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扶手和一种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1673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扶手和一种座椅,所述扶手包括一扶手面板、一滑杆和一扶手架;所述扶手面板固接于滑杆上方,并与滑杆联动设置;所述扶手架包括一长条形的槽形构件和一扶手杆,所述槽形构件一体连接于扶手杆的顶部,所述滑杆可前后移动地固定于槽形构件内。所述座椅包括底座、座板和靠背,以及两个所述的扶手,两所述扶手分别设于座板的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扶手可以调节前后位置,且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扶手和一种座椅
本技术涉及一种坐具和扶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扶手和一种座椅。
技术介绍
座椅作为使用者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具,是不可缺少的家具之一,在座椅两侧增设扶手装置以供使用者放置手臂已是常见设计,原先的扶手装置多为固定式,无法根据使用者的身材、手臂长度、习惯弯曲角度等进行调整。而扶手可调节的座椅能带给使用者更好的就坐体验;目前市场上的座椅扶手,一般只具有高度调整、宽度调整以及小范围的角度调整功能。如图1和图2,中国专利名称“扶手装置”(授权公告号CN107874504B,授权公告日2019.12.06)公开了一种能进行无段调整位置与角度的扶手装置,包含一个基座2′、一个固定板3′、一个枢轴单元4′、一个扶手板5′、一个定位单元6′,及一个靠垫7′。此专利中通过枢轴单元4′设置定位模块61′,并搭配定位板62′,可以通过该磁吸力提供抵抗该扶手板5′相对固定板3′运动的阻力,达到暂时性的定位效果,由于磁力吸引不具有切换位置限制,使用者可以对扶手板5′相对固定板3′的移动位置及转动角度进行无段式调整。定位模块61′包括与定位板62′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扶手(100),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扶手面板(1)、一滑杆(4)和一扶手架(6);所述扶手面板(1)固接于滑杆(4)上方,并与滑杆(4)联动设置;所述扶手架(6)包括一长条形的槽形构件(61)和一扶手杆(62),所述槽形构件(61)一体连接于扶手杆(62)的顶部,所述滑杆(4)可前后移动地固定于槽形构件(6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扶手(100),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扶手面板(1)、一滑杆(4)和一扶手架(6);所述扶手面板(1)固接于滑杆(4)上方,并与滑杆(4)联动设置;所述扶手架(6)包括一长条形的槽形构件(61)和一扶手杆(62),所述槽形构件(61)一体连接于扶手杆(62)的顶部,所述滑杆(4)可前后移动地固定于槽形构件(61)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扶手(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形构件(61)内设有两第二长条孔(612),两所述第二长条孔(612)间隔设于槽形构件(61)的底面;所述滑杆(4)置于槽形构件(61)内,并通过两定位件(9)和两所述第二长条孔(612)可前后移动地与槽形构件(61)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扶手(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形构件(61)的一侧壁设有一呈波浪形的第一长条孔(611),所述滑杆(4)上设有左右贯通的一透孔(43);
还包括一调节机构(8),所述调节机构(8)依次穿过第一长条孔(611)和透孔(43),且调节机构(8)的尾部卡于槽形构件(61)与第一长条孔(611)相对的一侧壁内,该调节机构(8)的首部卡持于第一长条孔(611)内;当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调节机构(8)向槽形构件内部方向移动解除与第一长条孔的卡持,所述扶手面板和滑杆相对于槽形构件向前或向后移动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扶手(100),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博弈
申请(专利权)人:安维车件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