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室内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8196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室内门锁,包括锁芯和控制盒,锁芯包括锁芯壳体、锁芯拨轮、锁芯转轴,锁芯壳体一端与控制盒相连,锁芯转轴设于锁芯壳体内靠近控制盒的一侧,控制盒内设有驱动电机、伞齿轮传动机构和开锁转轴,伞齿轮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大伞齿轮、第二大伞齿轮、主动小伞齿轮和至少一从动小伞齿轮,第一大伞齿轮和第二大伞齿轮相向间隔设置,主动小伞齿轮和从动小伞齿轮沿周向均匀分布且均与第一大伞齿轮和第二大伞齿轮相啮合,驱动电机与主动小伞齿轮连接,开锁转轴轴向贯穿于第一大伞齿轮和第二大伞齿轮且与第一大伞齿轮传动配合,锁芯转轴与开锁转轴传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便、体积小巧、成本低、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室内门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锁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全自动室内门锁。
技术介绍
随着“物联网”不断发展,全自动室内门锁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为人民的生活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保障,全自动室内门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在用户识别、安全性、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的门用锁具,涵盖指纹锁、电子密码锁、电子感应锁、联网锁、遥控锁等具体类型锁具产品。在现代生活中,全自动室内门锁因为具有开关方便、安全性能高等优点应用的越来越普遍,但是目前市场上通用的全自动室内门锁,大多存在如下缺陷:1、其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开锁转轴之间通常采用一组伞齿轮机构来实现传动,一方面耐冲击性较差,容易因驱动电机旋转时的冲击力而造成伞齿轮机构出现冲击损坏,寿命不高,若采用金属齿轮来代替常规塑料齿轮,又会带来成本的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也容易因传动时的受力不均而难以保证传动换向的垂直性,从而影响传动的顺畅性,并加剧对电机功率的损耗,通常需要选用较大的电机来实现驱动,继而造成控制盒体积庞大,不利于在室内门上的安装使用。2、其锁芯与控制盒连接时,仅具有一个方向的限位固定,使用中二者之间容易出现一定的相互偏摆量,进而影响控制盒内开锁转轴与锁芯内锁芯转轴的同心度,并最终影响开锁动作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便、体积小巧、成本低、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的全自动室内门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全自动室内门锁,包括锁芯和控制盒,所述锁芯包括锁芯壳体、锁芯拨轮、锁芯转轴和锁芯锁头,所述锁芯壳体一端与控制盒相连接,所述锁芯转轴设置在锁芯壳体内靠近控制盒的一侧,所述锁芯锁头设置在锁芯壳体内远离控制盒的一侧,所述锁芯拨轮设置在锁芯转轴和锁芯锁头之间且能与二者切换配合,所述控制盒内设有驱动电机、伞齿轮传动机构和开锁转轴,所述伞齿轮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大伞齿轮、第二大伞齿轮、主动小伞齿轮和至少一从动小伞齿轮,所述第一大伞齿轮和第二大伞齿轮相向间隔设置且二者均与锁芯转轴处于同一轴线上,并且其中第一大伞齿轮靠近锁芯转轴、第二大伞齿轮远离锁芯转轴,所述主动小伞齿轮和从动小伞齿轮沿周向均匀分布在第一大伞齿轮和第二大伞齿轮之间,且所述主动小伞齿轮和从动小伞齿轮还均与第一大伞齿轮和第二大伞齿轮相啮合,所述驱动电机与主动小伞齿轮连接,所述开锁转轴轴向贯穿于第一大伞齿轮和第二大伞齿轮且与第一大伞齿轮传动配合,所述开锁转轴上面向锁芯转轴的一端设有连接孔,所述锁芯转轴的面向开锁转轴的一端设有伸入该连接孔并与之传动连接的传动杆。