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芽苗菜栽培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1395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芽苗菜栽培的装置,包括种植盘、托盘、保护罩,种植盘的底部设有若干个通孔,种植盘的侧边设有搁置板,通过搁置板将种植盘搁置在托盘上,且种植盘的底部与托盘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托盘的侧边设有一圈第一翻边,与第一翻边相对应的保护罩的侧边设有一圈第二翻边,保护罩通过第二翻边与第一翻边的结合并扣于托盘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种植盘、托盘、保护罩三者相结合,具有结构新颖紧凑,便于芽苗菜的栽培、包装及运输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芽苗菜栽培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栽培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芽苗菜栽培的装置。
技术介绍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菜品,为了提高栽培效率,将蔬菜进行大棚或水土种植逐渐兴起,现有技术中,蔬菜基本在泥土或水土中栽培好再收割,这么一来,在收割过程中比较麻烦,同时在装箱过程中也比较麻烦;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蔬菜的新鲜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活体栽培及包装运输技术是能很好的满足此要求,但这其中对栽培及包装运输上的装置就显得尤为重要,至此开发一种适用于此技术上的装置是研发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芽苗菜栽培的装置,该装置便于栽培、包装及运输。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用于芽苗菜栽培的装置包括种植盘、托盘、保护罩,所述种植盘的底部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种植盘的侧边设有搁置板,通过所述搁置板将种植盘搁置在所述托盘上,且所述种植盘的底部与所述托盘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A;所述托盘的侧边设有一圈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翻边相对应的所述保护罩的侧边设有一圈第二翻边,所述保护罩通过第二翻边与第一翻边的结合并扣于所述托盘上。作为优选,所述种植盘的底部设有至少两圈向内凸起的凸条,且所述凸条上设有通孔。作为优选,所述种植盘的侧边上设有若干条向内凹陷的凸筋,且所述凸筋延伸至位于种植盘底部最外侧的凸条处并相贯通。作为优选,所述保护罩的侧边上设有若干条加强筋,且所述加强筋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保护罩上端面上,所述加强筋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翻边处并与第二翻边相交。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翻边的横截面为L形结构,与所述第二翻边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翻边的横截面为L形结构。作为优选,所述保护罩的上端面与所述种植盘的底部之间的距离B为10cm至25cm。作为优选,所述种植盘的底部与所述托盘的底部之间的间隙A为1cm至3cm。作为优选,所述种植盘的深度C为2cm至4cm。作为优选,所述保护罩所采用的材质为透明的塑料材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种植盘、托盘、保护罩三者相结合,能将芽苗菜通过种植盘栽培,同时通过保护罩的护盖及所采用的透明塑料材质制成,种植户不仅能实时观察芽苗菜的生长情况,并利于在种植芽苗菜时的叠放种植,种植的空间利用率更高,而且便于成熟后的芽苗菜在运输过程中便于运输,通过设置托盘防止在运输及销售过程中泥水的滴落;具有结构新颖紧凑,便于芽苗菜的栽培、包装及运输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I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种植盘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保护罩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种植盘;2、托盘;3、保护罩;11、通孔;12、搁置板;13、凸条;14、凸筋;21、第一翻边;31、第二翻边;32、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介绍: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种植盘1、托盘2、保护罩3,所述种植盘1的底部设有若干个通孔11,设置通孔11目的在于种植盘1内的培养水能通过通孔11排出,同时当种植盘1所栽培的芽苗菜需在水上种植时,水能通过通孔11进入至种植盘内;所述种植盘1的侧边设有搁置板12,通过所述搁置板12将种植盘1搁置在所述托盘2上,且所述种植盘1的底部与所述托盘2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A,如栽培好的芽苗菜为了防止在运输及销售过程中的水滴洒落,通过托盘2能将水滴聚集,不仅能带来干净整洁,还能通过所留的间隙以水汽的形式来补充栽培好的芽苗菜的水分,从而保持新鲜度;所述托盘2的侧边设有一圈第一翻边21,与所述第一翻边21相对应的所述保护罩3的侧边设有一圈第二翻边31,所述保护罩3通过第二翻边31与第一翻边21的结合并扣于所述托盘2上,并通过保护罩3与托盘2的结合能将种植盘1限位在两者间;这样的结构,种植户不仅能实时观察芽苗菜的生长情况,并利于在种植芽苗菜时的叠放种植(该叠放种植即为:一个栽培装置叠放在另一个栽培装置之上),种植的场地空间利用率更高,而且便于成熟后的芽苗菜在运输过程中便于运输及包装。