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人体无毒无害的动态诱蚊灭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1441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人体无毒无害的动态诱蚊灭蚊装置,包括灭蚊箱,所述灭蚊箱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清理机构,清理机构中包括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后端贯穿箱体并延伸至箱体的外部,且转轴的外表面与箱体的内表面转动连接,灭蚊箱内壁的后侧且位于箱体的后方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的后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环保灭蚊技术领域。该对人体无毒无害的动态诱蚊灭蚊装置,通过各个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电击板可以通过清理机构进行上下往复清理,从而使得电机板上残留的蚊虫尸体得到及时清理,避免了因蚊虫尸体堆积而影响电击板电击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人体无毒无害的动态诱蚊灭蚊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保灭蚊
,具体为一种对人体无毒无害的动态诱蚊灭蚊装置。
技术介绍
灭蚊灯是根据蚊子的生活习性,通过释放光束化学物质诱蚊后再通过负压装置捕蚊的一种简易实用机械装置。一种环保设备,是吸收国外技术再进行多项技术改良的新一代高效环保捕杀蚊虫器械。传统的灭蚊方式是通过蚊香或者电蚊液来驱虫灭蚊,这种灭蚊方式不仅不环保而且产生的烟气对人体有害,随着科技的发展,灭蚊灯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灭蚊灯通常是将蚊虫引诱进高压电网内电死,但是电死蚊虫后电网上易堆积蚊虫尸体不仅不便于清洁处理,还会影响电击板的电击效果,而且在电击蚊虫过程中会产生难闻的烧焦味和黑烟,这种烧焦味和黑烟会影响空气质量,另外电击后落下的蚊虫需要进一步统一收集和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对人体无毒无害的动态诱蚊灭蚊装置,解决了现有灭蚊灯电死蚊虫后电网不便于清理,以及电死蚊虫后会产生烧焦味和黑烟,以及电击后落下的蚊虫需要统一收集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对人体无毒无害的动态诱蚊灭蚊装置,包括灭蚊箱,所述灭蚊箱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清理机构;所述清理机构中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后端贯穿箱体并延伸至箱体的外部,且转轴的外表面与箱体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灭蚊箱内壁的后侧且位于箱体的后方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的表面转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传动杆表面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之间啮合,所述箱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管套,所述管套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管套的内部,所述竖杆的顶端与连接杆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竖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表面与管套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端贯穿管套和箱体并延伸至箱体的底部,所述固定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清理板。优选的,所述清理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刷毛,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击板,所述刷毛的表面与电击板的表面相接触。优选的,所述灭蚊箱内壁左右两侧的下方活动连接有收纳盒,所述收纳盒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轮。优选的,所述灭蚊箱内壁左右两侧的下方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轮的外表面与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收纳盒内壁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空气净化器,所述收纳盒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把手。优选的,所述把手的表面雕刻有防滑纹路,所述灭蚊箱内壁的左右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诱蚊灯。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对人体无毒无害的动态诱蚊灭蚊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对人体无毒无害的动态诱蚊灭蚊装置,通过灭蚊箱、箱体、清理机构、第一齿轮、转轴、电机、传动杆、连接杆、第二齿轮、管套、竖杆、滑块、固定杆、清理板、刷毛和电击板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电击板可以通过清理机构进行上下往复清理,从而使得电机板上残留的蚊虫尸体得到及时清理,避免了因蚊虫尸体堆积而影响电击板电击效果。(2)、该对人体无毒无害的动态诱蚊灭蚊装置,通过收纳盒、滑轮、滑槽、空气净化器、把手和诱蚊灯的配合使用,使得掉落的蚊虫尸体得到统一收集处理,并且通过空气净化器可以净化电击过程中产生的难闻烟气,提高了周围的空气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清理机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齿轮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收纳盒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灭蚊箱、2-箱体、3-清理机构、301-第一齿轮、302-转轴、303-电机、304-传动杆、305-连接杆、306-第二齿轮、307-管套、308-竖杆、309-滑块、310-固定杆、311-清理板、4-刷毛、5-电击板、6-收纳盒、7-滑轮、8-滑槽、9-空气净化器、10-把手、11-诱蚊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对人体无毒无害的动态诱蚊灭蚊装置,灭蚊箱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2,箱体2的内部设置有清理机构3;清理机构3中包括第一齿轮301,第一齿轮30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轴302,转轴302的后端贯穿箱体2并延伸至箱体2的外部,且转轴302的外表面与箱体2的内表面转动连接,灭蚊箱1内壁的后侧且位于箱体2的后方固定连接有电机303,电机303受外部开关控制,且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电机303的输出端与转轴302的后端固定连接,第一齿轮301的表面转动连接有传动杆304,传动杆304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杆305,传动杆304表面