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全频段信号屏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1047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全频段信号屏蔽器,包括电源模块、开关模块、方波信号模块、锯齿波信号模块、压控振荡模块、功率放大模块、信号干扰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连接开关模块,开关模块连接方波信号模块、锯齿波信号模块、压控振荡模块、功率放大模块,方波信号模块连接锯齿波信号模块,锯齿波信号模块连接压控振荡模块,压控振荡模块连接功率放大模块,功率放大模块连接信号干扰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调节电容的电容量的大小,来达到改变输出电路的信号频率,来达到这个频率范围内的信号都不能接收,改变电容的大小可以改变屏蔽信号的频率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全频段信号屏蔽器
本技术涉及信号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全频段信号屏蔽器。
技术介绍
信号屏蔽器是将信号发送到相同频率的设备。如果屏蔽器打开,则当禁用移动电话信号的区域时,干扰部分成功。如今,移动用户日益增多,因此通过与电子设备相比,手机信号屏蔽干扰设备变得平民化,以用来干扰禁用特定位置的手机信号。信号屏蔽器是用于保护电话免受接收信号影响的仪器。手机信号屏蔽设备向GSM调制解调器广播相同频率的信号。如果在启用信号屏蔽器的情况下在移动电话信号被禁用时,则认为干扰是成功的。信号屏蔽器在与手机相同的无线电频率上发送。它中断了手机与塔内基站之间的通信。干扰也称为拒绝服务攻击,因为它拒绝向干扰设备的覆盖区域内的用户提供无线电信号。目前市场上的信号屏蔽器往往存在着只能屏蔽某一个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对于接受不同频率信号的设备来说往往难以限制接受信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全频段信号屏蔽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全频段信号屏蔽器,包括电源模块、开关模块、方波信号模块、锯齿波信号模块、压控振荡模块、功率放大模块、信号干扰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连接开关模块,开关模块连接方波信号模块、锯齿波信号模块、压控振荡模块、功率放大模块,方波信号模块连接锯齿波信号模块,锯齿波信号模块连接压控振荡模块,压控振荡模块连接功率放大模块,功率放大模块连接信号干扰模块。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源模块由电压VCC所构成,开关模块由开关S1所构成,方波信号模块由放大器U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位器RP1、电容C1所构成,锯齿波信号模块由电容C2、电容C3、二极管D1、三极管V1、三极管V2、电阻R4所构成,压控振荡模块由电容C4、电容C5、电感L1、电阻R5、二极管D2、三极管V3所构成,功率放大模块由电感L2、电感L3、电感L4、电阻R6、电阻R7、集成电路U2、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所构成,信号干扰模块由天线Y所构成。电压VCC连接开关S1,开关S1的另一端连接放大器U1的同相端、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1的负极、电阻R4、电阻R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感L3、电感L5,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放大器U1的输出端、电容C2、电阻R3,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1、电位器RP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放大器U1的反相端,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的基极、三极管V2的基极、二极管D1的正极、三极管V2的发射极,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V2的集电极,三极管V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V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电容C3、电容C4、二极管D2的正极、三极管V3的基极,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感L1、三极管V3的集电极、电容C5,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3的发射极、电容C5的另一端、电感L2,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集成电路U2的3号引脚,集成电路U2的2号引脚接地,集成电路U2的4号引脚接地,集成电路U2的5号引脚接地,集成电路U2的1号引脚连接电感L3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集成电路U2的6号引脚连接电感L4,电感L4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7,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9、电容C10、电感L5的另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天线Y。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容C4为可调电容。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三极管V1、三极管V2、三极管V3为NPN三极管。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放大器U1型号为AD860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D2为变容二极管,会根据二极管D2的两端电压大小改变二极管D2的结电容大小。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成电路U2的型号为MGA8356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通过调节电容的电容量的大小,来达到改变输出电路的信号频率,来达到这个频率范围内的信号都不能接收,改变电容的大小可以改变屏蔽信号的频率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新型全频段信号屏蔽器的原理图。图2为一种新型全频段信号屏蔽器的电路图。图3为MGA83563的引脚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一种新型全频段信号屏蔽器,用于提供电源的电源模块,用于电路导通的开关模块,用于产生方波信号的方波信号模块,用于产生锯齿波信号的锯齿波信号模块,用于提供输入电压改变振荡频率的压控振荡模块,用于放大功率产生强抑制效果的功率放大模块,用于发射干扰信号的信号干扰模块,所述电源模块连接开关模块,开关模块连接方波信号模块、锯齿波信号模块、压控振荡模块、功率放大模块,方波信号模块连接锯齿波信号模块,锯齿波信号模块连接压控振荡模块,压控振荡模块连接功率放大模块,功率放大模块连接信号干扰模块。具体电路如图2所示,所述电源模块由电压VCC所构成,开关模块由开关S1所构成,方波信号模块由放大器U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位器RP1、电容C1所构成,锯齿波信号模块由电容C2、电容C3、二极管D1、三极管V1、三极管V2、电阻R4所构成,压控振荡模块由电容C4、电容C5、电感L1、电阻R5、二极管D2、三极管V3所构成,功率放大模块由电感L2、电感L3、电感L4、电阻R6、电阻R7、集成电路U2、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所构成,信号干扰模块由天线Y所构成。