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龙果种植垄的施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51299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03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火龙果种植垄的施肥装置,该装置包括采土器、输送通道、搅拌室、肥料容纳箱以及出土通道。由于挖出下层土壤后,种植垄下部为空心状,挖出的土壤施肥后补充到种植垄表面,在重力作用逐渐与种植垄融合,如此一来,上层的土壤为施过肥的土壤,为火龙果苗提供营养物质,很大范围疏松了原来土壤区域,为根系创造一个更大的疏松透气土壤环境;下层的土壤在下一次施肥时依旧被挖出与肥料混合然后再覆盖在种植垄表面,因此在这样的循环挖土施肥过程中,种植垄上下层的土壤均不断的被施肥,并且上下层土壤不断地交替,总体来说种植垄各处的土壤均被施肥。

Fertilization device for pitaya planting rid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火龙果种植垄的施肥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农作物施肥
,尤其涉及一种火龙果种植垄的施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大部分农作物的肥料施肥基本上都是在种植垄的表面进行施肥,以火龙果种植为例,具体施肥时,将肥料洒在种植垄表面,这种方法施肥料不够均匀,往往事倍功半;另外一种方法是挖出种植垄表面的一层土壤进行肥料施肥,然后再覆盖在种植垄表面,这种方式解决了施肥不均匀的问题,但是还存在几个问题:1、施肥时的工作量较大,需要人工挖土以及肥料施肥;2、在挖土时,由于挖的土层是种植垄的上层土壤,此处的火龙果根系较多,挖土时容易损伤根系;3、挖出的土层和最终覆盖的土层都是位于种植垄的上层,对于种植垄底部的土壤未形成有效的施肥以及改变,因此施肥时改变土壤的肥度的区域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火龙果种植垄的施肥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火龙果种植垄的施肥装置,包括:采土器,所述采土器包括中空的筒状体以及设置在筒状体内部的转体,转体通过旋转的方式对下层土壤进行采集。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位于采土器的后端,输送通道用于接收采集的土壤并进行输送。搅拌室,所述搅拌室位于输送通道的输送末端,搅拌室内设有搅拌桨。肥料容纳箱,所述肥料容纳箱位于搅拌室的上方,肥料经肥料容纳箱进入搅拌室与采集的下层土壤进行混合。出土通道,所述出土通道位于搅拌室的一侧,经肥料搅拌混合后的土壤在搅拌桨的作用下进入出土通道,出土通道的出口位于待覆盖土壤表面的上方。优选地,所述转体为一螺旋杆,所述筒状体为中空圆柱体,所述螺旋杆的转轴与筒状体的中心轴线同轴。优选地,所述转体为一转动的筒车,所述筒车包括转盘以及转盘外缘转动设置的多个铲斗,所述转盘的转轴与筒状体输送土壤的方向相垂直。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火龙果种植垄的施肥装置,由于挖出下层土壤后,种植垄下部为空心状,挖出的土壤施肥后补充到种植垄表面,在重力作用逐渐与种植垄融合,如此一来,上层的土壤为施过肥的土壤,为火龙果苗提供营养物质,很大范围疏松了原来土壤区域,为根系创造一个更大的疏松透气土壤环境;下层的土壤在下一次施肥时依旧被挖出与肥料混合然后再覆盖在种植垄表面,因此在这样的循环挖土施肥过程中,种植垄上下层的土壤均不断的被施肥,并且上下层土壤不断地交替,总体来说种植垄各处的土壤均被施肥,解决了传统的施肥方法一直在种植垄表面土壤施肥,而无法对下层的土壤均匀施肥的技术问题,从而提升种植垄土壤的整体肥度,并且避免了挖上层土壤造成损伤火龙果苗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简图;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简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火龙果种植垄的施肥装置,包括:采土器1,所述采土器1包括中空的筒状体11以及设置在筒状体11内部的转体12,转体12通过旋转的方式对下层土壤进行采集。本实施例中,所述转体12为一螺旋杆,所述筒状体11为中空圆柱体,所述螺旋杆的转轴与筒状体11的中心轴线同轴。