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功率因数多路低纹波恒流输出开关变换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1032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功率因数多路低纹波恒流输出开关变换电源,包括电压转换模块,整流滤波模块,恒流模块,开关模块,控制LED模块,控制电路IC1,所述电压转换模块改变输入的交流电压值,整流滤波电路用于把交流电变为平滑的直流电,恒流输出模块输入恒定的电流使LED亮度稳定,控制LED模块采用整合式Boost‑Buck变换器控制多路的LED工作,通过开关模块的开关MOS管和控制电路IC1采样实现低纹波输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高功率因数多路低纹波恒流输出开关变换电源基于整合型Boost/Buck‑boost变换器的开关变换电源,通过电阻R是的采样进行输出电流的控制,输出低纹波,电路成本较低,但效率高,并且可进行多路输出,采用LED减小了照明系统的体积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功率因数多路低纹波恒流输出开关变换电源
本技术涉及电源
,具体是一种高功率因数多路低纹波恒流输出开关变换电源。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与照明设备也得到优良得改善,为了电子设备能够更长久可靠的工作,需要我们对其电源进行可靠的处理,近年来,在LED驱动照明系统中,一种带有多路恒流输出的开关变换电源被广泛运用,整个电路系统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都直接取决于驱动电源的好坏,又因为目前的LED照明系统很多都是多颗LED串联组成的,使得这对驱动电路的要求增加,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的开关变换电源无法实现高效率因数,结构复杂,并且输出含有较大的二倍工频纹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功率因数多路低纹波恒流输出开关变换电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功率因数多路低纹波恒流输出开关变换电源,包括电压转换模块,整流滤波模块,恒流模块,开关模块,控制LED模块,控制电路IC1,所述电压转换模块改变输入的交流电压值,整流滤波电路用于把交流电变为平滑的直流电,恒流输出模块输入恒定的电流使LED亮度稳定,控制LED模块采用整合式Boost-Buck变换器控制多路的LED工作,通过开关模块的开关MOS管和控制电路IC1采样实现低纹波输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变压器W的初级绕组连接220V交流电,变压器W的次级绕组连接整流器T的两个输入端口,整流器T的输出端口2连接电容C1的正极和电感L1,整流器T的端口4连接电容C1的负极和电感L2,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电容C2的正极和三极管N1的集电极,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N1的基极、电容C3和晶闸管SCR的阴极,三极管N1的发射极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晶闸管SCR的控制极和电阻R2,晶闸管SCR的阳极连接电感L3和电阻R2的另一端,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负极电阻R3、电容C5的正极、电阻Rs、电容C6的负极和控制电路IC1的采样端,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S1的D极、二极管D1的阴极、电容C4的正极、二极管D5的阴极和多路LED多路IC2,开关管S1的S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和电阻R3的另一端,开关管S1的G极连接控制电路IC1的另一端,电容C4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和二极管D3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阳极通过电感L4连接电容C5的负极和发光二极管组LED1的阴极,发光二极管组LED1的阳极连接电阻Rs的另一端,电容C6的真机连接二极管D4的阴、电容C7的正极、发光二极管组LED2的阳极和多路LED电路IC2的另一端,二极管D5的负极通过电感L3连接电容C7的正极和发光二极管组LED2的阴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整流器T、电感L1-L2和电容C1-C2组成整流滤波电路,恒流模块由晶闸管SCR、电阻R1-R2、三极管N1和电容C3组成,开关模块为开关管S1和二极管D1组成,控制LED模块由电容C4-C7、电感L3-L4、二极管D2-D5、电阻RS和发光二极管组LED1-LED2组成,控制电路IC1由两组不同功能的运放和一个驱动器组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电容C1、C2、C4、C5、C6和C7为有极性电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开关管S1选用PMOS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多路LED电路IC2的构造与控制LED模块的结构相同。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发光二极管组LED1和LED2分别由多个LED同向串联组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二极管D4为稳压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高功率因数多路低纹波恒流输出开关变换电源基于整合型Boost/Buck-boost变换器的开关变换电源,通过电阻R是的采样进行输出电流的控制,输出低纹波,电路成本较低,但效率高,并且可进行多路输出,采用LED减小了照明系统的体积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方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图。图3为基于整合型Boost/Buck-boost变换器的LED电源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一种高功率因数多路低纹波恒流输出开关变换电源,包括电压转换模块,整流滤波模块,恒流模块,开关模块,控制LED模块,控制电路IC1,所述电压转换模块改变输入的交流电压值,整流滤波电路用于把交流电变为平滑的直流电,恒流输出模块输入恒定的电流使LED亮度稳定,控制LED模块采用整合式Boost-Buck变换器控制多路的LED工作,通过开关模块的开关MOS管和控制电路IC1采样实现低纹波输出。