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9700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包括两个通信方Alice和Bob共享密钥K,Alice拥有4n比特的第一秘密信息,Bob拥有3n比特的第二秘密信息;通信方Alice与Bob之间采用Cluster态和GHZ态信道组成的混合信道进行量子对话;利用纠缠交换、pauli变换、量子编码、投影测量技术实现Alice的4n比特秘密信息和Bob的3n比特秘密信息进行不对称信息量的安全对话。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混合的量子信道下实现了灵活的非对称的量子对话,技术实现具有便捷性和可行性,且能通过诱骗粒子检测保证对话安全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具有有效的传输效率,更满足量子对话的一般场景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量子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
技术介绍
量子通信是量子信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量子信息中研究较早的领域。量子通信以量子态作为信息单元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送。但是最早提出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案只能实现通信双方单向的秘密消息传送,很少有实现双向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的。2004年,Nguyen提出了第一个BQSDC(Bidirectionalquantumsecuredirectcommunication)协议的方案,通过Bell态实现了通信双方同时交换秘密信息。从此,量子对话协议的研究成为量子通信领域的一个热点。2007年,杨宇光和温巧燕提出了一种准安全的量子对话协议;2009年,Shi和Xi等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利用EPR对实现的量子对话协议,2010年,他们又提出了一种用单光子实现的量子对话协议,GaoGan利用Bell态纠缠交换提出了两种可以克服信息泄露的量子对话协议。然而,在提出的量子对话方案,大多采用单一的量子态作为量子信道,且通信双方的对话是对称的,他们交换着相同比特数的秘密信息。而在实际的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所发送的秘密信息的容量一般是不对称的。因此,现有技术中的量子对话协议难以满足实际通信的要求。当多种信道组合在一起,并不能使通信方进行有效的量子对话,通信双方并不能实现非对称的量子对话。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一种能够实现通信双方不对称的、双向的秘密消息传送的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两个通信方分别为Alice和Bob,Alice拥有4n比特的第一秘密信息MsgA,Bob拥有3n比特的第二秘密信息MsgB,其中i=1,...,n,Alice和Bob之间共享一个m比特的密钥K;步骤2:Alice制备n个Cluster态以及n个GHZ态作为量子信道,并将信道中所有粒子划分为7个有序粒子序列SA、SB、SC、SD、SE、SF和SG;步骤3:Alice制备三个长为m的诱骗光子序列SK1,SK2,SK3,序列中的每一粒子为随机的4种量子态{|0〉,|1〉,|+>,|->};接着,Alice根据密钥K中的排列顺序从SD中选出L个粒子并将序列Sk1插入到SD中的L个粒子处形成S'D,从SF中选出L个粒子并将序列SK2插入到SF中的L个粒子处形成S'F,从SG中选出L个粒子并将序列SK3插入到SG中的L个粒子处形成S'G;然后,Alice分别将S'D,S'F,S'G发送给Bob,公布三个诱骗光子序列的基底以及序列SD,SF,SG被选中的L个粒子的位置;步骤4:Bob接收到序列S'D,S'F,S'G序列后,根据Alice公布的被选中的粒子的位置以及密钥K从S'D,S'F,S'G中找出诱骗光子的所在位置;接着,Bob使用基底X基或Z基分别对SK1,SK2,SK3中的诱骗粒子进行测量,并通过经典信道公布测量结果;Alice根据Bob对诱骗粒子的测量结果判断是否继续通信,如果继续则执行步骤5;步骤5:Bob获得粒子序列SD,SF和SG,按照八种酉操作依次对应于经典信息中的000、001、010、011、100、101、110、111的规则,根据自己的3比特信息MsgB分别对粒子序列SD中的粒子Di和粒子序列SF中的粒子Fi依次执行对应的单比特酉操作;将3n比特信息MsgB编码至序列SD,SF中,得到新的粒子序列SDU,SFUSFU,其中i=1,...,n;Alice将十六种酉操作依次对应于经典信息中的0000、0001、0010、0011、0100、0101、0110、0111、1000、1001、1010、1011、1100、1101、1110、1111;根据自己的4比特信息MsgAi,分别对序列SB中的粒子Bi,序列SC中的粒子Ci和序列SE中的粒子Ei执行对应的单比特酉操作,将4n比特信息MsgA编码至序列SB、SC、SE中,得到新的序列SBU、SCU、SEU;经过Alice对序列SE中的粒子Ei执行酉操作,Bob对序列SF中的粒子Fi,执行酉操作后,原始信道中的GHZ态变为得到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同时,经过Alice对序列SB、SC中的粒子Bi、Ci,执行酉操作、Bob对序列SD中的粒子Di执行酉操作后,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成得到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步骤6:Alice用Cluster态基对序列SA、SBU、SCU、SEU中的每个粒子Ai,、Bi、Ci、Ei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通过经典信道向Bob公布测量结果;同时,Bob用GHZ态基{|ψ1>、|ψ2>、|ψ3>、|ψ4>、|ψ5>、|ψ6>、|ψ7>、|ψ8〉}对序列SDU、SFU、SG中的每一粒子Di、Fi、Gi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通过经典信道向Alice公布测量结果;分别对每一组粒子AiBiCiEi和DiFiGi进行Cluster态基和GHZ态基测量,AiBiCiEi和DiFiGi的测量结果为集合Rj(j=1,...,32),得到变换态与的纠缠交换关系;Alice对粒子Ai、Bi、Ci、Ei做Cluster基测量,Bob对粒子Di、Fi、Gi做GHZ基测量;根据Cluster基测量和GHZ基测量的测量结果以及变换态与的纠缠交换关系,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反推出Alice和Bob分别执行的酉操作,从而得到Bob的3bit信息MsgBi和Alice的4bit信息MsgBi。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Alice和Bob间的量子信道是无噪无损的,所述第一秘密信息中的MsgAi有4比特信息,MsgAi∈{0000,0001,0010,...,1111};所述第二秘密信息中的MsgBi有3比特信息,MsgBi∈{000,001,010,...,11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Alice制备n个Cluster态以及n个GHZ态作为量子信道,并将信道中所有粒子划分为7个有序粒子序列SA、SB、SC、SD、SE、SF和SG,具体为:所述Alice制备n个Cluster态以及n个GHZ态作为量子信道,此时Alice的信道组合形式为:并将信道中所有粒子划分为7个有序粒子序列:SA={A1,A2,,...An},SB={B1,B2,...,Bn},SC={C1,C2,...,Cn},SD={D1,D2,...,Dn},SE={E1,E2,...,En},SF={F1,F2,...,Fn},SG={G1,G2,...,Gn}。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Alice根据密钥K中的排列顺序从SD中选出L个粒子并将序列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两个通信方分别为Alice和Bob,Alice拥有4n比特的第一秘密信息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两个通信方分别为Alice和Bob,Alice拥有4n比特的第一秘密信息MsgA,Bob拥有3n比特的第二秘密信息MsgB,Alice和Bob之间共享一个m比特的密钥K;
步骤2:Alice制备n个Cluster态以及n个GHZ态作为量子信道,并将信道中所有粒子划分为7个有序粒子序列SA、SB、SC、SD、SE、SF和SG;
步骤3:Alice制备三个长为m的诱骗光子序列SK1,SK2,SK3,序列中的每一粒子为随机的4种量子态{|0>,|1>,|+>,|->};接着,Alice根据密钥K中的排列顺序从SD中选出L个粒子并将序列Sk1插入到SD中的L个粒子处形成S'D,从SF中选出L个粒子并将序列SK2插入到SF中的L个粒子处形成S'F,从SG中选出L个粒子并将序列SK3插入到SG中的L个粒子处形成S'G;然后,Alice分别将S'D,S'F,S'G发送给Bob,公布三个诱骗光子序列的基底以及序列SD,SF,SG被选中的L个粒子的位置;