工作时,筒状体11逐渐地穿入种植垄中,螺旋杆在转动时带动土壤并将土壤向后方输送进入输送通道2。输送通道2,所述输送通道2位于采土器1的后端,输送通道2用于接收采集的土壤并进行输送。容易理解,输送通道2内设置传送带对土壤进行输送,本实施例中,输送通道2呈竖直排列,将采土器1从下部采集的土壤往上方输送。搅拌室3,所述搅拌室3位于输送通道2的输送末端,搅拌室3内设有搅拌桨31;搅拌桨31的作用是对搅拌室3内的土壤和肥料进行搅拌,使肥料和土壤混合均匀,搅拌的同时也可以对混合后的土壤进行推动进入出土通道5。肥料容纳箱4,所述肥料容纳箱4位于搅拌室3的上方,肥料经肥料容纳箱4进入搅拌室3与采集的下层土壤进行混合。容易理解,肥料流入的量可以依据采集土壤的量而定,这里不再具体展开阐述。出土通道5,所述出土通道5位于搅拌室3的一侧,经肥料搅拌混合后的土壤在搅拌桨31的作用下进入出土通道5,出土通道5的出口位于待覆盖土壤表面的上方。搅拌桨31持续转动,推动施肥后的土壤从出土通道5的出口中流出,自然地落在种植垄表面。由于挖出下层土壤后,种植垄下部为空心状,挖出的土壤施肥后补充到种植垄表面,在重力作用逐渐与种植垄融合,如此一来,上层的土壤为施过肥的土壤,为火龙果苗提供营养物质,很大范围疏松了原来土壤区域,为根系创造一个更大的疏松透气土壤环境;下层的土壤在下一次施肥时依旧被挖出与肥料混合然后再覆盖在种植垄表面,因此在这样的循环挖土施肥过程中,种植垄上下层的土壤均不断的被施肥,并且上下层土壤不断地交替,总体来说种植垄各处的土壤均被施肥,解决了传统的施肥方法一直在种植垄表面土壤施肥,而无法对下层的土壤均匀施肥的技术问题,从而提升种植垄土壤的整体肥度,并且避免了挖上层土壤造成损伤火龙果苗的技术问题。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采土器1的采土结构不同,具体地,所述转体12为一转动的筒车,所述筒车包括转盘121以及转盘121外缘转动设置的多个铲斗122,所述转盘121的转轴与筒状体11输送土壤的方向相垂直。综上所述,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火龙果种植垄的施肥装置,由于挖出下层土壤后,种植垄下部为空心状,挖出的土壤施肥后补充到种植垄表面,在重力作用逐渐与种植垄融合,如此一来,上层的土壤为施过肥的土壤,为火龙果苗提供营养物质,很大范围疏松了原来土壤区域,为根系创造一个更大的疏松透气土壤环境;下层的土壤在下一次施肥时依旧被挖出与肥料混合然后再覆盖在种植垄表面,因此在这样的循环挖土施肥过程中,种植垄上下层的土壤均不断的被施肥,并且上下层土壤不断地交替,总体来说种植垄各处的土壤均被施肥,解决了传统的施肥方法一直在种植垄表面土壤施肥,而无法对下层的土壤均匀施肥的技术问题,从而提升种植垄土壤的整体肥度,并且避免了挖上层土壤造成损伤火龙果苗的技术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龙果种植垄的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采土器,所述采土器包括中空的筒状体以及设置在筒状体内部的转体,转体通过旋转的方式对下层土壤进行采集;/n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位于采土器的后端,输送通道用于接收采集的土壤并进行输送;/n搅拌室,所述搅拌室位于输送通道的输送末端,搅拌室内设有搅拌桨;/n肥料容纳箱,所述肥料容纳箱位于搅拌室的上方,肥料经肥料容纳箱进入搅拌室与采集的下层土壤进行混合;/n出土通道,所述出土通道位于搅拌室的一侧,经肥料搅拌混合后的土壤在搅拌桨的作用下进入出土通道,出土通道的出口位于待覆盖土壤表面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火龙果种植垄的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土器,所述采土器包括中空的筒状体以及设置在筒状体内部的转体,转体通过旋转的方式对下层土壤进行采集;
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位于采土器的后端,输送通道用于接收采集的土壤并进行输送;
搅拌室,所述搅拌室位于输送通道的输送末端,搅拌室内设有搅拌桨;
肥料容纳箱,所述肥料容纳箱位于搅拌室的上方,肥料经肥料容纳箱进入搅拌室与采集的下层土壤进行混合;
出土通道,所述出土通道位于搅拌室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占曾南春陈成金肖鸿国符兴元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南春椰子农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