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请参阅图2-3,变压器W的初级绕组连接220V交流电,变压器W的次级绕组连接整流器T的两个输入端口,整流器T的输出端口2连接电容C1的正极和电感L1,整流器T的端口4连接电容C1的负极和电感L2,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电容C2的正极和三极管N1的集电极,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N1的基极、电容C3和晶闸管SCR的阴极,三极管N1的发射极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晶闸管SCR的控制极和电阻R2,晶闸管SCR的阳极连接电感L3和电阻R2的另一端,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负极电阻R3、电容C5的正极、电阻Rs、电容C6的负极和控制电路IC1的采样端,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S1的D极、二极管D1的阴极、电容C4的正极、二极管D5的阴极和多路LED多路IC2,开关管S1的S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和电阻R3的另一端,开关管S1的G极连接控制电路IC1的另一端,电容C4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和二极管D3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阳极通过电感L4连接电容C5的负极和发光二极管组LED1的阴极,发光二极管组LED1的阳极连接电阻Rs的另一端,电容C6的真机连接二极管D4的阴、电容C7的正极、发光二极管组LED2的阳极和多路LED电路IC2的另一端,二极管D5的负极通过电感L3连接电容C7的正极和发光二极管组LED2的阴极。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交流电通过变压器,整流滤波电路,恒流电路得到平滑稳定得直流电,上电后,开关管S1导通,电感L3充电,电容C4放电,能量转移到电容C5和电感L4上,电容C6向电感L3放电,一段时间后开关管关断,电感L3与输入电源放电,电容C4和C6开始充电,同时各LED电路可由电容C5和C7供电,最终开关管再次导通,重复原本的电路运行过程,控制电路IC1通过与发光二极管组LED1串联的电阻Rs进行采样,控制采样电阻Rs的输出电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功率因数多路低纹波恒流输出开关变换电源,包括电压转换模块,整流滤波模块,恒流模块,开关模块,控制LED模块,控制电路IC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含有变压器W,变压器W的初级绕组连接220V交流电,变压器W的次级绕组连接整流器T的两个输入端口,整流器T的输出端口2连接电容C1的正极和电感L1,整流器T的端口4连接电容C1的负极和电感L2,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电容C2的正极和三极管N1的集电极,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N1的基极、电容C3和晶闸管SCR的阴极,三极管N1的发射极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晶闸管SCR的控制极和电阻R2,晶闸管SCR的阳极连接电感L3和电阻R2的另一端,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负极电阻R3、电容C5的正极、电阻Rs、电容C6的负极和控制电路IC1的采样端,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S1的D极、二极管D1的阴极、电容C4的正极、二极管D5的阴极和多路LED多路IC2,开关管S1的S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和电阻R3的另一端,开关管S1的G极连接控制电路IC1的另一端,电容C4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和二极管D3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阳极通过电感L4连接电容C5的负极和发光二极管组LED1的阴极,发光二极管组LED1的阳极连接电阻Rs的另一端,电容C6的真机连接二极管D4的阴、电容C7的正极、发光二极管组LED2的阳极和多路LED电路IC2的另一端,二极管D5的负极通过电感L3连接电容C7的正极和发光二极管组LED2的阴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功率因数多路低纹波恒流输出开关变换电源,包括电压转换模块,整流滤波模块,恒流模块,开关模块,控制LED模块,控制电路IC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模块含有变压器W,变压器W的初级绕组连接220V交流电,变压器W的次级绕组连接整流器T的两个输入端口,整流器T的输出端口2连接电容C1的正极和电感L1,整流器T的端口4连接电容C1的负极和电感L2,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电容C2的正极和三极管N1的集电极,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N1的基极、电容C3和晶闸管SCR的阴极,三极管N1的发射极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晶闸管SCR的控制极和电阻R2,晶闸管SCR的阳极连接电感L3和电阻R2的另一端,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负极电阻R3、电容C5的正极、电阻Rs、电容C6的负极和控制电路IC1的采样端,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S1的D极、二极管D1的阴极、电容C4的正极、二极管D5的阴极和多路LED多路IC2,开关管S1的S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和电阻R3的另一端,开关管S1的G极连接控制电路IC1的另一端,电容C4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和二极管D3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阳极通过电感L4连接电容C5的负极和发光二极管组LED1的阴极,发光二极管组LED1的阳极连接电阻Rs的另一端,电容C6的真机连接二极管D4的阴、电容C7的正极、发光二极管组LED2的阳极和多路LED电路IC2的另一端,二极管D5的负极通过电感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小秀向健慧李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双向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