电压VCC连接开关S1,开关S1的另一端连接放大器U1的同相端、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1的负极、电阻R4、电阻R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感L3、电感L5,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放大器U1的输出端、电容C2、电阻R3,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1、电位器RP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放大器U1的反相端,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通过吸放电使得放大器U1输出方波信号,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的基极、三极管V2的基极、二极管D1的正极、三极管V2的发射极,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V2的集电极,三极管V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V1、三极管V2为NPN三极管,三极管V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电容C3、电容C4、二极管D2的正极、三极管V3的基极,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感L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全频段信号屏蔽器,包括电源模块、开关模块、方波信号模块、锯齿波信号模块、压控振荡模块、功率放大模块、信号干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开关模块,开关模块连接方波信号模块、锯齿波信号模块、压控振荡模块、功率放大模块,方波信号模块连接锯齿波信号模块,锯齿波信号模块连接压控振荡模块,压控振荡模块连接功率放大模块,功率放大模块连接信号干扰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由电压VCC所构成,开关模块由开关S1所构成,方波信号模块由放大器U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位器RP1、电容C1所构成,锯齿波信号模块由电容C2、电容C3、二极管D1、三极管V1、三极管V2、电阻R4所构成,压控振荡模块由电容C4、电容C5、电感L1、电阻R5、二极管D2、三极管V3所构成,功率放大模块由电感L2、电感L3、电感L4、电阻R6、电阻R7、集成电路U2、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所构成,信号干扰模块由天线Y所构成;/n电压VCC连接开关S1,开关S1的另一端连接放大器U1的同相端、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1的负极、电阻R4、电阻R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感L3、电感L5,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放大器U1的输出端、电容C2、电阻R3,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1、电位器RP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放大器U1的反相端,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的基极、三极管V2的基极、二极管D1的正极、三极管V2的发射极,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V2的集电极,三极管V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V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电容C3、电容C4、二极管D2的正极、三极管V3的基极,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n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感L1、三极管V3的集电极、电容C5,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3的发射极、电容C5的另一端、电感L2,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6,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集成电路U2的3号引脚,集成电路U2的2号引脚接地,集成电路U2的4号引脚接地,集成电路U2的5号引脚接地,集成电路U2的1号引脚连接电感L3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集成电路U2的6号引脚连接电感L4,电感L4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7,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9、电容C10、电感L5的另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天线Y。/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全频段信号屏蔽器,包括电源模块、开关模块、方波信号模块、锯齿波信号模块、压控振荡模块、功率放大模块、信号干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开关模块,开关模块连接方波信号模块、锯齿波信号模块、压控振荡模块、功率放大模块,方波信号模块连接锯齿波信号模块,锯齿波信号模块连接压控振荡模块,压控振荡模块连接功率放大模块,功率放大模块连接信号干扰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由电压VCC所构成,开关模块由开关S1所构成,方波信号模块由放大器U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位器RP1、电容C1所构成,锯齿波信号模块由电容C2、电容C3、二极管D1、三极管V1、三极管V2、电阻R4所构成,压控振荡模块由电容C4、电容C5、电感L1、电阻R5、二极管D2、三极管V3所构成,功率放大模块由电感L2、电感L3、电感L4、电阻R6、电阻R7、集成电路U2、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所构成,信号干扰模块由天线Y所构成;
电压VCC连接开关S1,开关S1的另一端连接放大器U1的同相端、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1的负极、电阻R4、电阻R5、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感L3、电感L5,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放大器U1的输出端、电容C2、电阻R3,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1、电位器RP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放大器U1的反相端,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的基极、三极管V2的基极、二极管D1的正极、三极管V2的发射极,三极管V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V2的集电极,三极管V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光郭翠翠郭硕磊许雅童许祖铭高子凡赵浩阳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新动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