步骤4:Bob接收到序列S'D,S'F,S'G序列后,根据Alice公布的被选中的粒子的位置以及密钥K从S'D,S'F,S'G中找出诱骗光子的所在位置;接着,Bob使用基底X基或Z基分别对SK1,SK2,SK3中的诱骗粒子进行测量,并通过经典信道公布测量结果;Alice根据Bob对诱骗粒子的测量结果判断是否继续通信,如果继续则执行步骤5;
步骤5:Bob获得粒子序列SD,SF和SG,按照八种酉操作依次对应于经典信息中的000、001、010、011、100、101、110、111的规则,根据自己的3比特信息MsgB分别对粒子序列SD中的粒子Di和粒子序列SF中的粒子Fi依次执行对应的单比特酉操作;将3n比特信息MsgB编码至序列SD,SF中,得到新的粒子序列SDU,SFU,其中i=1,...,n;
Alice将十六种酉操作依次对应于经典信息中的0000、0001、0010、0011、0100、0101、0110、0111、1000、1001、1010、1011、1100、1101、1110、1111;根据自己的4比特信息MsgAi,分别对序列SB中的粒子Bi,序列SC中的粒子Ci和序列SE中的粒子Ei执行对应的单比特酉操作,将4n比特信息MsgA编码至序列SB、SC、SE中,得到新的序列SBU、SCU、SEU;
经过Alice对序列SE中的粒子Ei执行酉操作,Bob对序列SF中的粒子Fi,执行酉操作后,原始信道中的GHZ态变为得到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同时,经过Alice对序列SB、SC中的粒子Bi、Ci,执行酉操作、Bob对序列SD中的粒子Di执行酉操作后,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成得到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
步骤6:Alice用Cluster态基对序列SA、SBU、SCU、SEU中的每个粒子Ai,、Bi、Ci、Ei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通过经典信道向Bob公布测量结果;同时,Bob用GHZ态基{|ψ1>、|ψ2>、|ψ3>、|ψ4>、|ψ5>、|ψ6>、|ψ7>、|ψ8>}对序列SDU、SFU、SG中的每一粒子Di、Fi、Gi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通过经典信道向Alice公布测量结果;
分别对每一组粒子AiBiCiEi和DiFiGi进行Cluster态基和GHZ态基测量,AiBiCiEi和DiFiGi的测量结果为集合Rj(j=1,...,32),得到变换态与的纠缠交换关系;
Alice对粒子Ai、Bi、Ci、Ei做Cluster基测量,Bob对粒子Di、Fi、Gi做GHZ基测量;根据Cluster基测量和GHZ基测量的测量结果以及变换态与的纠缠交换关系,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反推出Alice和Bob分别执行的酉操作,从而得到Bob的3bit信息MsgBi和Alice的4bit信息MsgB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Alice和Bob间的量子信道是无噪无损的,所述第一秘密信息中的MsgAi有4比特信息,MsgAi∈{0000,0001,0010,...,1111};所述第二秘密信息中的MsgBi有3比特信息,MsgBi∈{000,001,010,...,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Alice制备n个Cluster态以及n个GHZ态作为量子信道,并将信道中所有粒子划分为7个有序粒子序列SA、SB、SC、SD、SE、SF和SG,具体为:
所述Alice制备n个Cluster态以及n个GHZ态作为量子信道,此时Alice的信道组合形式为:并将信道中所有粒子划分为7个有序粒子序列:SA={A1,A2,,...An},SB={B1,B2,...,Bn},SC={C1,C2,...,Cn},SD={D1,D2,...,Dn},SE={E1,E2,...,En},SF={F1,F2,...,Fn},SG={G1,G2,...,G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Alice根据密钥K中的排列顺序从SD中选出L个粒子并将序列Sk1插入到SD中的L个粒子处形成S'D,从SF中选出L个粒子并将序列SK2插入到SF中的L个粒子处形成S'F,从SG中选出L个粒子并将序列SK3插入到SG中的L个粒子处形成S'G,具体插入过程为:
Alice从序列SD中随机的选出L个粒子,如果密钥K中第r(r取1、2、3、…、m)比特为0,则Alice将SK1中第r个粒子插入到SD中被选中的第r个粒子的前面;如果密钥K中第r比特不为0,则Alice将SK1中第r个粒子插入SD中被选中的第r个粒子的后面,L个粒子插入完成形成S'D;
Alice从序列SF中随机的选出L个粒子,如果密钥K中第r(r取1、2、3、…、m)比特为0,则Alice将SK2中第r个粒子插入到SF中被选中的第r个粒子的前面;如果密钥K中第r比特不为0,则Alice将SK2中第r个粒子插入SF中被选中的第r个粒子的后面,L个粒子插入完成形成S'F;
Alice从序列SG中随机的选出L个粒子,如果密钥K中第r(r取1、2、3、…、m)比特为0,则Alice将SK3中第r个粒子插入到SG中被选中的第r个粒子的前面;如果密钥K中第r比特不为0,则Alice将SK3中第r个粒子插入SG中被选中的第r个粒子的后面,L个粒子插入完成形成S'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Alice根据Bob对诱骗粒子的测量结果判断是否继续通信,具体为:
Alice根据Bob的测量结果计算错误率,如果错误率低于预设阈值,判定此时的量子信道是安全的,继续通信,执行步骤5;如果错误率不低于预设阈值,判定此时存在窃听,停止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具体为:
当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GHZ态变为
当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GHZ态变为
当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GHZ态变为
当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GHZ态变为
当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GHZ态变为
当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GHZ态变为
当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GHZ态变为
当粒子Ei、Fi上执行的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GHZ态变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及对应的原始信道中的GHZ态的变换态的转换关系,具体为:
当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为
当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为
当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为
当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为
当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为
当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为
当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为
当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为
当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为
当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为;
当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为
当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为
当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为
当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为
当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为
当粒子Bi、Ci、Di上执行酉操作为时,原始信道中的Cluster态变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多种信道组合的量子对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得到变换态与的纠缠交换关系,具体为: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1>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2>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3>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3;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4>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4;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5>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5;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6>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6;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7>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7;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8>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8;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1>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2>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3>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4;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4>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3;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5>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6;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6>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5;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7>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8;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8>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7;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1>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3;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2>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4;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3>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4>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5>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7;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6>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8;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7>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5;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8>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6;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1>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4;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2>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3;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3>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2;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4>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5>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8;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6>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7;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7>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6;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8>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5;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1>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9;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2>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0;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3>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1;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4>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2;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5>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3;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6>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4;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7>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5;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8>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6;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1>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0;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2>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9;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3>执行三粒子投影测量测量时,测量结果集合为R12;
当粒子AiBiCiEi用Cluster态基执行四粒子投影测量、粒子DiFiGi用GHZ态基|ψ4>执行三粒子投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浩李华阳姜敏丁祎龚仁智江聪陈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