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袋吊装装置以及包括其的装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9336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装袋吊装装置以及包括其的装载车,集装袋吊装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用于与装载机的移动臂连接;多个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沿着所述安装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空隙;每个支撑杆向远离所述移动臂一侧的斜上方延伸;连接杆,多个所述支撑杆的自由端均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为一体结构;多个悬挂钩,多个所述悬挂钩均安装在所述连接杆上,且沿着所述连接杆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装袋吊装装置以及包括其的装载车,可同步移动多个集装袋,同时可直接观察集装袋的状态,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装袋吊装装置以及包括其的装载车
本技术涉及装载车配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集装袋吊装装置以及包括其的装载车。
技术介绍
集装袋属于中型散装容器,通常用于装载粉末状物料或柔性物料。在装载或卸载过程中,可采用叉车或装载机进行作业。如采用叉车可实现短距离移动,可将集装袋吊装在叉车上,就位后进行装载卸载等动作。叉车前部设置有两个钢叉,每次仅可吊挂一个集装袋,如若吊挂两个或多个,起吊过程中集装袋难免发生晃动,容易引起集装袋相互挤压,造成集装袋破损、产品撒落。如果两个集装袋重量存在明显差异,重量不平衡造成叉车重心不稳定,容易发生倾斜、翻车等事故。但是,每次仅移动一个集装袋,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如采用装载机,铲斗体积更大,使得装载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但是,铲斗可能遮挡操作人员的视线,操作人员处于盲装状态,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操作人员无法及时了解集装袋的移动装袋,容易造成撞坏运输车辆,或碰伤指挥人员,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因此,需要一种集装袋吊装装置以及包括其的装载车,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集装袋吊装装置以及包括其的装载车,可同步移动多个集装袋,同时可直接观察集装袋的状态,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安全性。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集装袋吊装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用于与装载机的移动臂连接;多个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沿着所述安装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空隙;每个支撑杆向远离所述移动臂一侧的斜上方延伸;连接杆,多个所述支撑杆的自由端均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为一体结构;多个悬挂钩,多个所述悬挂钩均安装在所述连接杆上,且沿着所述连接杆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安装板朝向所述移动臂一侧表面设置有至少一组安装部,所述安装板通过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移动臂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耳板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耳板,所述第一耳板设置在所述移动臂上,两个所述第二耳板均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耳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耳板上设置有销轴,且通过所述销轴与两侧的所述第二耳板连接。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上均匀布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减重孔。优选地,所述支撑杆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自由端与所述安装板固定,所述第二杆体的自由端与所述连接杆固定,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的相交处呈圆滑过渡。优选地,多个所述支撑杆沿着所述安装板的宽度方向等间隔设置,且沿着所述安装板的中线呈镜像对称分布。优选地,所述悬挂钩包括延伸绳和连接在所述延伸绳上的挂钩,所述延伸绳的自由端与所述连接杆固定。优选地,所述延伸绳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另外,优选地,多个所述悬挂钩均设置在所述连接杆背向所述支撑杆一侧表面,多个所述悬挂钩在所述连接杆上等间隔分布。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装载车,所述装载车包括如上述的集装袋吊装装置。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集装袋吊装装置以及包括其的装载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集装袋吊装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集装袋吊装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集装袋吊装装置的另一侧视图。其中附图标记:1:安装板;2:支撑杆;3:连接杆;4:悬挂钩;5:安装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集装袋吊装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集装袋吊装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集装袋吊装装置的另一侧视图。如图1至图3所示,集装袋吊装装置包括:安装板1、多个支撑杆2连接杆3和多个悬挂钩4。安装板1用于与装载机的移动臂连接;多个支撑杆2沿着安装板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支撑杆2之间设置有空隙;每个支撑杆2向远离移动臂一侧的斜上方延伸;多个支撑杆2的自由端均通过连接杆3连接为一体结构;多个悬挂钩4均安装在连接杆3上,且沿着连接杆3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使用时,通过安装板1与装载车的移动臂连接,支撑杆2为集装袋提供安装高度,连接杆3可增加结构一体性,同时方便安装悬挂钩4,在每个悬挂钩4上勾挂一个集装袋。采用上述集装袋吊装装置,可同步移动多个集装袋,提高工作效率;当装载车移动时,作业人员可通过支撑杆之间的间隙,确认集装袋装袋、指挥人员指令以及周边环境,降低操作难度,避免盲装状态,提高安全性能。优选地,安装板1朝向移动臂一侧表面设置有至少一组安装部5,安装板1通过安装部5与移动臂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可拆卸连接,可降低安装板1和移动臂的拆装难度,操作人员可根据具体工况选择使用安装板1或铲斗或其他前置部件。优选地,安装部5包括第一耳板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耳板,第一耳板设置在移动臂上,两个第二耳板均设置在安装板1上,且分别位于第一耳板的相对两侧,第一耳板上设置有销轴,且通过销轴与两侧的第二耳板连接。两个第二耳板夹持第一耳板设置,采用销轴连接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连接强度好,成本低廉,易于制作。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板1的上部设置有一个安装部5,且位于中心处;安装板1的下部设置有两个安装部5,且沿着中心处对称设置。优选地,安装板1上均匀布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减重孔。通过设置减重孔,可降低集装袋吊装装置的整体重量,降低能耗。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减重孔在安装板1上沿中线呈对称设置,多个支撑杆1沿安装板1的中线呈对称设置;连接杆3沿安装板1的中线呈对称设置;悬挂钩4沿安装板1的中线呈对称设置;多个安装部在安装板1上沿中线呈对称设置。优选地,支撑杆2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第一杆体的自由端与安装板固定,第二杆体的自由端与连接杆3固定,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的相交处呈圆滑过渡。支撑杆2呈折线状,支撑杆2下方空间可以为集装袋提供布设空间,有助于重心稳定。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之间圆滑过渡,有助于力的有效传递。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之间的夹角不小于90°,第一杆体的自由端与安装板1可为一体成型结构,用于增强结构强度;第二杆体的自由端的端面与连接杆3焊接在一起;第一杆体的长度短于第二杆体的长度;第一杆体的宽度从自由端到与第二杆体的相交处呈逐渐增加,第二杆体的宽度从与第一杆体的相交处到自由端呈逐渐降低。优选地,多个支撑杆2沿着安装板1的宽度方向等间隔设置,且沿着安装板1的中线呈镜像对称分布。通过设置支撑杆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袋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用于与装载机的移动臂连接;/n多个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沿着所述安装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空隙;每个支撑杆向远离所述移动臂一侧的斜上方延伸;/n连接杆,多个所述支撑杆的自由端均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为一体结构;/n多个悬挂钩,多个所述悬挂钩均安装在所述连接杆上,且沿着所述连接杆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袋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用于与装载机的移动臂连接;
多个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沿着所述安装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空隙;每个支撑杆向远离所述移动臂一侧的斜上方延伸;
连接杆,多个所述支撑杆的自由端均通过所述连接杆连接为一体结构;
多个悬挂钩,多个所述悬挂钩均安装在所述连接杆上,且沿着所述连接杆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袋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板朝向所述移动臂一侧表面设置有至少一组安装部,所述安装板通过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移动臂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袋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耳板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耳板,所述第一耳板设置在所述移动臂上,两个所述第二耳板均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耳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耳板上设置有销轴,且通过所述销轴与两侧的所述第二耳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集装袋吊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板上均匀布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减重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增福朱长勇白锐宋金辉杜中胜赵欣马凤山尹小涛杨程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