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收集雨水的下凹式绿地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城市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收集雨水的下凹式绿地结构。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中公开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海绵城市的特点是在下雨时能够吸水、渗水、净水、蓄水,而在需要用水时由将蓄存的水利用起来,具有这种特点的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弹性,从而可有效地避免地表径流,减少雨水从硬化不透水路面汇集到市政管网里造成洪涝灾害。而下凹式绿地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凹式绿地是指在绿地建设时,使绿地高程低于周围地面一定的高程,以利于周边雨水径流的汇入。下凹式绿地透水性能良好,建设成本与常规绿地相近,可减少绿化用水并改善城市环境,下凹式绿地是可以对雨水进行滞蓄的绿色海绵设施,下雨时周边径流汇入其中滞蓄,过多时通过下渗缓排入市政雨水管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海绵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收集雨水的下凹式绿地结构,包括:/n素土夯实层,所述素土夯实层为盐碱层;/n下透水土工布层,所述下透水土工布层铺设在素土夯实层的上表面上;/n蓄水层,所述蓄水层铺设在下透水土工布层上,且所述蓄水层中埋置有盲管,所述盲管外壁上包裹有一层过滤层;/n透水层,所述透水层铺设在蓄水层上;/n上透水土工布层,所述上透水土工布层铺设在透水层上;/n介质土层,其铺设在上透水土工布层上,且介质土层成下凹式构造;/n还包括溢流井,所述溢流井的底部固定在所述素土夯实层中,所述盲管与溢流井连通,且该溢流井通过雨水管道与雨水井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收集雨水的下凹式绿地结构,包括:
素土夯实层,所述素土夯实层为盐碱层;
下透水土工布层,所述下透水土工布层铺设在素土夯实层的上表面上;
蓄水层,所述蓄水层铺设在下透水土工布层上,且所述蓄水层中埋置有盲管,所述盲管外壁上包裹有一层过滤层;
透水层,所述透水层铺设在蓄水层上;
上透水土工布层,所述上透水土工布层铺设在透水层上;
介质土层,其铺设在上透水土工布层上,且介质土层成下凹式构造;
还包括溢流井,所述溢流井的底部固定在所述素土夯实层中,所述盲管与溢流井连通,且该溢流井通过雨水管道与雨水井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凹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层为多级级配碎石层,其中,所述碎石的粒径在10~20nm之间,优选地,所述蓄水层的厚度为180~23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凹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层由粒径在5~10mm的碎石组成,优选地,所述透水层的厚度为45~7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凹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式绿地结构与两侧道路之间通过隔离层隔开,优选地,所述隔离层为透水土工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凹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土层的厚度在390~450mm之间,所述介质土层的下凹深度为150~300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丰,吕金刚,邵珠令,房海波,申庆赟,高善友,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