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签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8969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标签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基础数据;根据基础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的融合数据构建属性标签,根据基础数据进行加工得到的加工数据构建事实标签,并根据属性标签和事实标签确定复合标签;基于属性标签、事实标签和复合标签确定用户类型。上述技术方案,在得到基础数据之后,根据对基础数据融合得到的融合数据构建属性标签,还根据对基础数据加工得到的加工数据构建事实标签,进而根据属性标签和事实标签确定复合标签,为用户构建了全面而详细的标签,全面地描述用户特征,进一步构建多层次、多视角和立体化的用户画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标签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力信息化
,尤其涉及一种标签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用户画像,即用户信息标签化,能够为企业提供足够的信息基础,帮助企业快速地找到用户需求等信息。用户画像的核心是为业务场景服务,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理解与需求,每个行业都有一套适合自己行业的用户画像构建方法,即用户标签构建方法。电力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构建电力行业的用户标签以确定用户类型,进而便于电力行业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对用户进行供电服务和客户服务。现有技术中,构建用户标签时,可以基于人群运营计划管理模块对用户行为数据和用户画像数据进行分析,以实现对用户的标签构建。但是现有技术中构建的用户标签比较单一,不够详细,缺乏对用户的多维度分类,无法全面地描述用户特征,进而无法对用户进行明确的分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标签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以实现更加全面描述用户特征,进而实现对用户的明确分类。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标签构建方法,包括: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基础数据;根据所述基础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的融合数据构建属性标签,根据所述基础数据进行加工得到的加工数据构建事实标签,并根据所述属性标签和所述事实标签确定复合标签;基于所述属性标签、所述事实标签和所述复合标签构建用户标签。进一步地,在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之前,还包括:基于上游系统获取所述用户行为数据。进一步地,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基础数据,包括:根据业务需求确定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数据处理的维度和粒度;基于所述维度和所述粒度对所述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基础数据。进一步地,基于所述维度和所述粒度对所述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基础数据,包括:对所述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抽取,得到预检数据;对所述预检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得到文本数据;按照数据类型对所述文本数据进行分组,得到分组数据;对所述分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基础数据。进一步地,根据所述基础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的融合数据构建属性标签,包括:对所述基础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得到所述融合数据;根据所述融合数据确定属性标签值,并根据所述属性标签值构建所述属性标签。进一步地,根据所述基础数据进行加工得到的加工数据构建事实标签,包括:基于所述业务需求确定的数据加工逻辑对所述基础数据进行加工,得到所述加工数据;根据所述加工数据确定事实标签值,并根据所述事实标签值构建所述事实标签。进一步地,根据所述属性标签和所述事实标签确定复合标签,包括:根据所述属性标签值和所述事实标签值确定复合标签值,并基于所述复合标签值构建所述复合标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标签构建方法,包括: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基础数据;根据所述基础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的融合数据构建属性标签,根据所述基础数据进行加工得到的加工数据构建事实标签,并根据所述属性标签和所述事实标签确定复合标签;基于所述属性标签、所述事实标签和所述复合标签构建用户标签。上述技术方案,在得到基础数据之后,可以根据对基础数据融合得到的融合数据构建属性标签,还可以根据对基础数据加工得到的加工数据构建事实标签,进而根据属性标签和事实标签确定复合标签,为用户构建了全面而详细的标签,全面地描述用户特征,进一步构建多层次、多视角和立体化的用户画像。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标签构建装置,该装置包括: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基础数据;标签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础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的融合数据构建属性标签,根据所述基础数据进行加工得到的加工数据构建事实标签,并根据所述属性标签和所述事实标签确定复合标签;标签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属性标签、所述事实标签和所述复合标签构建用户标签。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标签构建方法。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标签构建方法。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提供的标签构建方法。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与标签构建装置的处理器封装在一起的,也可以与标签构建装置的处理器单独封装,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本申请中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描述,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详细描述;并且,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以及第五方面的描述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有益效果分析,此处不再赘述。在本申请中,上述标签构建装置的名字对设备或功能模块本身不构成限定,在实际实现中,这些设备或功能模块可以以其他名称出现。只要各个设备或功能模块的功能和本申请类似,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标签构建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标签构建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标签构建装置的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本申请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或者用于区别对同一对象的不同处理,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所提到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的还包括其他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的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标签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基础数据;/n根据所述基础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的融合数据构建属性标签,根据所述基础数据进行加工得到的加工数据构建事实标签,并根据所述属性标签和所述事实标签确定复合标签;/n基于所述属性标签、所述事实标签和所述复合标签构建用户标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标签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基础数据;
根据所述基础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的融合数据构建属性标签,根据所述基础数据进行加工得到的加工数据构建事实标签,并根据所述属性标签和所述事实标签确定复合标签;
基于所述属性标签、所述事实标签和所述复合标签构建用户标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之前,还包括:
基于上游系统获取所述用户行为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基础数据,包括:
根据业务需求确定用户行为数据以及数据处理的维度和粒度;
基于所述维度和所述粒度对所述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基础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签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维度和所述粒度对所述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基础数据,包括:
对所述用户行为数据进行数据抽取,得到预检数据;
对所述预检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得到文本数据;
按照数据类型对所述文本数据进行分组,得到分组数据;
对所述分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基础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基础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的融合数据构建属性标签,包括:
对所述基础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得到所述融合数据;
根据所述融合数据确定属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识王宏刚刘虎林晓静郭敏苏良立李宗朋李君婷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