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306,第二齿轮306与第一齿轮301之间啮合,箱体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管套307,管套307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竖杆308,竖杆308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管套307的内部,竖杆308的顶端与连接杆305的底端转动连接,竖杆30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块309,滑块309与管套307的尺寸相匹配,滑块309的表面与管套307内壁滑动连接,滑块30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10,固定杆310的底端贯穿管套307和箱体2并延伸至箱体2的底部,固定杆310的底端固定连接清理板311,清理板31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刷毛4,刷毛4设置有多个,且在清理板311的表面均匀分布,箱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击板5,电击板5为高压电板,受外部开关控制,且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刷毛4的表面与电击板5的表面相接触,灭蚊箱1内壁左右两侧的下方活动连接有收纳盒6,收纳盒6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轮7,灭蚊箱1内壁左右两侧的下方均开设有滑槽8,滑轮7与滑槽8的尺寸相匹配,滑轮7的外表面与滑槽8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收纳盒6内壁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空气净化器9,空气净化器9为现有技术,受外部开关控制,且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收纳盒6的前侧固定连接有把手10,把手10的表面雕刻有防滑纹路,灭蚊箱1内壁的左右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诱蚊灯11,诱蚊灯11为现有技术,受外部开关控制,且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灯光采用紫外光或蓝紫光波段的光源,有利于吸引蚊虫。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工作时,首先将灭蚊装置放置于需要灭蚊的地点,然后开启诱蚊灯11和电击板5,使得诱蚊灯11开始工作并引诱蚊虫进入灭蚊箱1内部,当蚊虫碰到电击板5时,电击板5将蚊虫电击杀死,并使得蚊虫尸体落入下方收纳盒6内部进行收集,当蚊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人体无毒无害的动态诱蚊灭蚊装置,包括灭蚊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蚊箱(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2),所述箱体(2)的内部设置有清理机构(3);/n所述清理机构(3)中包括第一齿轮(301),所述第一齿轮(30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轴(302),所述转轴(302)的后端贯穿箱体(2)并延伸至箱体(2)的外部,且转轴(302)的外表面与箱体(2)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灭蚊箱(1)内壁的后侧且位于箱体(2)的后方固定连接有电机(303),所述电机(303)的输出端与转轴(302)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301)的表面转动连接有传动杆(304),所述传动杆(304)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杆(305),所述传动杆(304)表面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306),所述第二齿轮(306)与第一齿轮(301)之间啮合,所述箱体(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管套(307),所述管套(307)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竖杆(308),所述竖杆(308)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管套(307)的内部,所述竖杆(308)的顶端与连接杆(305)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竖杆(30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块(309),所述滑块(309)的表面与管套(307)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30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10),所述固定杆(310)的底端贯穿管套(307)和箱体(2)并延伸至箱体(2)的底部,所述固定杆(310)的底端固定连接清理板(3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人体无毒无害的动态诱蚊灭蚊装置,包括灭蚊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蚊箱(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箱体(2),所述箱体(2)的内部设置有清理机构(3);
所述清理机构(3)中包括第一齿轮(301),所述第一齿轮(30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轴(302),所述转轴(302)的后端贯穿箱体(2)并延伸至箱体(2)的外部,且转轴(302)的外表面与箱体(2)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灭蚊箱(1)内壁的后侧且位于箱体(2)的后方固定连接有电机(303),所述电机(303)的输出端与转轴(302)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301)的表面转动连接有传动杆(304),所述传动杆(304)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杆(305),所述传动杆(304)表面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306),所述第二齿轮(306)与第一齿轮(301)之间啮合,所述箱体(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管套(307),所述管套(307)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竖杆(308),所述竖杆(308)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管套(307)的内部,所述竖杆(308)的顶端与连接杆(305)的底端转动连接,所述竖杆(30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块(309),所述滑块(309)的表面与管套(307)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30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10),所述固定杆(310)的底端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果李婷毛旭春黄蕙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