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橡胶护套控制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0860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橡胶护套控制电缆,涉及控制电缆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现有的控制电缆的强度差,内部铜芯易损伤,若加固强度就不便于调整位置的问题。所述第二连接电缆与第三连接电缆和第一连接电缆之间均安装有连接转角套,所述连接转角套的中间安装有连接转筒,所述第一连接电缆、第二连接电缆和第三连接电缆的外部均设置有聚乙烯绝缘橡胶护套,且聚乙烯绝缘橡胶护套的形状设置为长方体,且聚乙烯绝缘橡胶护套的内部设置有橡胶支撑板,所述橡胶支撑板的内部设置有外聚乙烯护套,所述外聚乙烯护套的内部设置有铜芯,所述第一连接电缆、第二连接电缆和第三连接电缆的外表面均设置有耐磨垫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橡胶护套控制电缆
本技术涉及控制电缆
,具体为一种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橡胶护套控制电缆。
技术介绍
控制电缆是适用于工矿企业、能源交通部门、供交流额定电压450/750伏以下控制、保护线路等场合使用的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制电缆。控制电缆线路常见的故障有机械损伤、绝缘损伤、绝缘受潮、绝缘老化变质、过电压、电缆过热故障等。电线电缆行业是中国仅次于汽车行业的第二大行业,产品品种满足率和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超过90%。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电线电缆总产值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电线电缆生产国。伴随着中国电线电缆行业高速发展,新增企业数量不断上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为线缆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市场强烈的诱惑力,使得世界都把目光聚焦于中国市场,在改革开放短短的几十年,中国线缆制造业所形成的庞大生产能力让世界刮目相看。随着中国电力工业、数据通信业、城市轨道交通业、汽车业以及造船等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电线电缆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未来电线电缆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现有的控制电缆的强度差,内部铜芯易损伤,若加固强度就不便于调整位置;因此市场急需研制一种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橡胶护套控制电缆来帮助人们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橡胶护套控制电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控制电缆的强度差,内部铜芯易损伤,若加固强度就不便于调整位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橡胶护套控制电缆,包括第一连接电缆、第二连接电缆和第三连接电缆,所述第二连接电缆与第三连接电缆和第一连接电缆之间均安装有连接转角套,所述连接转角套的中间安装有连接转筒,所述第一连接电缆、第二连接电缆和第三连接电缆的外部均设置有聚乙烯绝缘橡胶护套,且聚乙烯绝缘橡胶护套的形状设置为长方体,且聚乙烯绝缘橡胶护套的内部设置有橡胶支撑板,所述橡胶支撑板的内部设置有外聚乙烯护套,所述外聚乙烯护套的内部设置有铜芯。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电缆、第二连接电缆和第三连接电缆的外表面均设置有耐磨垫层,所述耐磨垫层与聚乙烯绝缘橡胶护套设置为一体结构。优选的,所述连接转角套的内表面设置有内防护软垫,所述内防护软垫与连接转角套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转筒限位环和连接转筒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卡齿,所述转筒限位环通过卡齿与连接转筒啮合连接,所述转筒限位环的外部与连接转角套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电缆、第二连接电缆和第三连接电缆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与第一连接电缆、第二连接电缆和第三连接电缆粘合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电缆、第二连接电缆和第三连接电缆的内部均设置有绝缘填充层,所述外聚乙烯护套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外聚乙烯护套分别与相邻两侧的橡胶支撑板粘合连接,四个所述外聚乙烯护套之间设置有支撑铁丝。