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大伞齿轮的中心孔内周壁上设有朝向锁芯转轴开口的第一限位凹槽,所述开锁转轴的靠近锁芯转轴的一端外周壁上设有嵌入第一限位凹槽的第一限位凸部,所述开锁转轴的远离锁芯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旋钮设于控制盒外部,所述开锁转轴上还套装有旋钮复位弹簧,所述旋钮的按压动作能带着开锁转轴向锁芯转轴方向位移并使第一限位凸部脱出第一限位凹槽而让开锁转轴与第一大伞齿轮之间脱开配合,所述旋钮的按压动作解除后,所述旋钮在旋钮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带着开锁转轴反向回位并使第一限位凸部回到第一限位凹槽内而让开锁转轴与第一大伞齿轮之间继续保持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大伞齿轮的面向第二大伞齿轮的一侧表面外延有一定位轴套,所述定位轴套上外套有一环形衬套,所述环形衬套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大伞齿轮和第二大伞齿轮抵接,所述环形衬套的外周壁上设有用于供从动小伞齿轮对应套装的支撑轴。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盒内还设有用以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主控板以及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的充电板和锂电池,所述主控板上设有能与外部移动终端通信连接的蓝牙模块,所述充电板上设有外露于控制盒的充电接口。进一步的,所述开锁转轴上的连接孔为面向锁芯转轴开口的方形连接孔,相应的,所述锁芯转轴上的传动杆为方形传动杆,并且所述方形连接孔与所述方形传动杆之间为滑套配合。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盒的面向锁芯的一侧表面开设有供锁芯壳体的一端插装且形状与该插装端匹配的安装凹槽,所述锁芯壳体的插装端嵌入安装凹槽并通过一竖向限位销和一水平限位销与控制盒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锁芯壳体的插装端侧壁上设有供水平限位销穿接的第一销孔,所述锁芯壳体的插装端底面设有与第一销孔垂直贯通且用于供竖向限位销穿接的第二销孔;所述控制盒包括面向锁芯敞口的盒体和固定盖设在盒体敞口端的盒盖,所述安装凹槽设置在盒盖上,所述安装凹槽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销孔对应且用于供水平限位销穿接的第三销孔,所述安装凹槽的侧壁上还设有与第二销孔对应且用于供竖向限位销穿接的第四销孔。进一步的,所述锁芯转轴上设有面向锁芯锁头开口的轴心腔,所述轴心腔内容设有弹簧,所述轴心腔的开口端内周壁上设有面向锁芯锁头开口的第二限位凹槽,所述轴心腔的开口端内套有第一传动套,所述第一传动套的一端与弹簧抵顶、另一端外露于所述轴心腔,所述第一传动套的外周壁上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二限位凸部,所述第二限位凸部的一部分滑动嵌于第二限位凹槽内、另一部分滑动嵌于锁芯拨轮内周面上的卡槽内。进一步的,所述锁芯锁头的轴心开设有轴向贯通的钥匙孔,所述钥匙孔的远离锁芯转轴的一端设置为钥匙插口端且该钥匙插口端露出于锁芯壳体,所述钥匙孔的靠近锁芯转轴的一端内周壁上开设有面向锁芯转轴开口的第三限位凹槽,所述钥匙孔的靠近锁芯转轴的一端还内套有第二传动套,所述第二传动套与第一传动套轴向抵靠在一起,所述第二传动套的外周壁上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三限位凸部,所述第三限位凸部滑动嵌于第三限位凹槽内,当外部钥匙自钥匙插口端插入锁芯锁头的钥匙孔内时,所述锁芯锁头处于开启状态,且所述第二传动套被外部钥匙的内端抵动而推动第一传动套向锁芯转轴的轴心腔内内缩,并使第二限位凸部滑出锁芯拨轮内周面上的卡槽,以及使第三限位凸部的一部分滑入锁芯拨轮内周面上的卡槽、另一部分停留在第三限位凹槽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套和第二传动套还通过一轴向贯穿于该两个传动套的连接销固定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首先,本专利技术优化了驱动电机输出端与开锁转轴之间的换向传动结构,具体来说,其通过相向设置的两个大伞齿轮和数个周向分布且啮合于两个大伞齿轮之间的小伞齿轮组成的全新伞齿轮机构,来实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开锁转轴之间的换向传动,一方面可以提高伞齿轮机构的缓冲性能,使电机旋转时的冲击力不容易造成伞齿轮机构出现冲击损坏,从而延长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则使得伞齿轮机构整体受力均匀,更容易确保传动换向的垂直性和顺畅性,藉此降低对电机功率的要求和损耗,从而可以选用较小的电机来实现传动,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可以缩小控制盒的体积设计,继而方便室内门锁的现场安装使用。