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9381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像素电路中,驱动模块包括驱动晶体管,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于第一节点;复位模块包括第一子晶体管和第二子晶体管,第一子晶体管与第二子晶体管之间的连接节点为第二节点;补偿模块包括第三子晶体管和第四子晶体管,第三子晶体管和第四子晶体管之间的连接节点为第三节点;在第一阶段,第一双栅晶体管与第二双栅晶体管均关断,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满足(V2‑V1)×(V1‑V3)>0。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解决了晶体管漏电流导致的第一节点电位变化的问题,能够保证第一节点电压相对稳定,保持发光元件亮度的稳定性,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具有低功耗、低成本、自发光、宽视角以及响应速度快等优点,成为目前显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电子显示产品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会采用不同的刷新率进行显示,比如采用刷新率较高的驱动方式来驱动显示动态画面,以保证显示画面的流畅性;采用刷新率较低的驱动方式来驱动显示静态画面,以降低功耗。采用有机自发光技术的电子产品在低刷新率下进行显示时,现有的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位会因为其他开关的漏流问题而产生变化,使得驱动发光元件发光时亮度会出现持续下降之后再上升的问题,导致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不稳定,影响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稳定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栅极的电位,保持发光元件亮度的稳定性,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模块、复位模块和补偿模块;所述驱动模块用于为所述发光元件提供驱动电流,所述驱动模块包括驱动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于第一节点;所述复位模块用于为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提供复位信号,所述复位模块包括第一双栅晶体管,所述第一双栅晶体管包括第一子晶体管和第二子晶体管,所述第一子晶体管与所述第二子晶体管之间的连接节点为第二节点;所述补偿模块用于补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所述补偿模块包括第二双栅晶体管,所述第二双栅晶体管包括第三子晶体管和第四子晶体管,所述第三子晶体管和第四子晶体管之间的连接节点为第三节点;其中,所述像素电路的工作过程包括第一阶段,在所述第一阶段,所述第一双栅晶体管与所述第二双栅晶体管均关断,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为V1,所述第二节点的电压为V2,所述第三节点的电压为V3,其中,(V2-V1)×(V1-V3)>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节点-第三节点的电压满足(V2-V1)×(V1-V3)>0,可以保证第一节点的电压位于第二节点的电压和第三节点的电压之间。此时,即使第一节点分别和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之间均存在压差,但两个压差正负值不同,基于该压差导致的节点间子晶体管漏电流的方向不同。对于第一节点而言,漏电流会由第二节点流经第一节点直至流至第三节点,或者由第三节点流经第一节点直至流至第二节点,相较于现有技术第二节点和第三节点均向第一节点流入漏电流而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保证第一节点的电压相对稳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为扫描信号及电容引起的晶体管漏电流,导致第一节点电位变化的问题,能够通过改变节点压差减少第一节点受漏电流的影响,保证第一节点电压相对稳定,从而保持发光元件亮度的稳定性,改善显示面板尤其在低频驱动下的显示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的驱动信号时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现有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如
技术介绍
部分所述,现有的像素电路10中第一节点N1分别连接驱动晶体管T3的栅极、第一双栅晶体管T1的一端和第二双栅晶体管T2的一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该像素电路可包括复位阶段、数据写入阶段和发光阶段,其中,在复位阶段,由第一双栅晶体管T1提供复位信号Vref以将第一节点N1的电位复位;在数据写入阶段,由第二双栅晶体管T2向第一节点N1写入数据信号data同时将驱动晶体管T3的阈值电压补偿至第一节点N1的电位中;在发光阶段,驱动晶体管T3利用栅极即第一节点N1存储的且经过阈值补偿的数据信号驱动发光元件20发光。需要注意的是,该像素电路的双栅晶体管中包括有两个子晶体管,且两个子晶体管之间连接的节点及其栅极之间同时并联一个电容。可以理解,通过扫描信号控制两个子晶体管导通或关断时,电容的一个极板上也会接收该扫描信号。根据电容极板的充放电原理,电容两个极板上的电荷量会相互影响,也即其中一个极板接收扫描信号时会影响另一极板的电位,导致两个子晶体管之间的连接节点的电位受到影响。以图中所示的第一双栅晶体管T1为P型双栅晶体管为例,第一双栅晶体管T1中的第一子晶体管T11和第二子晶体管T12之间的连接节点为第二节点N2。在发光阶段,第一双栅晶体管T1的栅极接收第一扫描信号S1(高电平信号)而关断。此时,第二电容C2会因为该高电平信号而抬高第二节点N2的电位,导致第二节点N2的电位大于第一节点N1的电位,使得在此阶段第二子晶体管T12发生漏电流,第一节点N1的电位升高。同理,同为P型晶体管的第二双栅晶体管T2在该发光阶段也会对第一节点N1产生相同的影响。其中,第三节点N3的电位由于第三电容C3和第二扫描信号S2(高电平信号)的影响而抬高,导致第三节点N3的电位同样会大于第一节点N1的电位,第二双栅晶体管T2中的第三子晶体管T23也产生漏电流,使得第一节点N1的电位升高。最终,第一节点N1的电位会由于第二节点N2和第三节点N3的电位的影响,而使的子晶体管产生漏电流,从而影响第一节点N1的电位。