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墙体的隔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墙体
,具体是一种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墙体的隔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因此装配式建筑应时而生,装配式建筑一般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具有可提前在工厂预制、直接在施工现场组装、减少作业时间以及建造速度快的优点。但是,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墙体出现无法进行隔热和拼装效率低下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墙体的隔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墙体的隔热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无法进行隔热和拼装效率低下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墙体的隔热装置,包括装配墙体,所述装配墙体的内部开设有隔热孔,且隔热孔的两端位于装配墙体外壁固定连接有定位孔柱,所述装配墙体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夹紧框架,所述夹紧框架的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墙体的隔热装置,包括装配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墙体(1)的内部开设有隔热孔(2),且隔热孔(2)的两端位于装配墙体(1)外壁固定连接有定位孔柱(3),所述装配墙体(1)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板(4),且支撑板(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夹紧框架(5),所述夹紧框架(5)的侧壁位于支撑板(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框架(6),且升降框架(6)的顶端焊接有支撑臂(7),所述支撑臂(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框架(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墙体的隔热装置,包括装配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墙体(1)的内部开设有隔热孔(2),且隔热孔(2)的两端位于装配墙体(1)外壁固定连接有定位孔柱(3),所述装配墙体(1)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板(4),且支撑板(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夹紧框架(5),所述夹紧框架(5)的侧壁位于支撑板(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框架(6),且升降框架(6)的顶端焊接有支撑臂(7),所述支撑臂(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框架(8)。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墙体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孔(2)的横截面为正方形,且隔热孔(2)设置有五组,所述五组隔热孔(2)等距分布在装配墙体(1)内部,且装配墙体(1)内部均匀开设定位孔柱(3),所述定位孔柱(3)远离装配墙体(1)的一端直径大于定位孔柱(3)靠近装配墙体(1)的一端直径,所述支撑板(4)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支撑板(4)的位置关于装配墙体(1)相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墙体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框架(5)包括第一气动推杆(501)、第一推板(502)、三角转板(503)、滑动凹槽(504)、第一推杆(505)、第一底部夹板(506)、连接杆(507)、变向转板(508)、第二推杆(509)、第二底部夹板(510)和第一限位杆(511),所述夹紧框架(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动推杆(501),且第一气动推杆(501)的输出端焊接有第一推板(502),所述第一推板(502)的顶端滑动连接有与夹紧框架(5)的内壁旋转连接的三角转板(503),且三角转板(503)与第一推板(502)的连接部位开设有滑动凹槽(504),所述三角转板(503)的顶端旋接有第一推杆(505),且第一推杆(505)远离三角转板(503)的一端旋接有第一底部夹板(506),所述三角转板(503)的底端位于第一底部夹板(506)下方旋接有连接杆(507),且连接杆(507)远离三角转板(503)的一端位于夹紧框架(5)的内壁旋转连接有变向转板(508),所述变向转板(508)远离连接杆(507)的一端旋接有第二推杆(509),且第二推杆(509)远离变向转板(508)的一端旋接有第二底部夹板(510),所述第二底部夹板(510)与第一底部夹板(506)贯穿有与夹紧框架(5)内壁固定连接的第一限位杆(511)。
4.根据权利要求书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墙体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转板(503)通过第一推板(502)与夹紧框架(5)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三角转板(503)的转动角度为30°,所述第一推杆(505)与第二推杆(509)平行且相等,所述三角转板(503)的转动角度与变向转板(508)的转动角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墙体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框架(6)包括电机(601)、螺纹杆(602)、滑动块(603)、第二限位杆(604)、移动板(605)、直角转板(606)、升降板(607)、升降凹槽(608)、升降台(609)和第三限位杆(610),所述升降框架(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601),且电机(601)的输出端位于升降框架(6)内壁安装有螺纹杆(602),所述螺纹杆(602)的外壁螺纹连接有滑动块(603),且滑动块(603)的内部位于螺纹杆(602)下方贯穿有第二限位杆(6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近川,姜磊,徐兆瑞,卞秀娜,徐辉,姜友飞,王付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基舜节能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