如附图3所示,根据种植盘1底部面积的大小,所述种植盘1的底部设有至少两圈向内凸起的凸条13,且所述凸条13上设有通孔11;通过设置凸条13不仅能增强种植盘1底部的强度,而且还能便于位于种植盘内的栽培基质的空气及水分的流通。为了加强种植盘侧边的强度,所述种植盘1的侧边上设有若干条向内凹陷的凸筋14,且所述凸筋14延伸至位于种植盘1底部最外侧的凸条13处并相贯通,这样能使外界的空气通过凸筋14流入至种植盘的底部上,从而使得位于种植盘内的栽培基质得到充分的空气。如附图4所示,所述保护罩3的侧边上设有若干条加强筋32,且所述加强筋3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保护罩3上端面上,所述加强筋32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翻边31处并与第二翻边31相交;通过设置加强筋32不仅能增强保护罩3的强度,而且通过保护罩3使得种植盘1在叠放种植的时候,稳定性更好。如附图2所示,所述第二翻边31的横截面为L形结构,与所述第二翻边31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翻边21的横截面为L形结构,设置成L形结构,不但便于保护罩3与托盘2之间的相扣,同时也能提高两者间的沿高度方向上的承载力,且通过翻边的设置也便于栽培装置的搬移。因芽苗菜的种类不同,其生长高度也不同,为了使保护罩3的种植空间利用率最大化,所述保护罩3的上端面与所述种植盘1的底部之间的距离B为10cm至25cm。因芽苗菜在种植过程中,根据客户需求的不同,单个种植盘上的芽苗菜的数量可多可少,此时种植盘的体积会随之变化,所述种植盘1的底部与所述托盘2的底部之间的间隙A为1cm至3cm,随着种植盘的体积增大,间隙A也会随之增大,这更能适应水滴的聚集,并留有充足的水汽蒸发空间。因芽苗菜的种类不同,其所用的栽培基质的使用量也不同,所述种植盘1的深度C为2cm至4cm,如栽培基质的使用量较多可以使用深度深点的种植盘,但太过于深,给后续的芽苗菜收割带来一定的不便。所述保护罩3所采用的材质为透明的塑料材质,如PC、PP材质等,这样种植户能实时观察芽苗菜的生长情况,例如,芽苗菜的生长高度在20cm最适合,那么种植户只要在把距离B计算好,然后在保护罩外标记好,那么当芽苗菜与标记平齐时,此时种植户只需通过保护罩观察就能及时知晓芽苗菜的生长高度,不仅标准化而且还能控制好芽苗菜的长势。采取芽苗菜中的豆苗种植方法:1)、种子在常温下浸泡10~20小时后控干水分;2)、然后将种子均匀的铺在种植盘1上,视种子粒径大小,种子可重叠2~3层;3)、将铺平种子的种植盘1叠放在一起,可叠放10~15层,等待种植盘1内的种子发芽;通过种植盘的叠放,能使种植盘1内的种子通过叠放压力分布更为均匀;4)、每天喷洒或者浸渍方式给种子添加水分;5)、等种子均匀发芽后,将每个种植盘1移放到托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芽苗菜栽培的装置,包括种植盘(1)、托盘(2)、保护罩(3),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盘(1)的底部设有若干个通孔(11),所述种植盘(1)的侧边设有搁置板(12),通过所述搁置板(12)将种植盘(1)搁置在所述托盘(2)上,且所述种植盘(1)的底部与所述托盘(2)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A;所述托盘(2)的侧边设有一圈第一翻边(21),与所述第一翻边(21)相对应的所述保护罩(3)的侧边设有一圈第二翻边(31),所述保护罩(3)通过第二翻边(31)与第一翻边(21)的结合并扣于所述托盘(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芽苗菜栽培的装置,包括种植盘(1)、托盘(2)、保护罩(3),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盘(1)的底部设有若干个通孔(11),所述种植盘(1)的侧边设有搁置板(12),通过所述搁置板(12)将种植盘(1)搁置在所述托盘(2)上,且所述种植盘(1)的底部与所述托盘(2)的底部之间留有间隙A;所述托盘(2)的侧边设有一圈第一翻边(21),与所述第一翻边(21)相对应的所述保护罩(3)的侧边设有一圈第二翻边(31),所述保护罩(3)通过第二翻边(31)与第一翻边(21)的结合并扣于所述托盘(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芽苗菜栽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盘(1)的底部设有至少两圈向内凸起的凸条(13),且所述凸条(13)上设有通孔(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芽苗菜栽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盘(1)的侧边上设有若干条向内凹陷的凸筋(14),且所述凸筋(14)延伸至位于种植盘(1)底部最外侧的凸条(13)处并相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芽苗菜栽培的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丽利王笑王毓洪李林章陈峰磊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江北卉秾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