用的时候婴儿床底端的支撑机构无法进行折叠,现有的折叠支架在使用的时候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具体问题如下所述:1、现有的折叠支架,装置不方便婴儿床的拆卸和安装,削弱了装置使用的灵活性;2、现有的折叠支架,第一支撑杆的底端无法在滑动槽的内部滑动,无法实现第三支撑杆倾斜角度的调整,不能便捷的实现婴儿床倾斜角度的调整,削弱了装置的实用性;3、现有的折叠支架,装置使用起来比较死板,婴儿床的高度无法进行调整,削弱装置使用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床用折叠支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装置不方便婴儿床的拆卸和安装,削弱了装置使用的灵活性,第一支撑杆的底端无法在滑动槽的内部滑动,无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儿床用折叠支架,包括支撑横杆(1)、滑动槽(2)、支柱(7)和第三支撑杆(8),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横杆(1)内侧顶部的一端设置有滑动槽(2),滑动槽(2)的内侧等间距设置有圆孔(202),且滑动槽(2)外侧的顶端等间距设置有连接环(203),所述支撑横杆(1)底部的两端皆设置有支柱(7),且支柱(7)两侧的中间位置横向设置有限位横杆(701),所述支撑横杆(1)一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旋转轴(603),第一旋转轴(603)的顶端连接有旋转杆(601),且旋转杆(601)的顶端设置有第三支撑杆(8),第三支撑杆(8)一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限位杆(3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床用折叠支架,包括支撑横杆(1)、滑动槽(2)、支柱(7)和第三支撑杆(8),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横杆(1)内侧顶部的一端设置有滑动槽(2),滑动槽(2)的内侧等间距设置有圆孔(202),且滑动槽(2)外侧的顶端等间距设置有连接环(203),所述支撑横杆(1)底部的两端皆设置有支柱(7),且支柱(7)两侧的中间位置横向设置有限位横杆(701),所述支撑横杆(1)一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旋转轴(603),第一旋转轴(603)的顶端连接有旋转杆(601),且旋转杆(601)的顶端设置有第三支撑杆(8),第三支撑杆(8)一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限位杆(3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床用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2)的内侧滑动设置有第一支撑杆(3),第一支撑杆(3)一侧的侧壁上等间距设置有第一限位孔(303),第一限位孔(303)的顶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杆(301),且第二支撑杆(301)的一侧皆设置有第二限位孔(3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床用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202)与连接环(203)内侧皆可拆卸设置有第一限位杆(201),圆孔(202)和连接环(203)呈等间距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婴儿床用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301)内侧直径大于第一支撑杆(3)内侧的直径,第二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学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乐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