经实验发现,此阶段驱动晶体管T3在驱动发光元件20点亮时,发光元件20会因为第一节点N1的变化而产生亮度呈现持续降低然后逐渐回升的现象,导致发光元件20的发光亮度不稳定。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模块、复位模块和补偿模块;驱动模块用于为发光元件提供驱动电流,驱动模块包括驱动晶体管,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于第一节点;复位模块用于为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提供复位信号,复位模块包括第一双栅晶体管,第一双栅晶体管包括第一子晶体管和第二子晶体管,第一子晶体管与第二子晶体管之间的连接节点为第二节点;补偿模块用于补偿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补偿模块包括第二双栅晶体管,第二双栅晶体管包括第三子晶体管和第四子晶体管,第三子晶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n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模块、复位模块和补偿模块;/n所述驱动模块用于为所述发光元件提供驱动电流,所述驱动模块包括驱动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于第一节点;/n所述复位模块用于为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提供复位信号,所述复位模块包括第一双栅晶体管,所述第一双栅晶体管包括第一子晶体管和第二子晶体管,所述第一子晶体管与所述第二子晶体管之间的连接节点为第二节点;/n所述补偿模块用于补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所述补偿模块包括第二双栅晶体管,所述第二双栅晶体管包括第三子晶体管和第四子晶体管,所述第三子晶体管和第四子晶体管之间的连接节点为第三节点;其中,/n所述像素电路的工作过程包括第一阶段,在所述第一阶段,所述第一双栅晶体管与所述第二双栅晶体管均关断,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为V1,所述第二节点的电压为V2,所述第三节点的电压为V3,其中,(V2-V1)×(V1-V3)>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
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模块、复位模块和补偿模块;
所述驱动模块用于为所述发光元件提供驱动电流,所述驱动模块包括驱动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于第一节点;
所述复位模块用于为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提供复位信号,所述复位模块包括第一双栅晶体管,所述第一双栅晶体管包括第一子晶体管和第二子晶体管,所述第一子晶体管与所述第二子晶体管之间的连接节点为第二节点;
所述补偿模块用于补偿所述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所述补偿模块包括第二双栅晶体管,所述第二双栅晶体管包括第三子晶体管和第四子晶体管,所述第三子晶体管和第四子晶体管之间的连接节点为第三节点;其中,
所述像素电路的工作过程包括第一阶段,在所述第一阶段,所述第一双栅晶体管与所述第二双栅晶体管均关断,所述第一节点的电压为V1,所述第二节点的电压为V2,所述第三节点的电压为V3,其中,(V2-V1)×(V1-V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位模块连接于复位信号端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之间,所述第一双栅晶体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复位信号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
所述补偿模块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漏极之间,所述第二双栅晶体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漏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路连接于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端,用于接收第一电源电压信号,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信号为恒定高电平信号;其中,
所述像素电路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极板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端,第二极板连接于所述第二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双栅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于第一扫描信号线,用于接收第一扫描信号;其中,所述像素电路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第二极板连接于所述第二节点;其中,
所述第一电容C1与所述第二电容C2满足:C1>C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双栅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于第二扫描信号线,用于接收第二扫描信号;其中,所述像素电路包括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极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线,第二极板连接于所述第三节点;其中,
所述第二电容C2与所述第三电容C3满足:C2≤C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晶体管的一端连接于复位信号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第一阶段,所述第一子晶体管保持开启状态,所述第二子晶体管保持关断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青俊朱绎桦杨金金安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