优选的,所述铜芯的外表面设置有内聚乙烯护套,所述外聚乙烯护套的内表面设置有内绝缘层,所述铜芯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铜芯之间安装有内定位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技术通过耐磨垫层的设置,通过耐磨垫层可防止电缆外壳受到尖锐物体破损的情况,聚乙烯绝缘橡胶护套采用矩形的设计,再通过内表面斜向四个橡胶支撑板的设置,可使第一连接电缆、第二连接电缆和第三连接电缆的整体保持稳定,受力时,可通过四个橡胶支撑板进行限位支撑,从而可使电缆整体保持足够的强度,且通过旋转连接转角套,可使相邻两根电缆之间的位置角度进行调整,通过连接转筒与转筒限位环之间进行转动,配合卡齿进行限位,可使第一连接电缆与第二连接电缆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结构稳定,实用性高,方便操作,连接转角套内部的内防护软垫可有效内部铜芯,提高工作质量,且通过橡胶支撑板和支撑铁丝对四个外聚乙烯护套进行限位支撑,保持内部铜芯整体位置的稳定性,从而可使铜芯的工作状态更佳,使用效果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转筒的内部结构图。图中:1、第一连接电缆;2、第二连接电缆;3、第三连接电缆;4、连接转角套;5、连接转筒;6、转筒限位环;7、耐磨垫层;8、限位条;9、橡胶支撑板;10、绝缘填充层;11、外聚乙烯护套;12、内绝缘层;13、铜芯;14、内聚乙烯护套;15、内定位条;16、支撑铁丝;17、卡齿;18、内防护软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橡胶护套控制电缆,包括第一连接电缆1、第二连接电缆2和第三连接电缆3,第二连接电缆2与第三连接电缆3和第一连接电缆1之间均安装有连接转角套4,连接转角套4的中间安装有连接转筒5,第一连接电缆1、第二连接电缆2和第三连接电缆3的外部均设置有聚乙烯绝缘橡胶护套,且聚乙烯绝缘橡胶护套的形状设置为长方体,且聚乙烯绝缘橡胶护套的内部设置有橡胶支撑板9,橡胶支撑板9的内部设置有外聚乙烯护套11,外聚乙烯护套11的内部设置有铜芯13,聚乙烯绝缘橡胶护套采用矩形的设计,再通过内表面斜向四个橡胶支撑板9的设置,可使第一连接电缆1、第二连接电缆2和第三连接电缆3的整体保持稳定。进一步,第一连接电缆1、第二连接电缆2和第三连接电缆3的外表面均设置有耐磨垫层7,耐磨垫层7与聚乙烯绝缘橡胶护套设置为一体结构,通过耐磨垫层7可防止电缆外壳受到尖锐物体破损的情况。进一步,连接转角套4的内表面设置有内防护软垫18,内防护软垫18与连接转角套4设置为一体结构,转筒限位环6和连接转筒5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卡齿17,转筒限位环6通过卡齿17与连接转筒5啮合连接,转筒限位环6的外部与连接转角套4固定连接,通过连接转筒5与转筒限位环6之间进行转动,配合卡齿17进行限位,可使第一连接电缆1与第二连接电缆2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结构稳定,实用性高,方便操作。进一步,第一连接电缆1、第二连接电缆2和第三连接电缆3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条8,限位条8与第一连接电缆1、第二连接电缆2和第三连接电缆3粘合连接,通过限位条8可对电缆外壳内部的四个边角进行支撑防护,提高防护效果。进一步,第一连接电缆1、第二连接电缆2和第三连接电缆3的内部均设置有绝缘填充层10,外聚乙烯护套11设置有四个,四个外聚乙烯护套11分别与相邻两侧的橡胶支撑板9粘合连接,四个外聚乙烯护套11之间设置有支撑铁丝16,通过橡胶支撑板9和支撑铁丝16对四个外聚乙烯护套11进行限位支撑,保持内部铜芯13整体位置的稳定性,从而可使铜芯13的工作状态更佳,使用效果提高。进一步,铜芯13的外表面设置有内聚乙烯护套14,外聚乙烯护套11的内表面设置有内绝缘层12,铜芯13设置有三个,三个铜芯13之间安装有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橡胶护套控制电缆,包括第一连接电缆(1)、第二连接电缆(2)和第三连接电缆(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电缆(2)与第三连接电缆(3)和第一连接电缆(1)之间均安装有连接转角套(4),所述连接转角套(4)的中间安装有连接转筒(5),所述第一连接电缆(1)、第二连接电缆(2)和第三连接电缆(3)的外部均设置有聚乙烯绝缘橡胶护套,且聚乙烯绝缘橡胶护套的形状设置为长方体,且聚乙烯绝缘橡胶护套的内部设置有橡胶支撑板(9),所述橡胶支撑板(9)的内部设置有外聚乙烯护套(11),所述外聚乙烯护套(11)的内部设置有铜芯(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橡胶护套控制电缆,包括第一连接电缆(1)、第二连接电缆(2)和第三连接电缆(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电缆(2)与第三连接电缆(3)和第一连接电缆(1)之间均安装有连接转角套(4),所述连接转角套(4)的中间安装有连接转筒(5),所述第一连接电缆(1)、第二连接电缆(2)和第三连接电缆(3)的外部均设置有聚乙烯绝缘橡胶护套,且聚乙烯绝缘橡胶护套的形状设置为长方体,且聚乙烯绝缘橡胶护套的内部设置有橡胶支撑板(9),所述橡胶支撑板(9)的内部设置有外聚乙烯护套(11),所述外聚乙烯护套(11)的内部设置有铜芯(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橡胶护套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电缆(1)、第二连接电缆(2)和第三连接电缆(3)的外表面均设置有耐磨垫层(7),所述耐磨垫层(7)与聚乙烯绝缘橡胶护套设置为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橡胶护套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转角套(4)的内表面设置有内防护软垫(18),所述内防护软垫(18)与连接转角套(4)设置为一体结构,转筒限位环(6)和连接转筒(5)的外表面均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广军黎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琦富瑞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