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渗水蓄排系统的高分子排水板复合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49907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渗水蓄排系统的高分子排水板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非织造土工布滤层、蓄排水板、底板、蓄排水体、不锈钢蜂窝板等组合结构。实现种植屋面、地下车库顶板结构形式的建筑物屋面排水系统下渗上排结构,设计科学合理、使用安全可靠,多层复合结构、整体抗压强度高、排水板与过滤层之间粘接强度大。蓄排水板注塑挤压成型,底板和蓄排水体是排水板的骨架和通道,蓄排水体断面呈并联十字,两面以非织造土工织物包裹作滤层,不锈钢蜂窝板起加强支撑作用,蓄排水体将滤层渗进来的水向上排出,是淤泥、淤质土、冲填土等饱和粘性及杂填土进行软基处理的良好排水通道,缩短软土固结时间。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渗水蓄排系统的高分子排水板复合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渗水蓄排
,尤其涉及一种渗水蓄排系统的高分子排水板复合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种植屋面、车库顶板结构形式的建筑物屋面虹吸式雨水收集排水系统采用向下渗漏的排水板,造成整体抗压强度不够、排水板与其上过滤层之间粘接强度不够,易造成局部洼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渗水蓄排系统的高分子排水板复合结构,合理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排水板整体抗压强度不够、排水板与其上过滤层之间粘接强度不够、易造成局部洼陷的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渗水蓄排系统的高分子排水板复合结构,包括非织造土工布滤层、蓄排水板、底板、蓄排水体、渗水口、出水口、支撑板、加强筋、不锈钢蜂窝板、蜂窝板孔、上盖板、连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排水板为注塑挤压成型,整体一体设有底板和蓄排水体,所述蓄排水体等距离矩阵排列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侧面,所述蓄排水体呈圆台形,底部与所述底板整体一体设有渗水口,上端平行所述渗水口设有出水口,所述渗水口和底板的下侧面整体热塑复合或包裹覆盖设有非织造土工布滤层,所述蓄排水体的内腔整体一体设有或不设有支撑板,所述蓄排水体的外侧壁设有凸出表面的加强筋,所述蓄排水体的等距离排列的矩阵上卡套连接设有不锈钢蜂窝板,所述不锈钢蜂窝板设有蜂窝板孔,所述蜂窝板孔卡套连接设置在所述蓄排水体的外侧壁靠近腰部的水平面上,所述蓄排水体的上端连接设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对应所述出水口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出水口连接固定,所述出水口和上盖板的上侧面整体热塑复合或包裹覆盖设有非织造土工布滤层,构成所述一种渗水蓄排系统的高分子排水板复合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包括十字支撑板和三叉支撑板,所述十字支撑板为所述出水口直径为上底,所述渗水口直径为下底,所述蓄排水体的侧壁为等腰边的两个等腰梯形相互垂直的结构;所述三叉支撑板为三个所述出水口三等分点半径为上底,对应的所述渗水口三等分点半径为下底,对应的所述蓄排水体的侧壁为斜腰边的三个直角梯形相互连接的三叉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渗水口和出水口对应的三等分点之间的所述蓄排水体的侧壁。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渗水蓄排系统的高分子排水板复合结构,合理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排水板整体抗压强度不够、排水板与其上过滤层之间粘接强度不够、易造成局部洼陷的问题。本技术采用非织造土工布滤层、蓄排水板、底板、蓄排水体、渗水口、出水口、支撑板、加强筋、不锈钢蜂窝板、蜂窝板孔、上盖板、连接孔的组合结构。实现种植屋面、地下车库顶板结构形式的建筑物屋面虹吸式雨水收集排水系统下渗上排结构,设计科学合理、使用安全可靠,多层复合结构、整体抗压强度高、排水板与过滤层之间粘接强度大。蓄排水板注塑挤压成型,整体一体设置底板和蓄排水体,底板和蓄排水体是排水板的骨架和通道,蓄排水体断面呈并联十字,两面以非织造土工织物包裹作滤层,不锈钢蜂窝板起加强支撑作用,蓄排水体将滤层渗进来的水向上排出,是淤泥、淤质土、冲填土等饱和粘性及杂填土运用排水固结法进行软基处理的良好垂直通道,大大缩短软土固结时间。