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溉用潜水泵吊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9351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灌溉用潜水泵吊装装置,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行走车、电动葫芦及支柱,第一轨道呈水平设置,第一轨道的前端的顶面固定设有铰链座,第二轨道铰接铰链座,第二轨道翻转至水平位置时,与第一轨道平行对接,且其端面与第一轨道的端面紧密贴合,行走车滑动连接轨道,电动葫芦固定设置在行走车的底部,并通过吊索固定连接潜水泵,支柱呈垂直设置且固定连接第一轨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潜水泵安装技术领域,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溉用潜水泵吊装装置
本技术涉及潜水泵安装
,具体是指一种灌溉用潜水泵吊装装置。
技术介绍
潜水泵是农作物灌溉的重要设备,其与喷灌机配合使用,从而实现农作物的大规模灌溉。使用时需要将整个机组潜入水中工作,把地下水提取到地表,由于农作物灌溉的性质,因此潜水泵的使用场合多为自然开放的水域、深井、水库或蓄水池等场所,因此将潜水泵平缓稳定地放置在水底尤为重要。目前多采用吊装的形式安放潜水泵,其可采用吊车、支架滑轮等结构进行放置,但是都面临着,安装不便等问题,起吊车成本较高,而且行动不便;支架及滑轮对使用环境也有要求,因此急需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潜水泵吊装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便捷的用于潜水泵作业的吊装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设计灌溉用潜水泵吊装装置,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行走车、电动葫芦及支柱,所述第一轨道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轨道的前端的顶面固定设有铰链座,所述第二轨道铰接所述铰链座,所述第二轨道翻转至水平位置时,与所述第一轨道平行对接,且其端面与所述第一轨道的端面紧密贴合,所述行走车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电动葫芦固定设置在所述行走车的底部,并通过吊索固定连接潜水泵,所述支柱呈垂直设置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轨道。进一步地,所述支柱为龙门结构,包括两根垂直的立柱及水平的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固定连接两根立柱,且位于立柱的顶端,所述横梁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轨道。进一步地,所述支柱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轨道的两端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轨道及第二轨道为工字钢。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技术设置有可折叠的第一轨道及第二轨道,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延伸第二轨道使,行走车带动电动葫芦及潜水泵移动,并通过电动葫芦进行潜水泵的升降;装置结构简单,采用工字钢作为轨道,成本低廉;装置固定在车辆,可方便地进行移动,不仅可适应各种灌溉水体,而且可根据是否使用进行折叠收放、使用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灌溉用潜水泵吊装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灌溉用潜水泵吊装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灌溉用潜水泵吊装装置的折叠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1、第一轨道,2、第二轨道,3、行走车,4、电动葫芦,5、支柱,6、铰链座,7、吊索,8、潜水泵,9、立柱,10、横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见图1-3所示:本技术,一种灌溉用潜水泵吊装装置,包括第一轨道1、第二轨道2、行走车3、电动葫芦4及支柱5,所述第一轨道1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轨道1的前端的顶面固定设有铰链座6,所述第二轨道2铰接所述铰链座6,具体地,第一轨道1及第二轨道2相同且等长,第一轨道1及第二轨道2上都焊接有相互配合的铰链座6,两个铰链座6通过销轴铰接;所述第二轨道2翻转至水平位置时,与所述第一轨道1平行对接,且其端面与所述第一轨道1的端面紧密贴合,第二轨道2是第一轨道1的延伸,因此在其翻转作为延伸部时,应与第一轨道1对接,从而让行走车3可以无障碍通过,由附图可知,由于展开时,两者端面紧密贴合,因此不需要固定机构,第二轨道2依然能够保持稳定;所述行走车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轨道1及第二轨道2,行走车3可选用手动或电动形式,根据使用环境进行选择;所述电动葫芦4固定设置在所述行走车3的底部,并通过吊索7固定连接潜水泵8,具体地,电动葫芦4的吊索7通过潜水泵8上的挂环与潜水泵8进行固定连接,且保证潜水泵8处于水平状态;所述支柱5呈垂直设置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轨道1。其中,支柱5具体的结构为龙门结构,包括两根垂直的立柱9及水平的横梁10,所述横梁10的两端固定连接两根立柱9,且位于立柱9的顶端,所述横梁10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轨道1,两根立柱9间的距离大于潜水泵8的直径,通过吊装设置的第一轨道1可使潜水泵8在轨道上移动时,不被阻挡,并且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所述支柱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轨道1的两端处,具体地,位于铰链座6处的支柱5的横梁10固定在铰链座6上;所述第一轨道1及第二轨道2为工字钢。具体使用时,将支柱5的底端固定在平板车或卡车上,由牵引车或卡车运输至灌溉水体的附近;当移动至灌溉水体的附近时,首先翻转第二轨道2,使第二轨道2由重力自然下落,使其保持平行,当第二轨道2翻转后,会与第一轨道1对接,并延长第一轨道1;此时通过驱动行走车3,使电动葫芦4带动潜水泵8移动至,第二轨道2远离第一轨道1的一端,此时,驱动电动葫芦4使潜水泵8下降至水体内,进行灌溉取水作业。在使用完成后,驱动电动葫芦4收起潜水泵8,并使行走车3运行至第一轨道1上,再反转第二轨道2,完成收放。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溉用潜水泵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轨道(1)、第二轨道(2)、行走车(3)、电动葫芦(4)及支柱(5),所述第一轨道(1)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轨道(1)的前端的顶面固定设有铰链座(6),所述第二轨道(2)铰接所述铰链座(6),所述第二轨道(2)翻转至水平位置时,与所述第一轨道(1)平行对接,且其端面与所述第一轨道(1)的端面紧密贴合,所述行走车(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轨道(1),所述电动葫芦(4)固定设置在所述行走车(3)的底部,并通过吊索(7)固定连接潜水泵(8),所述支柱(5)呈垂直设置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轨道(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溉用潜水泵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轨道(1)、第二轨道(2)、行走车(3)、电动葫芦(4)及支柱(5),所述第一轨道(1)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轨道(1)的前端的顶面固定设有铰链座(6),所述第二轨道(2)铰接所述铰链座(6),所述第二轨道(2)翻转至水平位置时,与所述第一轨道(1)平行对接,且其端面与所述第一轨道(1)的端面紧密贴合,所述行走车(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轨道(1),所述电动葫芦(4)固定设置在所述行走车(3)的底部,并通过吊索(7)固定连接潜水泵(8),所述支柱(5)呈垂直设置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轨道(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进强吕锋董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龙润灌排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