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式无负压进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982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箱式无负压进水装置,属于供水领域,解决了现有的无负压进水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且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外壳、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所述外壳底端设置有四个支脚,外壳的顶端设置有过滤盖,过滤盖右端连接控制板,控制板上设置有两个控制按钮;所述第一水泵底端连接外壳内侧,第一水泵右端连接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水泵左端连接第二支架,第二水泵上端连接第二进水管,第二水泵右端连接右出水管,所述第一支架右端连接支撑柱,支撑柱底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外壳内侧的底端,支撑柱的顶端通过螺栓连接支撑板,支撑板的周围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外壳内侧,具有结构简易,经济实惠,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箱式无负压进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供水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箱式无负压进水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对供水设备的可靠性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在供水过程中,需要水进行无负载化处理,目前无负压进水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不具有高的经济效益,不能实现完全的自主可控,不利于控制供水的效果,这种设备不具有可靠性,同时也带了较大维护工作量,给人员带来沉重的工作负担。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箱式无负压进水装置,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式无负压进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箱式无负压进水装置,包括外壳、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所述外壳底端设置有四个支脚,外壳的顶端设置有过滤盖,过滤盖右端连接控制板,控制板上设置有两个控制按钮;所述第一水泵底端连接外壳内侧,第一水泵右端连接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水泵左端连接第二支架,第二水泵上端连接第二进水管,第二水泵右端连接右出水管。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架右端连接支撑柱,支撑柱底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外壳内侧的底端,支撑柱的顶端通过螺栓连接支撑板,支撑板的周围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外壳内侧。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水泵下端连接出水管,出水管中间镶嵌在外壳左端,第一水泵上端连接进水管,进水管下端卡接有固定架,固定架通过螺栓固定在外壳内侧,进水管穿过支撑板的左端,进水管上端设置有水管夹,水管夹右侧通过螺纹连接锁紧螺栓,水管夹的顶端连接进水口,水管夹上端穿设在外壳的顶端。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盖下端连接真空抑制器,真空抑制器下端连接无负压仓,无负压仓下端连接支撑板,无负压仓左端连接水管转接头,水管转接头穿设有接头固定架,接头固定架下端通过螺栓连接支撑板,水管转接头左端连接进水管。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右出水管中间镶嵌在外壳右侧,第二进水管中间穿设有右固定架,右固定架上端穿过支撑板连接无负压仓,第二支架左端连接支撑柱。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真空抑制器与无负压仓实现了对供水的无负压处理,有效的提高了供水的能力,减少供水部门的经济成本,具备高效实用,经济价值高,实用性广泛,自动化技术含量高的效果。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技术实施例中左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技术实施例中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外壳、2-控制板、3-控制按钮、4-支脚、5-过滤盖、6-真空抑制器、7-无负压仓、8-进水口、9-进水管、10-水管夹、11-锁紧螺栓、12-水管转接头、13-固定架、14-第一水泵、15-出水管、16-第一支架、17-第二支架、18-右出水管、19-第二水泵、20-第二进水管、21-右固定架、22-支撑板、23-支撑柱、24-接头固定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方”、“左侧”、“右侧”、“下部”、“下方”、“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参见图1~图3,一种箱式无负压进水装置,包括外壳1、第一水泵14和第二水泵19,所述外壳1底端设置有四个支脚4,外壳1的顶端设置有过滤盖5,过滤盖5右端连接控制板2,控制板2上设置有两个控制按钮3;所述第一水泵14底端连接外壳1内侧,第一水泵14右端连接第一支架16;所述第二水泵19左端连接第二支架17,第二水泵19上端连接第二进水管20,第二水泵19右端连接右出水管18。所述第一支架16右端连接支撑柱23,支撑柱23底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外壳1内侧的底端,支撑柱23的顶端通过螺栓连接支撑板22,支撑板22的周围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外壳1内侧。所述第一水泵14下端连接出水管15,出水管15中间镶嵌在外壳1左端,第一水泵14上端连接进水管9,进水管9下端卡接有固定架13,固定架13通过螺栓固定在外壳1内侧,进水管9穿过支撑板22的左端,进水管9上端设置有水管夹10,水管夹10右侧通过螺纹连接锁紧螺栓11,水管夹10的顶端连接进水口8,水管夹10上端穿设在外壳1的顶端。所述过滤盖5下端连接真空抑制器6,真空抑制器6下端连接无负压仓7,无负压仓7下端连接支撑板22,无负压仓7左端连接水管转接头12,水管转接头12穿设有接头固定架24,接头固定架24下端通过螺栓连接支撑板22,水管转接头12左端连接进水管9。所述右出水管18中间镶嵌在外壳1右侧,第二进水管20中间穿设有右固定架21,右固定架21上端穿过支撑板22连接无负压仓7,第二支架17左端连接支撑柱23。参见图1,所述进水管9与第二进水管20内部设置有电磁阀门,可通过控制板2有效的实现微电脑控制阀门的开与合,从而实现控制水流的目的。实施例2参见图1~图3,一种箱式无负压进水装置,包括外壳1、第一水泵14和第二水泵19,所述外壳1底端设置有四个支脚4,外壳1的顶端设置有过滤盖5,过滤盖5右端连接控制板2,控制板2上设置有两个控制按钮3;所述第一水泵14底端连接外壳1内侧,第一水泵14右端连接第一支架16;所述第二水泵19左端连接第二支架17,第二水泵19上端连接第二进水管20,第二水泵19右端连接右出水管18。所述第一支架16右端连接支撑柱23,支撑柱23底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外壳1内侧的底端,支撑柱23的顶端通过螺栓连接支撑板22,支撑板22的周围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外壳1内侧。所述第一水泵14下端连接出水管15,出水管15中间镶嵌在外壳1左端,第一水泵14上端连接进水管9,进水管9下端卡接有固定架13,固定架13通过螺栓固定在外壳1内侧,进水管9穿过支撑板2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箱式无负压进水装置,包括外壳(1)、第一水泵(14)和第二水泵(19),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底端设置有四个支脚(4),外壳(1)的顶端设置有过滤盖(5),过滤盖(5)右端连接控制板(2),控制板(2)上设置有两个控制按钮(3);所述第一水泵(14)底端连接外壳(1)内侧,第一水泵(14)右端连接第一支架(16);所述第二水泵(19)左端连接第二支架(17),第二水泵(19)上端连接第二进水管(20),第二水泵(19)右端连接右出水管(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式无负压进水装置,包括外壳(1)、第一水泵(14)和第二水泵(19),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底端设置有四个支脚(4),外壳(1)的顶端设置有过滤盖(5),过滤盖(5)右端连接控制板(2),控制板(2)上设置有两个控制按钮(3);所述第一水泵(14)底端连接外壳(1)内侧,第一水泵(14)右端连接第一支架(16);所述第二水泵(19)左端连接第二支架(17),第二水泵(19)上端连接第二进水管(20),第二水泵(19)右端连接右出水管(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式无负压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6)右端连接支撑柱(23),支撑柱(23)底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外壳(1)内侧的底端,支撑柱(23)的顶端通过螺栓连接支撑板(22),支撑板(22)的周围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外壳(1)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箱式无负压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14)下端连接出水管(15),出水管(15)中间镶嵌在外壳(1)左端,第一水泵(14)上端连接进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岚景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邦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