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蓄排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非织造土工布滤层、2-蓄排水板、3-底板、4-蓄排水体、5-渗水口、6-出水口、7-支撑板、8-加强筋、9-不锈钢蜂窝板、10-蜂窝板孔、11-上盖板、12-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将更加有助于公众理解本技术,但不能也不应当将申请人所给出的具体的实施例视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对部件或技术特征的定义进行改变和/或对整体结构作形式的而非实质的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一种渗水蓄排系统的高分子排水板复合结构,包括非织造土工布滤层1、蓄排水板2、底板3、蓄排水体4、渗水口5、出水口6、支撑板7、加强筋8、不锈钢蜂窝板9、蜂窝板孔10、上盖板11、连接孔12。首先设置蓄排水板2。再在所述蓄排水板2上整体一体设置底板3和蓄排水体4,所述蓄排水体4呈矩阵排列设置在底板3上表面。在所述蓄排水体4下端设置渗水口5,上端设置出水口6,内腔设置支撑板7,外侧侧壁设置3条凸出表面的加强筋8。然后设置不锈钢蜂窝板9。在所述不锈钢蜂窝板9上对应所述出水口6设置蜂窝板孔10,所述不锈钢蜂窝板9设置在靠近所述出水口6的所述蓄排水体4的矩阵上,在所述蜂窝板孔10卡套连接设置在所述蓄排水体4上端靠近所述出水口6下方。最后设置上盖板11。在所述上盖板11上对应所述出水口6设置连接孔12。将所述出水口6与连接孔12连接固定。再在所述底板3的下底面和上盖板11的上板面包覆设置非织造土工布滤层1,所述非织造土工布滤层1覆盖在所述渗水口5和出水口6上。完成所述一种渗水蓄排系统的高分子排水板复合结构的实施。当然,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技术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渗水蓄排系统的高分子排水板复合结构,包括非织造土工布滤层、蓄排水板、底板、蓄排水体、渗水口、出水口、支撑板、加强筋、不锈钢蜂窝板、蜂窝板孔、上盖板、连接孔,其特征在于:/n所述蓄排水板为注塑挤压成型,整体一体设有底板和蓄排水体,所述蓄排水体等距离矩阵排列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侧面,所述蓄排水体呈圆台形,底部与所述底板整体一体设有渗水口,上端平行所述渗水口设有出水口,所述渗水口和底板的下侧面整体热塑复合或包裹覆盖设有非织造土工布滤层,所述蓄排水体的内腔整体一体设有或不设有支撑板,所述蓄排水体的外侧壁设有凸出表面的加强筋,所述蓄排水体的等距离排列的矩阵上卡套连接设有不锈钢蜂窝板,所述不锈钢蜂窝板设有蜂窝板孔,所述蜂窝板孔卡套连接设置在所述蓄排水体的外侧壁靠近腰部的水平面上,所述蓄排水体的上端连接设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对应所述出水口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出水口连接固定,所述出水口和上盖板的上侧面整体热塑复合或包裹覆盖设有非织造土工布滤层,构成所述一种渗水蓄排系统的高分子排水板复合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渗水蓄排系统的高分子排水板复合结构,包括非织造土工布滤层、蓄排水板、底板、蓄排水体、渗水口、出水口、支撑板、加强筋、不锈钢蜂窝板、蜂窝板孔、上盖板、连接孔,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排水板为注塑挤压成型,整体一体设有底板和蓄排水体,所述蓄排水体等距离矩阵排列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侧面,所述蓄排水体呈圆台形,底部与所述底板整体一体设有渗水口,上端平行所述渗水口设有出水口,所述渗水口和底板的下侧面整体热塑复合或包裹覆盖设有非织造土工布滤层,所述蓄排水体的内腔整体一体设有或不设有支撑板,所述蓄排水体的外侧壁设有凸出表面的加强筋,所述蓄排水体的等距离排列的矩阵上卡套连接设有不锈钢蜂窝板,所述不锈钢蜂窝板设有蜂窝板孔,所述蜂窝板孔卡套连接设置在所述蓄排水体的外侧壁靠近腰部的水平面上,所述蓄排水体的上端连接设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对应所述出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琮胜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汇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