其次,本专利技术门锁芯与控制盒连接时,二者既具有水平方向的限位固定,又具有竖直方向的限位固定,因此能够有效防止二者之间在使用中相互偏摆,从而确保控制盒内开锁转轴与锁芯内锁芯转轴的同心度,进而提高开锁动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全自动室内门锁的立体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室内门锁,包括锁芯和控制盒,所述锁芯包括锁芯壳体、锁芯拨轮、锁芯转轴和锁芯锁头,所述锁芯壳体一端与控制盒相连接,所述锁芯转轴设置在锁芯壳体内靠近控制盒的一侧,所述锁芯锁头设置在锁芯壳体内远离控制盒的一侧,所述锁芯拨轮设置在锁芯转轴和锁芯锁头之间且能与二者切换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内设有驱动电机、伞齿轮传动机构和开锁转轴,所述伞齿轮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大伞齿轮、第二大伞齿轮、主动小伞齿轮和至少一从动小伞齿轮,所述第一大伞齿轮和第二大伞齿轮相向间隔设置且二者均与锁芯转轴处于同一轴线上,并且其中第一大伞齿轮靠近锁芯转轴、第二大伞齿轮远离锁芯转轴,所述主动小伞齿轮和从动小伞齿轮沿周向均匀分布在第一大伞齿轮和第二大伞齿轮之间,且所述主动小伞齿轮和从动小伞齿轮还均与第一大伞齿轮和第二大伞齿轮相啮合,所述驱动电机与主动小伞齿轮连接,所述开锁转轴轴向贯穿于第一大伞齿轮和第二大伞齿轮且与第一大伞齿轮传动配合,所述开锁转轴上面向锁芯转轴的一端设有连接孔,所述锁芯转轴的面向开锁转轴的一端设有伸入该连接孔并与之传动连接的传动杆。/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525 CN 20201045154111.一种全自动室内门锁,包括锁芯和控制盒,所述锁芯包括锁芯壳体、锁芯拨轮、锁芯转轴和锁芯锁头,所述锁芯壳体一端与控制盒相连接,所述锁芯转轴设置在锁芯壳体内靠近控制盒的一侧,所述锁芯锁头设置在锁芯壳体内远离控制盒的一侧,所述锁芯拨轮设置在锁芯转轴和锁芯锁头之间且能与二者切换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内设有驱动电机、伞齿轮传动机构和开锁转轴,所述伞齿轮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大伞齿轮、第二大伞齿轮、主动小伞齿轮和至少一从动小伞齿轮,所述第一大伞齿轮和第二大伞齿轮相向间隔设置且二者均与锁芯转轴处于同一轴线上,并且其中第一大伞齿轮靠近锁芯转轴、第二大伞齿轮远离锁芯转轴,所述主动小伞齿轮和从动小伞齿轮沿周向均匀分布在第一大伞齿轮和第二大伞齿轮之间,且所述主动小伞齿轮和从动小伞齿轮还均与第一大伞齿轮和第二大伞齿轮相啮合,所述驱动电机与主动小伞齿轮连接,所述开锁转轴轴向贯穿于第一大伞齿轮和第二大伞齿轮且与第一大伞齿轮传动配合,所述开锁转轴上面向锁芯转轴的一端设有连接孔,所述锁芯转轴的面向开锁转轴的一端设有伸入该连接孔并与之传动连接的传动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室内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大伞齿轮的中心孔内周壁上设有朝向锁芯转轴开口的第一限位凹槽,所述开锁转轴的靠近锁芯转轴的一端外周壁上设有嵌入第一限位凹槽的第一限位凸部,所述开锁转轴的远离锁芯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旋钮设于控制盒外部,所述开锁转轴上还套装有旋钮复位弹簧,所述旋钮的按压动作能带着开锁转轴向锁芯转轴方向位移并使第一限位凸部脱出第一限位凹槽而让开锁转轴与第一大伞齿轮之间脱开配合,所述旋钮的按压动作解除后,所述旋钮在旋钮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带着开锁转轴反向回位并使第一限位凸部回到第一限位凹槽内而让开锁转轴与第一大伞齿轮之间继续保持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室内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大伞齿轮的面向第二大伞齿轮的一侧表面外延有一定位轴套,所述定位轴套上外套有一环形衬套,所述环形衬套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大伞齿轮和第二大伞齿轮抵接,所述环形衬套的外周壁上设有用于供从动小伞齿轮对应套装的支撑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室内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内还设有用以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主控板以及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的充电板和锂电池,所述主控板上设有能与外部移动终端通信连接的蓝牙模块,所述充电板上设有外露于控制盒的充电接口。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江赵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小安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